蘇振埕
摘 要:小學數學是一門重要的學科,能夠有效地培養學生的邏輯性思維能力,但是目前小學數學教學中還存在很多問題,傳統的教學方式已經不能滿足教學的需求,所以小學教師在授課過程中要不斷總結經驗和教訓,加強和學生之間的溝通和交流,及時發現學生真實的學習需求,幫助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有效性;方法
一、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有效地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能夠最大限度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質量,所以,教師應善于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注意力。因為數學這門學科在大多數學生心中是較為枯燥的,教師要善于把枯燥的數學知識用豐富多彩的形式表現出來,讓學生充分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教師在教學中還可以結合實際教學激發學生的想象力,讓學生學會獨立思考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培養邏輯性思維能力。教師還要讓學生學以致用,采用生活化的教學方式,讓學生能夠把學到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現實生活中,讓學生在實際生活中發現數學原理,增強學生對數學的記憶力。
二、實施探究性的學習方法
在小學教學中,教師要把學生作為課堂教學的主體,讓學生自己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教師要充分給予學生自由思考的空間和平臺。在課堂上,教師還可以采用小組形式,讓學生在小組活動中學到更多的知識,每一個學生都能夠把自己真實的想法表達出來,并且這樣能夠營造活躍的課堂氛圍,增強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團隊合作精神,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師在教學課堂開始前創設有趣的教學情境可以提高學生的注意力,例如,教師提出一個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進入課堂,這樣有助于學生掌握重點學習內容。
三、創新教材內容
在傳統的數學課堂中,教師總是把教材作為重要的授課工具,這樣的教學方法不僅枯燥,而且不利于學生掌握重點知識內容,
所以教師要學會善于利用教材,并且善于創新教材的內容。例如,在數學案例中,教師要認真地分析案例內容,并且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調節教材案例的難易度,讓學生對所學課程有更深層次的了解和認知。隨著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教學內容也在不斷改革,這就需要教師時常更新教材內容,跟上時代的發展。教師應加強和學生之間的溝通和交流,了解學生真實的學習需求和進度,并根據學生的真實情況調整教學計劃,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夠跟上學習的進度。
四、加強實踐引導
在新課改要求下,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教師只起引導作用,尤其是要做好實踐教學引導,因為數學本身比較抽象、較難理解,教師要充分利用身邊的實際事物來形容數學原理,可以是各種圖形或者是物體,這樣可以讓學生更加直觀地看到數學原理的表現形式。在課堂上,教師要讓學生學會自己動手實踐,這樣能夠有效地加強學生對所學知識的記憶。教師在課堂上提問時,要鼓勵學生積極發言,以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自信心,真正把學到的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做到學以致用。
五、在教學中采用多媒體技術
實現有效性教學需要在課堂上使用多媒體技術,因為數學的知識量非常大,小學生的注意力比較分散,對一些新奇的事物比較感興趣,所以使用多媒體技術不僅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還能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傳統的數學教學中,教師需要書寫大量板書,而多媒體技術能把教學知識內容充分地體現出來,并且非常具有條理性,學生也容易理解。而且采用多媒體技術,教師有更多的時間引導學生,鼓勵學生發言,觀察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學習進度,對學生起到一個良好的監督作用。
總之,在小學數學中實行有效性教學是非常有必要的,能夠最大限度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教師要加強和學生之間的溝通和交流,了解學生的學習進度,還要把學生作為課堂教學的主體,發揮好引導作用,讓學生善于獨自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邏輯性思維能力和綜合素質,讓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感受到學習的樂趣,提高學習這門課程的積極性。教師還要尊重學生的個性化差異,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夠跟得上學習的進度,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自信心。
參考文獻:
[1]王俊安.淺談小學數學的有效性教學[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2(47):165.
[2]李延浩.談新課改背景下小學數學的“有效性”教學[J].小學科學:教師版,2014(1):7.
[3]袁華.淺談小學數學中有效性教學策略[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6(1):28.
編輯 薄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