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松玲
摘 要:新課程體系下,傳統的小學數學教學模式已經不再適應時代的發展,探究式教學模式的應用對于教學效率的提高具有重要價值。首先,對小學數學探究式教學進行了簡要的概述,繼而在此基礎上對其構建思路進行了分析,希望能夠使小學教師認識到探究式教學模式的重要性及其應用的必要性,從而使小學數學教學效率得到最大限度的改善與提高。
關鍵詞:新課程體系;小學數學;探究式教學;教學模式;構建
傳統的小學教學模式主要是以教師為課堂主體,以書本及黑板為主要載體,對學生進行教學的一種模式,在這一模式下,學生只能被動地去接受知識,這對于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及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同時,將探究式教學模式應用到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還能夠有效地改變以往小學生數學水平普遍不高的狀況,從而使其能夠奠定更加堅實的數學基礎,為其長遠發展提供保證。
一、小學數學探究式教學概述
探究式教學是新課程標準下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根據探究式教學模式的要求,教師應改變以往的主體地位,變為課堂的主導,引導學生去對數學知識進行主動的探索,從而形成對數學知識的基礎性認識。相對于傳統的教學方式而言,這一教學模式將主體地位轉交給了學生,對于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具有重要價值。
總的來說,小學數學探究式學習的主要目標包括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以及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兩個方面。首先,探究式教學要求教師在授課之前便對教學目標進行確定,在課堂上,教師要通過對探究式活動將學習知識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要求學生通過互相討論以及探究的方式去了解知識,解決問題,從而使小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夠得到有效的培養。其次,探究式教學模式要求學生能夠舉一反三,在了解知識的基礎上,盡可能廣泛地對其進行應用,除此之外,學生還要通過發散性思維盡可能多地去構建解題思路,這對于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十分有利。
二、新課程體系下小學數學探究式教學模式的構建思路
在新課程體系下,小學數學探究式教學模式的構建可以通過以下手段來完成:
1.構建教學模型
構建教學模式是將探究式教學更好地應用到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的一個前提。教學模型的構建需要在課前完成。課前,小學數學教師一定要做好教學準備,要根據此次課程的教學目標對教學模式以及教學過程進行確定,從而使教學過程能夠更加具有針對性。例如,在學生學習認識數字時,教師可以提前要求學生準備火柴棍等物品到學校,這樣在課堂上,教師便可以引導學生通過對物品的利用去主動地認識數字。需要注意的是,這一過程必須學生親自去完成,教師只能作為引導的角色而存在,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保證學生數學思維以及自主學習能力能夠得到培養。
2.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結合
小學數學探究式教學模式的應用需要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原則,要鼓勵學生去從生活中發現數學、利用數學。例如,教師可以通過家庭作業的方式,要求學生在家長的陪同下去購買物品,在此過程中,學生要自行對所要找零的錢數進行計算,這對于其加減法能力的提高十分重要。另外,教師還可以帶領學生去戶外進行學習,要引導學生去發現大自然中的數學。由于小學生無論在智力還是在心理方面其發展均不夠完善,因此不能僅僅依靠其單獨地解決問題,對于綜合性以及復雜性較高的問題,教師可以利用課堂時間去幫助學生進行解決,并同時引導學生對解題思路進行學習,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小學生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同時也才能使探究式教學的效果達到更高的標準。
3.堅持問題式情景教學
所謂的問題式情景教學主要指的是教師要在課堂上通過對種種問題的提出,促使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習到知識,這對于學生學習興趣以及研究欲望的培養十分重要,考慮到不同學生的不同特點及對知識的不同接受能力,教師在設置問題時一定要充分關注到每一位學生,這樣才能使學生的能力得到整體上的培養。例如,教師可以提出一個問題,同時提出一個與之對立的觀點,要求學生去判斷哪一個觀點是正確的,從而促使學生自主地通過查閱資料的方式去學習,提高其自主學習能力。
綜上所述,小學教學是整個教學過程中的基礎性階段,在這一階段對小學生數學能力的培養具有重要意義。鑒于傳統的教學手段已經無法適應時代以及教育發展的要求,因此,在新課程標準下,將探究式教學模式應用到小學數學具體教學過程中已經成為主要趨勢。應用過程首先需要通過對教學模型的構建來實現,在此基礎上,還要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堅持問題式情景教學,這樣才能使探究式教學的應用達到培養小學生數學思維以及創新能力的目的。
參考文獻:
[1]索桂芳,薛彥華,趙明錄,等.新課程體系下小學數學探究式教學模式的構建[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7(5).
[2]索桂芳,高翠任.新課程體系下小學數學探究式教學模式的實驗研究[J].石家莊學院學報,2006(3).
[3]元書興.新課程體系下小學數學探究式教學模式的構建[J].學周刊,2013(17).
編輯 王團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