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欣++潘廣敏
摘 要:小學是學生學習知識的起點,教育對小學生的人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而小學語文是小學教育的重中之重,如何發揮小學語文教學的主體地位,是現代教育應當重點關注的問題。目前小學語文教學現狀并不樂觀,眾多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都以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方法,從根本上就無視了學生“主體”地位,使其一味地被動接受。針對教師“獨角戲”這一現狀,以如何讓小學語文發揮學生“主體”作用進行研究,并提出一些建議。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主體地位
在當今教學發展趨勢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主體地位是新課標的主旨,教師怎樣引導學生發揮主體作用是首要任務,讓學生從被動接受變為主動學習,更好地吸收知識。教師不應該只側重自己怎樣教,把枯燥的知識強塞給學生,而是要突出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側重于學生怎樣學,教師應適當引導,讓學生主動求知,這樣才能提高學習質量。
一、主體思想在小學語文中的作用
主體思想既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動性,具有自主、自由、思考的個體,教師不能把教學作為一項任務,要把教學作為幫助和引導學生來進行,把這種方法融入小學語文教學中,讓學生主動發揮其學習能力,始終保持學生主體地位。教學中教師應不斷讓學生發揮積極性和主動性。如今,學生課堂上還是被動接受知識,如要改變這一現狀讓學生從不愿意學,不想學到愿意學,主動學,學生的主體作用就顯得尤為重要。在學生學習過程中,不在被教師規定在條條框框中,而是根據自己的思路進行學習,培養學生積極的學習態度。教師要了解自身的職責,不僅僅是讓學生接受課本內容,要讓學生主動地去研究,理解其中的本質,教師應該適當地引導,讓學生消化理解,發揮自己的思維和想象,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以學生為主,自身為輔的主體作用提高教學質量。
二、如何在小學語文中發揮主體地位
1.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想讓學生發揮主體地位就需要培養學習興趣,小學語文教學也是一樣的,學生一旦對其產生興趣,充滿熱情,就會積極、主動地參與進來,與教師進行互動,這樣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師可以創設情境,例如,在講《田園詩情》一課時,教師可以先運用多媒體課件展示出美麗的荷蘭田園風景圖,碧綠的草原,金色的晚霞。讓學生身臨其境,感受到荷蘭田園美景以及作者內心對荷蘭風光的贊美與向往。教師適當引導,再與學生進行交流,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注意力集中,充分發揮學生自主學習的欲望與主體地位。此外,導入也是小學語文課堂的重要手段,這一方法經常被教師所忽略。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師剛開始上課時,一個有效的導入就能激發學生的興趣,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從而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總之,教師要努力培養學生興趣,激發學生學習欲望,并適當引領和輔導,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
2.思維能力
在小學語文傳統教學中,教師的“灌輸式”教學始終讓學生處于被動地位,根本無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要改變這種方式,就必須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錯了也沒關系。教師要在學習新知識時引導學生產生質疑,鼓勵學生質疑,啟發他們的創造性,培養學生思維能力與自主探究的精神。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不斷指引學生嘗試各種方法解決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進行討論,從而自主地獲取信息,讓他們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教師在進行小學語文教學時要懂得因材施教,例如,當學生提出問題時,不要急著給他解答,而是給予引導和啟發,提出一些問題來反問他,讓他先來回答我們的問題,你會發現當你還沒有問完時,學生自己就會明白,知道怎么做了。在學生回答教師的問題中會不停地思考、摸索,自己悟出答案。由此可見,培養學生思維能力在于教師的靈活施教,不斷摸索,不斷反思加以改進,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確是提高有效教學的好方法。
3.生生互動
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生生互動、小組合作,培養他們的合作意識,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例如,在講解《賣火材的小女孩》一課時,可以讓每4~6人一組并選出小組長,每個小組由小組長負責,小組長帶領其他組員自由討論進行小組評比,最終選出優秀小組,在這個過程中,雖然優秀只有一個小組,但是其他小組也鍛煉了合作意識,而小組長更是鍛煉了和組員之間彼此的配合,培養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總之,教學中體現學生主體性的方法有很多,要靈活運用,更好地發揮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的主體地位,每個教師都應該往這方向努力,不應該一味地投入在課本教材里,被教材牽著鼻子。任何提高教學質量,發揮學生主體地位的方法都需要和學生之間的配合。需要教師在教學中積極探索,完善自身,不斷地提高,達到提高學生主體地位的目的。
參考文獻:
[1]王月春.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主體發展的促進策略解析[J].課外語文,2015(18):178.
[2]張宏云.小學語文教學中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探究[J].學周刊,2014(05):103.
[3]賈玉瑞.談小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J].科技視界,2015(19):89.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