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潔 李軍
【摘 要】課程設置是高等院校優化人才培養方案的核心環節,也是教學目標得以實現的基礎。酒店管理專業在信息技術廣泛應用的今天,更應突出其網絡化和實操性的特點,本文通過參加國際合作項目,結合澳洲藍山酒店管理學院的實例,研究其課程設置的規律性特點,以期對國內院校酒店管理專業的課程設置提供參考。
【關鍵詞】酒店管理;課程設置;澳洲藍山酒店管理學院
隨著中國出境旅游人數急增,國外政府對于中國旅游市場也是越來越重視,在國外從事與旅游或酒店相關工作的人員也是逐漸增加,這就為國外旅游與酒店管理專業的開設與發展提供了更好的發展機遇,與此同時,國內與國外合作辦學的項目也如雨后春筍,發展迅速。本文通過國際合作項目,具體從課程設置,教學方法,職業規劃等方面進行了比較深入的研究,我們認為澳洲藍山酒店管理學院的課程設置最具特色,值得我們思考與借鑒。
一、澳洲藍山酒店管理學院的專業課程設置介紹
澳洲藍山酒店管理學院(Blue Mountains International Hotel Management School(BMIHMS)),是一所國際酒店管理學院,在澳洲西亞地區排名第一,主要有兩個校區,本科課程的校區位于藍山魯拉,學生們在一個酒店模擬環境中學習和生活,他們既是客人,也是酒店員工;研究生課程在悉尼市中心完成。本文國際合作項目主要針對本科校區的課程設置展開研究。
(一)澳洲藍山酒店學院培養學生目標定位準確
藍山酒店管理學院本科生培養的學制為兩年半,特別作為國際酒店管理的專業院校,他們一方面配備了英語課程,幫助那些英語還有小瑕疵的同學,另外一方面就是把實訓課程與專業實習緊密相連,即循環式地進行實踐教學,在該學校一年有四個學期,作為普通的本科生教育,是半年理論學習,半年專業實習,具體安排就是大一主修餐飲管理,同時在學校也能完成實訓,每天的正餐都是學生動手完成,并包含了對客服務,且專業實習即去酒店也是盡量在餐飲部實習;大二主修前廳與客房,所以在學校每個學生的房間也是由他們自己打掃,而且房卡也會定期過期,就得要去前廳辦理check in or check out .大三的最后半年就是寫論文和找工作,整個學制是兩年半,學生的培養定位也很明確,就是總經理(General Manager).因為總經理是要熟悉酒店全部操作與管理流程的,所以他們的學生出去的起點就明顯高很多。
(二)實踐課程課時充分
從課時安排來看,大一主修的餐飲管理課程和大二主修的前廳與客房課程,除了校內實訓課時飽滿,更有將近一年的時間在酒店實習,因此學生對于整個酒店的主要部門,和相關協作部門的了解就更清楚,在知識掌握和靈活運用方面就有了更多的磨練機會,這樣一方面至少是培養了高素質的應用型人才,另外一方面也積累了當總經理的經驗,此外藍山酒店管理學院,還經常舉辦一些活動來增加學生的實踐鍛煉機會,如新生的開學圣典、在周末舉行的不同主題的晚宴:如香港之夜,土耳其之夜等等,老生的畢業典禮,這些活動都是由學生會組織,并且還可以更好地讓學生們了解不同國家的文化。
(三)學校專業信息化系統建設完善
藍山酒店管理學院,整個校區全網路覆蓋,在學校的前廳就有一套獨立開發的客房預定和結算系統,而且學生在上前廳和客房的實訓課時,就真的要處理新生的入住,和房間到期客人的問題,是續住還是退房,他們都是實實在在的用系統在操作,包括用信用卡或是現金結賬,當然該門課程全部結束后,老師又會把錢退到學生的賬戶上,雖然他們沒有開設專門的計算機基礎課程,但在具體專業課中卻能靈活應用信息化技術,同樣在餐廳也有同樣的點餐和結賬系統,因此有了這樣的一些專業互動交易化平臺,學生對信息化實操系統的應用反而更牢固,與實地去酒店工作的銜接也更迅速。
(四)職業規劃課程貫穿始終
藍山酒店管理學院每個學年都要開設一次職業規劃課程,而且還配有定期的企業來校宣講和求職見面會,讓學生從入學到畢業都能獲得更多的就業機會,而且他們職業規劃的理論課也與實踐課緊密聯系,關鍵是反饋完善制度很科學,如教學生寫求職信,老師給學生修改后,發送給求職企業或是直接面呈給來校宣講的負責人,包括做模擬面試等等,都會最后有跟蹤反饋的信息,最終學生被錄用了,就能成為好的典范,學生被拒絕了,就要分析具體失敗的原因,直到讓每個學生都盡量找到滿意的工作為止。
二、我國本科院校酒店管理專業課程設置現狀
(一)人才培養目標與實際偏差大
我們把對酒店管理專業研究,主要分為高職院校和本科院校。相比之下高職院校對于酒店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的定位更明確些,即能適應酒店工作的熟練工,一般來說是培養基礎服務員或領班的定位;作為本科院校來看,人才培養方案定位為中、高層管理人員,但是實際情況卻并非如此,其中最關鍵的問題就是,目標遠大,實際課程設置不合理,根本就沒有為完成人才培養目標提供現實支持。具體表現:很多本科院校對于酒店管理的人才培養方案都是四年,大一主要完成公共課程的學習,包含計算機、大學英語等基礎課程,大二稍微接觸了一些專業理論課程,如酒店管理概論,旅游學概論等課程,大三才有半年的機會去酒店實習,而且很多院校都是只能為學生安排一個固定崗位的實習,稍微好一點的學校能安排兩個崗位,這已經是考慮相當周到的了,(因為國內的很多酒店從人力資源節省成本的角度考慮,是不愿意提供兩個崗位的實習機會的);當然還有半年就是繼續專業核心課程的學習,如旅游會計、管理信息系統的應用等,最后一年就是寫畢業論文和找工作,縱觀整個培養過程,學生真正去酒店實習的只有一個崗位而且只有半年,而且對整個酒店的其他部門或崗位都是不熟悉的,基本上不太可能做到中、高層管理者。
(二)實訓課程課時設置不夠
實訓課程,以項目實戰為主導,理論為輔,側重于學生動手操作能力的培養。在酒店管理專業中,有很多課程是實訓課為主,如餐飲管理,就包含了像擺臺、托盤、折花等操作技能,實際上我們發現要把一項操作技能,掌握得很嫻熟,這些理論課時是遠遠不夠的,而且有些學校由于自己本身實訓場所與設施不夠,就只能是把學生送到酒店去完成,即我們經常所說把校內的實訓,轉嫁到校外企業中去,從實際嚴格意義來說,酒店管理的實訓課程,就應該具體劃分為校內與校外的分開實訓,因為在校內的實訓,更多的都是模擬,并沒有真正的對客服務,而校外的實訓是可以和專業實習結合起來的,才能真正達到掌握操作技能并能熟練應用,由次可見,實訓課程的課時也是完成教學目標的有利保證。
(三)課程開設中應加強信息化的應用
隨著互聯網的迅速發展,信息技術的使用也是日新月異,然而本科院校中對于計算機相關課程的開設確實相當有限,或是即使開設了,也是重理論,輕實踐,在很多院校的開課計劃中除了計算機的基礎知識外,就只有管理信息系統,根據我們對這門課程的調查,學生學起來有難度,一方面專業基礎不過硬,很多學生反映聽不懂,另外一方面學了理論知識也不知道怎么使用酒店的點餐和客房的預定系統,即理論知識和現實脫節,或是課程開設專業性不強、實踐性也不強,同樣旅游會計課程的開設也是如此,在任何商科學院中,專門學會計都清楚,現在除了講會計基礎知識外,還有一項很重要的就是會計電算化,即在電腦中登帳,那我們酒店管理專業的課程設置中,同樣,強調多的就是教學生分析會計實務題,基本上沒有涉及到電算化,以至于學生畢業后,去酒店連一些最基本的用電腦結算也不會,所以很明顯結果是的強化了理論,弱化了信息化的實踐應用。
(四)職業生涯規劃課程設置缺乏持續性、實踐性
國內對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課程的設置也是經歷了從無到有,近年來,隨著大學生就業問題日益嚴峻,國家教育部開始日漸重視該課程的開設,目前的很多高校的普遍做法是:新生剛開學進行職業規劃教育,在大學期間還有一學期關于自我認知的課程開設,最后快要畢業時再進行就業指導就完成了。而作為一個獨立的學生,特別是經歷過了成長、專業實習之后,他們的人生觀,價值觀肯定會發生變化,他們的職業規劃很大程度上會重新定位,而且每年的大環境都會有差別,職業生涯規劃課程開設應該貫穿始終,而不是簡單的三個學期,此外還應突出酒店管理專業的實踐性,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是所有旅游與酒店管理專業的必然要求,因此在職業生涯規劃課程開設中,也應加強實訓,不是僅僅只有理論知識,如模擬招聘等等都是不錯的實訓方式。
三、結語
我國酒店管理專業在培養目標定位不準確的情況下,且有關人才培養的實踐課程又與當今旅游業迅速發展的步伐脫節,故使得酒店管理優化專業課程的重要性更加突出,本文通過總結了澳洲藍山酒店管理學院的具體課程設置優勢,如酒店管理專業的本科培養目標就是管理層,且實踐課程的設置必須與職業規劃以及信息化課程緊密聯系起來,這樣才能使得人才的培養更加科學,更能適應日新月異發展的旅游業。
參考文獻:
[1] 問建軍, 實施“新洛桑”人才培養模式提高酒店人才培養質量[J]. 陜西教育(高教版). 2011(01)
[2] 牛阮霞,佟立洲,李青. 酒店管理專業本科人才培養模式探究——基于洛桑模式的思考[J]. 科學大眾(科學教育). 2014(02)
[3] 劉玉姝,鄭秀梅. 瑞士酒店教育對我國酒店教育發展的啟示[J]. 技術與市場. 2014(05).
[4] 劉祝. 中瑞酒店與旅游管理本科高校合作辦學的思考[J]. 內蒙古財經大學學報. 2015(02).
[5] 陳勇,Dellea DAMIE. 瑞士酒店與旅游管理教育概述:引證于洛桑酒店管理學院的教育經驗[J]. 旅游學刊. 2015(10).
[6] 沈麗霞. 旅游與酒店管理專業發展方向探討[J]. 河北企業. 2016(02).
課題:
本文為2015年湖南涉外經濟學院校級教改項目:基于項目驅動的“面向對象程序設計”課程實踐教學改革研究 階段性研究成果。
2016年湖南涉外經濟學院校級教改項目:基于“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創新模式探索----以旅游與酒店管理專業為例 階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
蘇潔(1981- ),女,湖南省常德人,講師,碩士,研究方向:旅游管理、區域經濟。
李軍(1980-),男,湖南省邵陽人,高級工程師,碩士,研究方向:信息技術、虛擬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