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天舒浙江育英職業技術學院 浙江杭州 310018
?
高職學生創業素質的構成及培養研究
——以浙江育英職業技術學院為例
邵天舒
浙江育英職業技術學院 浙江杭州 310018
【摘要】培育高職院校學生的創業精神,提高學生的創業技能,提倡和鼓勵高職院校畢業生自主創業是解決大學生就業問題的一條行之有效的途徑。文章參考和整理了近年來研究者們在高校創業教育方面的研究成果,分析浙江育英職業技術學院近幾年畢業生創業情況,在高職學生創業素質的構成和培養方面進行了一些探究。
【關鍵詞】高職學生;創業素質;培養途徑
近年來,高職院校畢業生就業形勢日趨嚴峻,而大學生創業具有的良好典范和就業帶動作用,李克強總理在2015年十二屆全國人大的政府工作報告也提出要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并指出,推動雙創“既可以擴大就業、增加居民收入,又有利于促進社會縱向流動和公平正義”。因此,培育高職院校學生的創業精神,提高學生的創業技能,提倡和鼓勵高職院校畢業生自主創業無疑也會成為解決大學生就業問題的一條行之有效的途徑。
因培養大學生創業精神,提高創業能力的重要性,數年來,各地各高校有不少學者對大學生創業教育的現狀展開多方面的研究,也提出了許多教育及解決路徑。研究大都集中在目前我國對大學生創業教育薄弱環節的分析研究和解決途徑的探究上。目前我國的大學生創業教育經過了初期的推廣,目前仍處于亟待提高的起步階段是較為廣泛的共識。
浙江工商大學羅美萍觀點較有代表性(2006年):她認為創業教育已在我國大多數高校逐步推廣并取得了初步成效。但由于歷史、傳統及現行教育體制等原因,還存在著不少亟待解決的困難和問題。1997 年清華大學的“創業計劃大賽”被公認為是我國高校創業教育的最早實踐, 此后我國高校的創業教育局面有了新的擴展之勢。經過十余年探索高校創業教育活動還存在諸多不足,主要是創業教育的認識還不到位,定位僅僅局限于創業實務層面;創業教育的實施規程不完善, 沒有融合于學校整體育人體系之中;創業教育的課程設置不合理, 缺乏明確的教育目標和學科內容;創業教育的師資隊伍不健全, 缺少專業的創業教育師資力量。
對創業教育的改進和對學生創業能力提高途徑的研究中,學者們的解決方法較多的集中在觀念教育、教育方法創新、創業基地建設、活動支持等方面,這些解決的方法也大多歸結以創業者的必備素質的培養做為學生創業教育的目標。
武漢大學李文鑫、黃進、胡甲剛認為(2002年)只有把創造教育、創新教育和創業教育綜合在一起,熔煉為“三創教育”理念,才會實現優勢互補,特色共存,不僅僅是提高創業能力,對大學整體的人才培養才能起到很好的指導作用。同時也指出“三創教育”是以精神和能力為核心的教育。
彭剛(1995年)將創業者的基本素質劃分為四個部分:創業意識、創業心理品質、創業能力和創業社會知識結構。基于這個觀點,江西電力職業技術學院呂大娥等(2011年)提出了高職院校創業教育“4-Plan”模塊的觀點,從創業理論教育計劃、組織創業社團計劃、創業競賽計劃、創業催化及創業園計劃四個方面的學習、訓練,使高職生掌握創業時所需的文化知識和實踐知識。
近幾年許多學者研究表明,大學生創業素質的培育成為提升大學生創業能力、實現典范效應和起到良好就業帶動作用的重要因素。而作為一所民辦高職院校,浙江育英職業技術學院經過多年來積累總結了一套“職業人”培養理念,在此基礎上,經過調查和分析該校創業教育的基礎及當前狀況,總結和研究針對高職實際的,提升學生創業素質的培育方法和途徑,對提高高職院校畢業生社會競爭力,提升學校對外形象和社會影響力具有積極的意義。
針對本文的研究目標,調取收集了自2010年至2015年浙江育英職業技術學院以自主創業為初次就業形式的畢業生就業數據,并參考了2013年、2014年浙江省教育評估院對畢業一年后的畢業生就業質量調查數據中有關創業的部分。
(一)學生創業數據反映的一些變化趨勢。
自2010年起至2015年,浙江育英職業技術學院畢業生初次就業時,自主創業的學生總數為55人,人數和創業率呈逐年增加的趨勢,分別為2010年2人、2011年3人、2012年8人、2013年11人、2014年12人、2015年19人,創業學生比例分別為0.1%、0.16%、0.39%、0.54%、0.58%和0.8%。根據浙江省教育評估院的調查數據,學院2012屆、2013屆畢業生在畢業一年后自主創業的比例有明顯上升,超過10%和9%,高于浙江省高職高專平均水平并排名前列。這反映了在政府倡導、社會創新創業氛圍逐漸濃厚、學校支持鼓勵的大環境下,學院畢業生創業意識也是逐步增強的。
2010至2012年,創業學生多采取注冊個體工商戶,租用小間店面這種小規模小投入方式開始創業,每年只有一名創業學生注冊成有限責任公司形式,且創業項目大部分為服裝、鞋帽、家紡等商品的零售,或是熟食店、茶餐廳等小型餐飲項目。到了2013、2014和2015年,創業學生總人數增加的同時,以有限責任公司這種設立條件更嚴格、更規范完善、更具發展優勢的形式創業注冊的學生數量也明顯增加到每年6人,比例達到和超過50%,而創業項目也從餐飲、日用品零售擴展到制造業、電子商務、電子產品研發、文創、資產管理、貴金屬投資咨詢等行業門類。
(二)創業學生專業分布情況及行業分析
浙江育英職業技術學院2010至2015年共55名自主創業學生來自17個相關專業, 有空中乘務、酒店管理、旅行社經營管理等旅游服務類專業,有計算機應用、計算機信息管理、計算機網絡技術等信息類專業,也有市場營銷、電子商務、物流管理、國際貿易等商貿類專業,還有廣告設計、環境藝術設計等藝術類和英語、日語等語言類專業。而對應分析55名創業學生所在行業與創業項目,專業對口程度較高的為17人,相關度31%,其中營銷、電商專業的創業適應性較高,相關度超過75%,藝術類相關度33%,信息類專業相關度約17%,服務類和語言類專業創業行業的對口程度則較低造,低于5%,總體來說畢業生創業的專業相關度不高,這也反映出,學院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的結合較少,專業性較為薄弱。
(三)對創業學生創業素養構成和學院創業教育相關性的調研
研究者通過電話交流的方式對2010年以來的創業學生進行過訪談調查,與37名(67.27%)創業畢業學生進行了有效的電話訪談。從訪談反饋的信息來看,創業者們比較認同的創業素質可以歸納為:創業心理素質,包括獨立與堅韌的意志、抗挫折的能力、自控和適應能力、應變能力等;創業綜合能力素質,包括經營管理能力、組織協調能力、溝通能力、領導與控制力、學習能力等;創業知識素質,包括專業知識、專業創新能力等。
在電話調研中,在被問及學校就業創業教育及專業教育對創業者的促進作用和影響力時,大多被訪者反饋的是學校的創業教育起到的作用比較有限,提出的意見主要有,就業類課程中創業教育的內容非常少,任課教師幾乎沒有創業經驗,教學中缺乏創業案例,沒有創業實踐項目能夠鍛煉等。專業課程中也基本沒有創業教育的內容,畢業生創業能力的養成大多來自于自身在創業過程中的自我學習與經驗總結,少數創業者反饋部分能力來自于學校的社團和實踐活動的鍛煉。而相當數量的創業者甚至都沒聽說過學校還有創業模擬培訓課程這個政府資助的項目。一個值得注意的數據是,全部55名創業畢業生,在杭州區域創業的有19人,超過34%。如何增強面向大杭州區域的創業模擬培訓在學生創業教育中的效果,值得進一步研究與探討。
根據國內學者們的研究成果和浙江育英職業技術學院學生創業情況的實際,能夠說明:強化和豐富校園創業教育的寬度和深度,提供學生實踐的平臺和發揮空間,是培養學生創業素質的有效途徑,要把創業教育和學校各項教育內容結合起來,才能更好發揮成效。
(一)完善創業教育課程,把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結合起來,讓創業教育全面滲透到專業教育中,增強學生綜合素質,提高創業教育針對性實效性。目前浙江育英職業技術學院創業素質培養課程目前還遠不夠系統和規范,只有一門包含了少量創業內容的就業指導類必修課程,輔以一門僅面對大杭州區域戶籍學生的創業模擬培訓選修課,而且有嚴格的人數限制。必須建立多層次、立體化的創業素質教育課程體系,強化就業指導類課程的創業教育部分,或者單獨設立創業必修課。對專業課的教學內容上進行部分創新,在相關學科課程中增加創業教育的教學內容。比如對營銷管理類、經貿類專業的學生,應該通過系統的課程設置,有效的實踐鍛煉,豐富的案例研討,對學生進行深入系統的創業教育。對其他類型的專業,可以通過開設幾門經過簡化、濃縮的管理、營銷類課程,輔以案例研討,使有興趣的學生從中獲得某些創業的必要知識,受到創業教育的熏陶。增加學生對新創事業創始過程與管理過程的認知與了解,注重創業教育課程與各專業核心課程之間內容的銜接,拓寬基礎課程,開展跨學科課程,充分體現創業教育思想,既要注重理論深度,又要注重實用性和可操作性,使基礎教育與專業教育緊密結合起來,建立完善的創業教育學科體系。
(二)推行項目教學模式,豐富實踐活動項目,并把創業教育與競賽輔導結合起來。高職學生創業素質的培養不僅是來源于課堂知識的學習和理解,而且需要在實踐中學習。如果沒有創業實踐環節,就難以將創業教育深入貫徹下去,創業教育也就會流于形式。要組織學生到基層單位、各類企業實習,參與商務促銷、社區服務、結對扶貧、模擬創業等活動,圍繞技術難點或社會熱點等進行考察和調查研究,激發學生的創業激情;與企業合作,建立一批實習實訓、社會實踐基地,使學生有機會參與各類項目的開發與研究,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讓學生在模擬仿真的創業實踐中,體驗創業的快感,磨煉創業的意志,學習創業的知識;開展創業模擬實驗,組織部分優秀學生積極參加創業模擬教育項目、“挑戰杯”等創業類競賽,讓他們了解商務談判的過程及技巧、公共關系運作的要素和手段等,以增強他們駕馭市場的能力。
(三)強化創業教育隊伍,把創業教育融合進師資培養。要采取多種措施培養、引進高素質的創業教育專業師資隊伍,引進具有成功創業經驗的人才作為兼職教師。鼓勵教師兼職或休職創業,選拔有潛質的青年教師到企業掛職鍛煉,使教師獲得創業活動體驗。召開培訓交流會,互相交流經驗,共同提高,培育具有豐富的知識儲備,具備戰略眼光、良好的溝通協調能力、營銷能力、決策能力和較高情商的教師型企業家。要鼓勵全體教師積極開展創業素質教育科研工作,積極安排教師參加相關的創業培訓,提高師資水平,為深入推進高職生創業教育提供良好的師資保障。開展對高職生創業素質的評價,培養學生成為具備合理的知識結構、良好的能力結構、健康的心理結構的全面發展的人才。
(四)營造創業文化氛圍,擴展校園創業心理,把創業教育和校園文化建設結合起來。加強不同專業間的交叉融合,鼓勵跨專業、跨地域的學生創業活動。不斷為高職學生提供民主、寬松的創業氛圍,成立并支持創業性社團開展創新創業活動,給他們更大的空間,增強學生社團組織在校園文化建設和創業教育實踐中的育人功能,提高學生社團活動的品位與質量。學生社團要圍繞創業教育廣泛開展活動,諸如舉辦創業論壇、創業企業家論壇,創業成功校友的事跡宣傳或者來校宣講等,邀請創業成功人士為學生親身傳遞創業經驗和知識。依托學生社團組織開展創業實踐活動,提高學生創業綜合素質,例如組織開展創業計劃類競賽,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業能力,提高學生的創業生存競爭能力。
參考文獻
[1]彭剛.創業教育學[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1995
[2]李文鑫,等. 樹立三創教育理念培養三創人才[J].中國高等教育,2002,(5)
[3]徐華平. 試論我國高校的創業教育[J].中國高教研究,2004,(2)
[4]羅美萍. 我國高校大學生創業教育的現狀及對策[J].浙江工商大學學報,2006,(2)
[5]薛玲瓏,等. 高職院校學生創業素質的構成要素及其培養[J].教育與職業,2011,(3)
[6]呂大娥,等. 高職學生創業素質培養的4P 模塊化探討[J]. 江西電力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1,(6)
[7]董旖旎,等. 高校創業教育生態發展體系的構建[J].中國大學生就業,2013,(2)
作者簡介
邵天舒,男,1973年5月,漢族,遼寧蓋縣,碩士研究生,助教,浙江育英職業技術學院,大學生思政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