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佳妮



摘要:減稅與擴大財政支出是刺激經濟的兩個重要抓手,前者體現市場調節,后者體現政府調控。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也需要政府的財稅政策。因此本文分別對減稅與財政科技經費投入對高新技術產業的支持效應進行實證分析。結果顯示稅收優惠與財政科技經費投入能夠有效的促進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并且流轉稅優惠比所得稅優惠更加能促進高薪技術產業的發展規模。
關鍵詞:高新技術產業;減稅;財政支出
中圖分類號:F810.42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6)018-000-03
一、引言
高新技術產業是我國的經濟增長點、能夠促進經濟穩定增長、推動產業結構升級與優化,但是高新技術產業具有高投入、高風險、高回報的特點,對整個社會能夠產生具有大的社會收益但同時從微觀上看企業得到的收益要小于社會收益,從而降低了企業創新性,因此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需要政府宏觀調控財稅政策的激勵。
財稅政策有分為財政激勵政策與稅收優惠政策。在財政激勵政策方面,政府的財政科技投入正好彌補了企業創新成果帶來的社會收益與私人收益間的差額,從而刺激企業技術創新的投入增加;在稅收優惠政策方面,所得稅和流轉稅是現行我國稅種中與科技活動聯系較為密切或可能發生聯系的兩個主要稅種。因此本文從財政激勵政策中的政府科技經費投入和稅收優惠政策這兩方面分析財稅政策機理促進高新技術產業增長。
二、文獻綜述
關于財稅政策對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支持效應的研究中,關于財政政策優惠對高新技術產業的影響的研究較多。對稅收優惠政策對高薪技術產業的影響的研究偏少。國內外學者關于財政支持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研究。主要有:上個世界50年代,里斯通過建立結構方程分析了政府R&D經費投入強度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促進作用。Hamberg(1998)利用企業截面數據進行研究,結果表明:政府財政的研發投入與高新技術企業的研發投入是互補的。張少春(2010)認為高新技術產業在發展初期需要政府進一步發揮其對高新技術發展的宏觀調控、優惠政策等多方面的作用。鐘清流(2010)指出,政府需要不斷完善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外部環境,為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服務。
關于稅收優惠政策對高新技術產業支持方面國內研究較多。如匡小平、肖建華(2007)通過實證發現,所得稅優惠能夠促進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和R&D支出。高小穎(2004)在促進高新技術企業發展的稅收政策選擇一文中提出,稅收優惠政策具有促進高新技術企業發展的作用空間。曹勇(2011)則認為規范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加大對個人所得稅的優惠、深化增值稅改革將會是接下來的改革方向。
綜上,這些研究成果都是分開來研究財政政策和稅收優惠政策對高薪技術產業發展的支持效應。近年來,也有一些學者將這兩者對高薪技術產業發展的影響進行研究。如張同斌、高鐵梅(2012)采用一般均衡模型對財稅政策對高薪技術產業發展進行了實證分析。另外,關于財稅政策支持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方面的研究,多集中在理論分析,實證分析的較少。因此,本文對減稅與財政科技經費投入對高新技術產業的支持效應進行了實證分析。
三、實證分析
(一)浙江省財政科技經費支持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研究
1.樣本與數據
這部分采用協整分析、格蘭杰因果檢驗、脈沖響應、方差分析的方法對來研究財政科技經費對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支持效應,浙江省2003—2014年的政府投資的科技活動經費和專利授權數分別代表財政科技經費支持和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水平與創新能力。數據均來自《浙江省統計年鑒》。
2.平穩性檢驗與協整分析
根據單位根檢驗,結果表明專利授權數量和科技經費支出都是二階單整,因此分別對兩個變量進行二階差分后進行協整檢驗。本文采用EG兩步法進行檢驗,由于殘差ε的Engle-Granger ADF Test Statistic為-6.496682小于在1%水平下的臨界值為-2.84725,說明在1%水平下,殘差ε是平穩的,這表明浙江省專利授予數量和政府科技資金投入數量兩個變量是協整的。
3.格蘭杰因果檢驗
一般而言,協整關系只能夠反映變量間的長期關系,因此需要對各變量做因果關系檢驗
以確定變量之間是否具有因果關系。
從表2的結果可以看出:財政科技支出在很大概率上是專利授權數量即高新技術產業增長的格蘭杰原因。證明了財政科技經費支出對高新技術產業增長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但是高新技術產業發展不能增加財政科技支出,主要因為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會使財政收入增加,但財政支出的領域廣泛,對科技的支出力度還沒那么大,企業科技創新還來源于其他資金。
4.脈沖響應分析
圖1給出了財政科技經費和專業授權量兩個變量相互作用的動態過程。在Granger因果檢驗中已經得知,政府科技經費支出是專業授予數量的原因。因此我們考慮政府科技經費投入量對專業授予數量的響應情況和響應途徑,從圖1中我們可看出,浙江省政府科技資金投入數量對專利授予數量總體上呈現穩定的正向響應收斂跡象,這表明隨著政府科技經費投入的增加,激發高新技術企業的創新性,從而促進專利申請與授予數量增加,企業創新水平提高就帶動了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
5.方差分析
我們用方差分析來進一步分析政府財政科技支出對專利授予數量的沖擊貢獻度。結果見表3、表4。
從預測方差分解結果來看:從表3可以看出,專利授權數量對政府財政科技支出的影響為2.57%左右,這說明專利授予數量對政府財政投入的影響較小,也就是說,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對政府科技經費投入的影響微乎其微。
從表4可以看出,政府財政科技投入對專利授權數量的第一期影響開始為1.11%,隨著滯后期的變長,影響變大,第十期為38.53左右。說明政府財政經費的投入對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支持作用較大。當然,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可能還有其他的影響因素,例如產業政策,創新意識,國內外形勢,技術支撐等也起著重要作用。
(二)浙江省稅收優惠對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影響
1.樣本與數據
本部分以浙江省的高新技術產業為研究對象,選擇2008—2014的年度數據。數據來自《浙江省統計年鑒》、《浙江省科技統計年鑒》。
2.模型的建立
在稅收政策中,與高薪技術產業發展關系較為密切主要有所得稅和流轉稅著兩個稅種。因此本文將對流轉稅和所得稅對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影響進行實證分析。在借鑒已有研究成果上,選取以下四個變量。這里我們用專利授權數量來表示高新技術產業自主創新能力;用高新技術產業的總產值占工業總產值的比例來表示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規模。自變量我們選擇高薪技術企業所得稅稅負、流轉稅稅負,選擇變量如表5所示。
根據以上分析,建立以下兩個模型:
LY1=β0+β1LITB+β2LTIB+ε1
LY2=α0+α1LITB+α2LTIB+LRD+ε2
從理論上來分析,企業所得稅稅負越低,獲得的流轉稅的優惠越多,那么企業獲得的現實和潛在的收益就會越大,從而能夠促進企業提高對創新活動經費的投入,有利于企業的自主創新。所以企業所得稅稅負和流轉稅稅負都應該與高薪技術產業的自主創新能力和發展規模成反向相關關系。
3.實證結果
為縮小數據的波動,先對全部數據取自然對數,繼而在次基礎上進行OLS回歸,運行Eviews8.0軟件,得到回歸結果,如表6、7所示
在模型(1)的回歸結果中,整個回歸方程F值為4.560894,且P值為0.092925,明顯小于0.05的顯著水平,表明這個自變量和因變量有一定的相關性,我們LITB、LTIB和高新技術產業的總產值成反向相關關系,ITB每降低一個百分點,高薪技術產業的總產值占工業總產值的比例就會上升2.16個單位。
在模型(2)的回歸結果中,整個回歸方程的P值為0.021861,明顯小于0.05的顯著水平,表明這個回歸方程模擬的很好。并且自主創新能力與企業所得稅成方向相關關系,ITB每降低一個百分點,自主創新能力就提高1.281444個百分點,研發支出與自創新能力成正向相關關系,RD每提高一個百分點,自主創新能力就提高1.539021。但是,流轉稅沒有通過檢驗,TIB的P值明顯大于0,05的顯著水平。
4.實證結論
根據以上實證檢驗結果,我們能夠獲得以下結論。
(1)所得稅優惠能促進高新技術行業自主創新能力的提高
企業所得稅優惠能夠直接影響企業的盈利水平。國內外高新技術企業都習慣于將盈余根據一定的比例投入到企業研發中去。這就使得所得稅的優惠對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有較大的影響。
(2)所得稅優惠與以增值稅為主的流轉稅優惠都能擴大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規模
所得稅優惠會直接影響企業的凈利潤額,直接影響企業的盈利能力。企業收益越高投資的力度就越大,同時還能夠吸引其他資金投入,企業的規模也將隨之擴大。在流轉稅中增值稅是最主要的稅種。而高新技術產品一般都屬于高增加值產品,增值稅優惠能夠直接降低企業的稅負,給企業帶來實惠,從而擴大高新技術產業發展規模。
(3)流轉稅優惠比所得稅優惠更能促進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
實證結果中,以增值稅為主的流轉稅比所得稅對高薪技術產業發展規模的影響更大,這說明,流轉稅的優惠更有利于高薪技術產業的發展規模擴大。由于高新技術產業生產的產品都是高增加值的產品,以增值稅為主的流轉稅的優惠越多,高薪技術企業就能得到更多的優惠,這樣會使高新技術企業增加產品的生產,從而擴大行業的規模。
四、促進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對策建議
1.增加科技經費投入
從實證結果中,我們得到政府科技經費投入數量的增加,能夠激發高新技術企業的創新性,從而使專利申請與授予數量增加,而企業創新水平就有了提高就能帶動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因此,政府應該充分發揮財政資金的導向作用,繼續加大財政經費的投入以及利用各項財政支持政策來降低高新技術產業的投資風險。當前進一步提高財政科技經費支出,提高財政科技經費支出增長率是必要的。
2.從所得稅為主的優惠政策向所得稅優惠與流轉稅優惠并重轉變
現階段,我們的稅收優惠政策多采用的是針對所得稅的減免,然而很少涉及到流轉稅方面,這與高新技術產業投入大、成果滿,風險大的特征不匹配。因此,要想使高新技術產業的稅收優惠政策能夠真正發揮其應有的作用,政府在關注所得稅的時候還應該關注在流轉稅上的作用,使所得稅為主的優惠政策向所得稅優惠與流轉稅優惠并重轉變。
參考文獻:
[1]匡小平,肖建華.我國自主創新能力培育的稅收優惠政策整合—高新技術企業稅收優惠分析[J].當代財經,2008(1):23-27.
[2]孫伯燦,陳衛東,范柏乃.中國高新技術產業稅收優惠政策實證研究[J].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1,31(2):61-69.
[3]李嘉明,喬天寶.高新技術產業稅收優惠政策的實證分析[J].技術經濟,2010(2).
[4]張同斌,高鐵梅.財稅政策激勵、高新技術產業發展與產業結構調整[J].經濟研究,2012.
[5]宋鳳軒,李林.財政支持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實證分析與對策建議[J].河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11(6).
現代經濟信息2016年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