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20世紀初,美國安然公司等財務造假事件的暴露,使美國立法機構盡快頒布了旨在加強企業內部控制規范《薩班斯·奧克斯利法案》。2013年我國內部審計協會發布了的《內部審計準則》,自2014年1月1日開始在我國上市公司執行。然而,我國上市公司仍屢被爆出為財務造假等信息,如2014年獐子島扇貝事件、2015年6月欣泰電氣IPO造假上市等。其背后凸顯的不僅是監管部門和中介機構的失責,更多的是企業內部審計部門虛設和獨立性缺失的問題。本文將結合我國上市公司的相關內部審計信息,探討準則發布后上市公司內部審計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關改進建議。
關鍵詞:內部審計;信息化建設;對策建議
一、內部審計的概念
,美國著名內部審計家勞倫斯.B.索耶在1973年《現代內部審計實務》中提出內部審計的概念,自此之后內部審計快速發展。關于內部審計歷史階段的劃分,學界認可的代表性觀點主要來自日本內部審計學術界及職業界。根據日本內部審計協會霜垣城一郎先生的觀點,其將內部審計的發展劃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的特征是以會計為中心的偵察型審計;第二階段特征是從財務審計向內部控制審計再向積極增進企業利益轉變的業務審計;第三階段是適應國際化和信息化發展的現代內部審計。南京大學會計學系王兵教授將內部審計發展歷程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建立起步階段(1978年-1982年),1982年新修訂的憲法明確建立獨立的審計監督制度;第二階段是鞏固提高階段(1993年-2002年),多種所有制經濟發展的格局為內部審計奠定了總的基調;第三階段轉型發展階段(2003年至今)中國內部審計協會和監管部門共同推動了內部審計的新發展。下文列示了國內外協會和學者對于內部審計的定義。
1.國際內部審計師協會(IIA)
內部審計是一種獨立、客觀的確認和咨詢活動,其目的是增加組織價值和改善組織的運營。它通過系統、規范的方法評價和改善組織的風險管理、控制和管理過程的有效性,幫助組織實現其目標。
2.勞倫斯.B.索耶
美國著名內部審計學家勞倫斯.B.索耶在《現代內部審計實務》指出:內部審計是對組織中各類業務和控制進行獨立的評價,以確定是否遵循公認的方針和程序,是否符合規定的標準,是否有效和經濟地使用了資源,是否正在實現組織的目標。
3.中國財政部
2006年我國財政部在《中國注冊會計師審計準則第1411號--考慮內部審計工作》指出內部審計是由被審計單位內部機構或人員,對其內部控制的有效性、財務信息的真實性和完整性以及經營活動的效率和效果開展的一種評價活動。
4.中國內部審計協會
2003年中國內部審計協會在發布的《內部審計準則》中指出內部審計是指組織內部的一種獨立客觀的監督和評價活動,它通過審查和評價經營活動及內部控制的適當性、合法性和有效性來促進組織目標的實現。
此外,2001年國際內部審計協會(IIA)在內部審計的新定義中指出,內部審計的兩大職能是確認和咨詢活動,強調內部審計機構的首要目標是獨立性,而內部審計人員個人的首要目標是客觀性。IIA的定義不僅拓展了內部審計工作的范圍,也不再重點強調內部審計人員的獨立性,而更多的關注于其客觀性,即內部審計人員是否完全以事實為基礎來看待各種事情的思想方法,是一種獨立態度。
二、我國上市公司內部審計中存在的問題
1.內部審計制度缺陷
我國內部審計制度是在國家的推動下建立起來的,屬于強制性的制度變遷。而西方國家的內部審計的建立和完善是企業為加強經營管理的效率和質量,保護投資者的利益而自主建立起來的。在《公司法》中也未對內部審計部門的建立進行強制的要求和規定,更沒有對內部審計的獨立性、必要性、權威性進行規定,這與中國內部審計協會頒布的修訂的《中國內部審計準則》的要求有很大的出入。對企業違背內部審計準則行為的處罰不夠大。最新修訂過的《中國內部審計準則》中,也只是說明內審人員應必須進行舞弊力度行為的判斷和檢查,而并沒有對企業管理人員進行財務舞弊欺詐事件進行明確的懲罰表示。
2.公司高管對內部審計的重要性缺乏足夠的認識和重視
目前我國上市公司董事會的年齡普遍都較高,知識能力有限,限制了企業內部審計水平的落實和改進。我國的內部審計準則更多的是以“監督”為導向的內部審計框架,并沒有將其作為提高企業管理水平和增加企業價值的必要手段之一。在一些中小企業中,管理者出于節約企業經營成本的考慮,往往虛設內部審計部門,有的僅配備一兩個人員,難以起到應有的作用。
3.內部審計人員獨立性和專業勝任能力不足
我國的上市公司中,內部審計機構多是設置在審計委員會下面,也有的上市公司設置了審計監察室,但都隸屬于董事會,其職責的行使需要董事會和總經理的應允,會因沒有實質性的權力而使工作的范圍受到限制。另外,內部審計人員出于工資、升職和就業的壓力考慮,都會限制其有效監督的實現。多學科交叉的內審人員欠缺,也限制了內部審計水平的提高。
4.內部審計模式陳舊,審計范圍窄
我國內部審計的模式依舊采用的是簡單的手工賬項基礎審計工作,信息化革命時代的到來,而相應的審計電算化時代卻遠遠的沒有開始。采用賬項基礎審計不利于發現工作中的問題之處,也會降低工作的效率。此外,審計范圍較窄,缺乏對企業的經營效益審計,對于企業的投資活動也沒有進行風險審計。
三、我國上市公司內部審計的改善建議
1.完善內部審計制度
對于內部審計的目標,我國內部審計協會對其強調的是作為監督和評價內部控制活動的工具,國際內部審計強調的主要目標是客觀的確認企業財務信息,起到公司治理管理和風險控制的效果。我國應盡快在相關的內部審計法律的頒布中明確內部審計在企業設立部門的目標,不要僅僅停留于監督和評價。在《公司法》中,也應該根據國家審計署和內部審計協會對內部審計工作的規定進行適當的調整,保持制度的一致性和統一性。另外,也應對內部審計的無效性進行適當嚴格的懲罰,以逐步改善目前內部審計的狀況。
2.高管層要認識到審計工作的重要性
2009年國際內部審計師協會將內部審計定義為:內部審計是一種獨立、客觀的確認和咨詢活動,旨在增加價值和改善組織的運營。內部審計工作的效率很大程度上和領導層的態度有關。公司的管理層應正確認識到內部審計部門是企業管理過程中的有機組成部分,是加強企業管理、提高組織價值的手段。以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構建的軍事化管理為例,他不僅在企業內部強調領導要以身作則,而且更重視內部審計工作的進行。萬達的內部審計部門人員同時具有內部審計和檢察職能,人員也多是審計人員和紀檢人員出身。公司規定每年一次審計,審計后出示三種意見,對于審計出具的不同意見會制定不同的懲罰措施。第一是管理建議書,不處罰,只提管理建議;第二是整改通知書,有處罰,但限于行政經濟處罰;第三是審計通報,開除責任人或移送司法。
3.提高內部人員的專業勝任能力
內部審計部門的獨立性是保證內部審計工作正常開展的基本保證。內審部門可由董事會和監察會共同控制,相互制約監督從而提高內審部門的權威性。此外,內審人員應以身作則,將工作和生活分開,公私分明,秉公辦事。公司也應建立公正的升職程序,保證內審人員不存在升級的壓力,使他們能夠竭盡全力地完成工作。內審人員應選擇那些具有很強的自律意志和自我約束能力的人員,企業要培養具有多元化知識的全能型內審工作成員,定期培訓使他們了解到最新的法律法規的變化和要求。
4.推動內審工作的信息化建設
我國政府主管審計的部門應盡快牽頭開發內部審計軟件,此外,企業也可以自行研發審計軟件,借助于先進的軟件和網絡,提高內部審計工作的效率和效果,同時發揮其對企業經營管理的增值作用。嚴控企業投資風險,增加企業社會責任內部審計工作。內部審計信息化建設有利于企業內部審計工作的連續性,利用大數據,將靜態審計和動態審計相結合,能夠更完美的完成內部審計工作。
四、結語
綜上所述,目前我國企業的內部審計中存在的主要是以上幾個問題,在經濟迅速發展的時代,企業要想做得好,就必須要努力創造良好的內部審計環境,健全內部審計制度,增強內審部門的獨立性和內部審計工作的范圍。在“互聯網+”時代,結合計算機,利益大數據,提高內部審計的效果。
參考文獻:
[1]王兵,劉力云,張立民.中國內部審計近30年發展:歷程回顧與啟示[J].會計研究,2013,10:83-88+97.
[2]蘇靈,孫智君.對中小板上市公司審計風險的幾點思考[J].審計月刊,2005,03:44.
[3]胡元木.完善上市公司審計委員會制度的幾點思考[J].財務與會計,2008,12:53-54.
[4]姜海華,田家富.上市公司內部審計制度的評價與思考--基于湖北中航精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案例研究[J].財會通訊,2011,30:45-48.
[5]陳煥昌.加強國有企業內部審計工作的幾點思考[J].中國內部審計,2016,03:4-5.
作者簡介:劉俊蘭(1993- ),女,河南省洛陽市人,河南大學商學院,會計專業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內部審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