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媛媛
摘 要:隨著我國城鎮化進程的加快,國家支農惠農的力度逐步加大,政府下放給村干部手中的職權越來越多。在黨和政府的大力倡導下,我國絕大多數村干部具備了過硬的素質,但仍有少數村干部受諸多因素的影響出現腐敗現象。如何有效預防和治理村干部腐敗問題,促進農村經濟的穩定發展,是現階段黨和政府普遍關注的話題。本文即對當前農村腐敗問題的成因進行分析,并提出有效防治村干部腐敗的新思路。
關鍵詞:新形勢;村干部;腐敗成因;防治對策
中圖分類號:D035.5 文獻標識碼:A
一、村干部腐敗現象的成因分析
1.少數村干部基本素質不高,法制觀念淡薄
在政治體制改革背景下,政府“要求發揚民主,加強民主建設”的呼聲日益高漲,對農村地區法規政策的宣教力度也大大增強。然而少數村干部為牟取一己私利,僅僅注重對群眾應盡義務的強調,而忽視上級惠農政策的宣傳,再加上少數村干部文化基礎差,綜合素質不高,對村干部這一職責的認識難免有些模糊,極易導致村民的基本權益得不到有效保障。
此外,少數村干部由于任職時間較長,在村級事務的決策和管理過程中,偶爾會出現獨斷專行、法制觀念淡薄的現象。
2.少數村干部在村級財務管理中執行不力,造成管理混亂
當前,在村務公開、政務公開等制度的大力推行下,大多數農村地區的村干部在村務管理方面有了很大改觀,如定期公開村級財務,組織理財小組對村里重大事項或開支進行商討等。但仍舊有少數村干部在具體實施過程中,為牟私利,只在表面上對群眾進行村務、財務公開,缺乏建立完善的財務管理體系、規范的賬目設置及嚴格的財務審批制度,導致村級財務管理出現混亂現象,這不僅會助長少數村干部的腐敗之風,還會使農村村民的集體財產受到影響,從而阻礙農村經濟的穩定發展。
3.少數鄉鎮領導監管不力
中共中央早在2010年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七次會議中就強調,應對農村民主選舉、民主議事、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等村民自治程序加以規范。但隨著政府賦予村干部手中職權的增大,仍有少數村干部利用手中職權進行貪污受賄。
二、預防和治理村干部腐敗問題的對策
1.加強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村干部整體素質
村干部是農村基層組織的管理者,是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引導者,因此,政府在進行村干部選舉時,應做到公平公正。在日常管理中,應不斷加強對村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職業道德教育、政策法規教育以及反腐警示教育等,并以近幾年查處的村干部腐敗案件為素材,在村干部中開展反腐倡廉工作,以便強化村干部的廉潔意識,提高村干部的整體素質。此外,政府還應對廣大村民加強法律法規教育,以增強村民的法制觀念,使村民的切身利益能夠得到有效保障,從而更好地促進農村經濟的穩定發展。
2.建立財務管理體系,完善監督機制
對于村干部而言,保障村民集體財產,是其義不容辭的責任。這就要求村干部在村務管理工作中,應以村民利益為重,不斷完善民主決策機構及監督管理機制,不斷落實村務公開、財務公開以及政務公開制度,真正做到村級事務處理過程中的公開性、透明性。
3.加大監督和懲處力度
從法律角度來講,加大對違法違紀案件的監督懲處力度是紀檢監察部門的重要職責,也是黨和政府反腐倡廉工作的重要內容。這就要求政府在農村基層管理工作中,應始終將反腐工作放在首位,建立一套完善的監督管理制度,加強對當地村干部的監督和管理。對于少數村干部的腐敗行為,政府應給予嚴厲的懲處,以便對腐敗分子起到震懾作用,從而有效遏制村干部腐敗現象的發生,優化社會風氣,為農村經濟的穩定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總之,在農村基層管理工作中,加強對村干部腐敗問題的防治是極為必要的。黨和政府只有不斷加強對村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建立完善的財務管理系統及監督機制,加大懲處力度,才能有效遏制少數村干部腐敗現象的發生,保障村民的切身利益,促進農村經濟的健康穩定發展。
參考文獻:
[1]管典安.新形勢下村干部腐敗問題治理研究[J].濟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2).
[2]唐金培.近年來村干部腐敗現象透析[J].中州學刊,20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