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福全
摘 要:小學數學教師要想有效地開展互動教學,首先要了解互動教學有效性定義,然后結合教學實踐經驗,提出一些提高小學數學課堂互動教學有效性措施。教師要從提高自身素質做起,積極改變傳統教育教學觀念,以學生為主體,創建和諧愉悅的課堂環境,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培養學生逐漸形成良好的思維習慣。本文重點分析小學數學課堂互動教學有效性。
關鍵詞:小學數學;互動教學;有效性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B
互動教學在小學數學課堂中是一種非常重要的教學形式,教師采用這種教學形式,目的是讓學生與教師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動起來”。但是實際情況是,一些教師在課堂上提問學生,學生不是被動回答,要不就是沒有回應,沒有達到提高互動教學有效性的目的。那么關于如何提高小學數學課堂互動教學有效性,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一、提高教師綜合素質,提升課堂教學質量
現在提倡人人都要活到老學到老,因為社會及人類一直處于不斷發展進步中,知識體系也在不斷更新,教師不能再用以往的舊知識體系來教育學生,應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現在的學生求知欲強,視野開闊,書本教材上的內容不能滿足其學習欲望,因此,小學數學教師應該提升自己的專業素質,廣泛涉獵有關書籍,并且還要在教學實踐中不斷總結教學經驗,改進創新教學方法理念。[1]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學生獲取知識的信息的渠道也越來越多,獲取知識手段多樣化,也經常提出一些千奇百怪的問題,教師再搬用原有的專業知識顯然不能很好地解答學生的問題,因此,教師應該認識到這一點,并正確對待,從教學思想及實踐上提升自身的專業素質。
二、轉變傳統教學,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以往小學數學教師使用舊觀念教學,單純向學生灌輸課本知識,并沒有與學生進行有效互動,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熱情。而現在新課程改革提倡互動教學法,面對新課程改革,教師應積極轉變傳統教育教學觀念,課堂上與學生多互動,關注學生發展。教師實施互動教學時,應扮演好指導者、組織者角色,營造良好課堂氛圍,對學生進行有效提問。首先,教師在課堂上的提問應該有針對性,盡量不要提一些問答式問題。教師在課堂上提問時,問題設置數量及提問頻率等都要合理有效,不能提太多問題或者是過于頻繁地提問,這樣很容易使學生陷入被動,學生也缺乏思考時間,這樣就達不到互動教學目的。教師要根據課堂教學內容及實際情況,對課堂問題及提問進行合理設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熱情,在互動教學中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思維習慣。[2]教師提出問題時,要善于設置懸念,引導學生自主思考。
三、實現學生主體,創建良好學習氛圍
以往教師角色都是主體、“統治者”;但是隨著信息網絡技術的飛速發展,現代教育教學中心也發生了變化,出現了若干個教學中心,教師角色及作用也有所調整與改變,教師與學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應更多充當引路人的角色,引導、幫助學生,利用自己的教學經驗及方法,積極開發學生潛能、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從知識傳授者向學習引導者及組織者轉變。教師還要更加重視學生的發展,讓學生成為課堂教學學習主體,創造多種教學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學習、思考與討論,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熱情,積極借助互聯網信息技術,采取師生對話、師生互動等教學形式,創設和諧良好的學習氛圍。例如,在講授“角的初步認識”一課時,教師可以將本課中比較時鐘里角的大小設置互動環節,讓學生在實際體驗中感悟并創新。教師以往教學生通過數時鐘上格子來比較大小,現在采用互動教學方法,使學生真正地動手動腦,教師可以與學生進行互動,將兩個鐘面圖復印下來,采取小組合作方式,積極鼓勵學生嘗試比較,教師這時應充當指導者角色,使學生成為課堂主體。
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教育系統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模式進行了改革創新,互動式教學是一種新型課堂教學模式,符合新課程改革要求。教師采用互動教學法教授小學數學知識時,應明確互動教學有效性的定義,然后在實踐課堂教學中與學生進行有效互動,也可以促使學生之間進行互動,從而提高課堂效率,提高學生的自主探究及創新能力。
參考文獻:
[1]胡良鋒.運用交流互動的教學方式提高小學數學教學的有效性[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1,(5):78.
[2]陳惠芳.小學數學生態課堂中師生交往互動的新思考[J].上海教育科研,2011,(4):6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