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以長江空間公司共青團工作為例,介紹“互聯網+共青團”工作模式的實踐,分析互聯網在共青團工作實踐中的作用,對共青團工作模式提出建議。
關鍵詞:互聯網+;共青團工作;實踐
在當前,互聯網技術滲透生活方方面面,給我們的生活提供了極大的便利。新的科技背景下也給我們共青團工作提供了新的方式,當前青年員工將大量的碎片時間應用于互聯網上,將共青團工作緊緊結合互聯網技術將拉近青年與共青團的距離。用青年喜歡的新的溝通、交流、聚集合聯絡方式,大膽探索和創新團組織的有效載體和路徑,以達到組織青年、引導青年和服務青年的目的,才能更好地推動共青團事業的發展。
一、必要性
(一)共青團組織的重要作用
青年時代是激情滿懷、富有朝氣的時代,共青團組織是大量青年職工的思想庫、作戰部、風向標,只要青年存在的地方,共青團就要積極跟進、響應號召。把青年職工扭成一股繩,做到人人用心,心向一處,力向一處,對企業、個人和團組織意義重大。
(二)互聯網+時代共青團工作的新機遇
互聯網+作為嶄新的時代理念,已經從各個方面、各個層次深刻地影響著當今社會。共青團組織要學會“創造、創新、創先、創特、創效”,創新工作載體、創造青年特色,促進青年成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的主力軍。
互聯網+更多是一場技術、思維上的革命,這意味著共青團組織自身也要融入到互聯網+的思維中來,運用互聯網+帶來的新技術、新平臺,更加切實有效的進行青年工作。積極探索“互聯網+共青團”的工作模式,不斷做好功能拓展、資源整合、網絡升級,推動共青團事業不斷取得新發展。
(三)互聯網+時代共青團工作的新方法
打造共青團互動社交平臺,旨在反映青年呼聲,回應青年訴求,維護青年權益,服務青年成長,重點針對青年在學習成才、身心健康、職業發展、社會融入、婚戀交友等方面的迫切需求提供服務和幫助,是互聯網時代共青團密切聯系青年的新橋梁,是增強服務能力的新載體,是團結和引導青年跟黨走的新陣地,是“互聯網+共青團”的新模式。
二、基本方法
(一)構建平臺
目前青年對網絡的依賴程度日益加大,傳統信息傳播方式已經不能滿足其要求。青年使用網絡平臺(如搜索引擎、貼吧、微博、微信、QQ)獲取信息已經成為主流,據統計,QQ月活躍用戶超8億、微信月活躍用戶超6億,移動終端使用的流量遠遠大于固定終端。所以要實現青年交流、德育、團委工作更好的開展,需要我們充分利用“互聯網+共青團”的模式打造移動終端軟件,為共青團提供一個自動匹配需求和提供服務的平臺。
具體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實現共青團工作網絡與企業局域網的充分融合。這是一個雙向選擇的過程,共青團在終端上發布相關的精神,學習資料,推送一些相關的鏈接,形式多種多樣,可以是圖文,也可以是視頻。青年們可以通過該平臺得到自己感興趣或者需要的信息。通過這種形式也可以減少人力物力來專門召開一些學習會議,讓學習的形式更加的靈活,更加的貼合青年自身。這樣就可以把團的基層組織建設向網絡化轉變,把單純的上傳下達轉變為上下的貫通、橫向鏈接,組成一個充滿活力的、靈動的整體、實現團委、團總支、團支部之間的互動互通。
2.提供溝通空間。網絡發展至今,已經形成了多媒體、多層次、多類型的傳播方式,博客、QQ、微信、微博、短信等不勝枚舉。空間公司團組織建立了自己的工作群,利用青年喜聞樂見的形式開展工作,使團組織真正成為他們的知心朋友。空間公司團組織還建立了公眾微信號,團委將青年員工的先進事跡、組織建設及時發布,形成榜樣的力量;通過微博、微信互動交流,團委可以獲取青年員工的思想動態和訴求,同時也能獲取海量的學習、互助、娛樂、求職等信息。既加強了組織和個人的直接交流,又為處理各類矛盾和問題提供了溝通的空間。
3.團委活動網絡化。利用互聯網推動團委活動開展,可以把團活動的各類信息及時準確地傳導至每個青年團員,活動的透明性更便于得到他們的信任和擁護。志愿者活動的招募、培訓、服務、表彰;文體活動的設計、創意;競賽實施的意見和建議等等,均可實現網絡化運作。
(二)形成反饋
好的通道必須有良好的反饋,在搭建好平臺的基礎上,后臺將發布的信息進行相應的歸類,通過設置看信息的點擊量,以及學習的次數,后臺將統計當前一段時間青年所關心的主題,然后根據他們的反饋來調節以后發布信息的種類和數量。
用戶還可以通過給文章、視頻留言等方式,直接向信息發布者提供自己的感想、意見。讓后臺可以第一時間知道用戶的所想所思。還設置相應的用戶建議通道,形成更直接的反饋通道,讓信息可以由下向上傳遞,形成強力的反饋。
(三)共同參與
在這個平臺上,不僅共青團組織可以發布相關的信息,傳達上級精神,給青年員工提供合適的信息,青年員工也可以在相應的板塊發部信息,可以涉及討論、活動等,員工編輯相關信息后,通過后臺審核通過后可發布。
通過這種形式讓青年員工也參與到共青團的建設中來,讓他們也有主人公的感覺,促進青年與共青團組織的感情。
(四)多中心
在平臺上設置多個中心,讓不同興趣的人都參與進來,增加平臺的流量,讓青年員工在多個中心上可以進行交流發問。可設置以興趣為主題的中心,比如學習成才、身心健康、職業發展、社會融入、婚戀交友等等。讓青年員工可以有更便利的平臺。利用這個平臺共青團就可以通過后臺的數據來分析當前青年員工的興趣,精神狀態,以此來掌握員工的動態,更加方便團組織舉辦相應的活動。
三、實用價值
在當前,互聯網已開始大量的應用于實踐,提供了極大的便利,在當前互聯網時代,共青團更應該緊緊抓住機遇,打造屬于自己的互聯網平臺,在這個平臺上吸引青年員工參與,形成良性的循環反饋,通過數據的統計,來進一步的安排共青團活動,通過團發布信息,青年員工閱讀信息,進行反饋,相互互動,達到良性循環的目的。
四、建議
互聯網形同雙刃劍,可以開闊青年視野,幫助其了解更多的未知領域,掌握大量需求信息;可以借助虛擬空間,廣泛開展對外交流;可以借助互聯網的多元化特性,促進青年的個性培養;可以借助網絡信息量大、傳播速度快的特點進一步拓展青年教育的空間。然而,互聯網也有不容忽視的消極影響:互聯網改變了青年在工作和生活中的人際關系模式;改變了青年的生產和生存方式;對青年現有的道德觀念、價值觀念存在較大影響和沖擊。
雖然互聯網可能會對青年產生些不良影響,但用長遠的、發展的眼光看,互聯網對當代青年的成長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正面影響。共青團組織可以順勢而為利用互聯網+平臺加快共青團工作網絡化的轉型。
(一)立足“思想引領”推進平臺內容建設,打造高水準文化產品。在現有微信平臺、訂閱號的基礎上,打造和推送具有一定水準又迎合青年閱讀口味的文化產品,在內容上吸引又影響廣大青年。
(二)立足“服務成長”的本職任務,推進平臺功能性建設與實用性開發。目前常用的平臺主要為微信,在其現有功能基礎上,可在立足于“服務青年成長”和“服務青年日常生活”方面對平臺進行設計與開發。如與企業考勤系統結合,開通實時考勤功能;與財務系統結合,實時了解自己的報銷等。
參考文獻:
[1]代力.淺談新常態下如何做好企業的互聯網+共青團工作[A].經營戰略,2016(02):121.
[2]魏綿峰.論互聯網對青年的影響及共青團工作的對策[J].科技向導,2010(05):274.
[3]姚遠.微信背景下加快推進高校共青團工作網絡化轉型[J].考試周刊,2015(30):139-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