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嘉逸
【關鍵詞】 數學教學;除數是整十數的筆算除法;教學設計
【中圖分類號】 G62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6)06—0123—01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教科書四年級上冊《數學》第73頁例1、例2及相關內容。
教材與學情分析:
“除數是整十數的筆算除法”是四年級上冊的內容,它屬于數與代數的領域。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是小學生學習整數除法的最后階段。對于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的內容,本單元按照商一位數、商兩位數、商的變化規律三個內容一共安排了十個例題,商是一位數的內容又分為除數是整十數、除數接近整十數、除數不接近整十數,它是在學生學習了多位數乘一位數、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和除數是整十數的口算除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學生在學習除數是一位數的筆算除法時,已經掌握了除法的基本方法。除數是兩位數除法的計算原理與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相同,只是試商的難度在加大。所以用一位數除的經驗,是本課學生自主探索的基礎。
基本設計理念:
1. 重視算理,概括算法
除法豎式算理的理解,是學生理解除法運算核心含義的一個重要過程,對學生后續除法內容的學習有重要的價值。所以,算理的理解,仍然是本課的重要內容之一。教材用文本框的形式呈現不完整的計算法則。所以,適時地組織學生討論、交流,結合具體問題逐步感受、初步概括計算的方法,是本課的主要任務之一。
2. 遷移舊知,自主探究
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的計算方法,是學生的已有經驗,本課要充分利用學生的這些經驗,為學生創設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空間,讓學生通過舊知的遷移,找到解決新問題的辦法,發展學生的自主學習、自主探究能力。
3. 尊重教材,用好教材
教材的例題和情境通過多輪的修改,指向性非常明確,設計比較合理,所以本課沒有對教材的例題做出改動和調整,直指要研究的典型問題,把設計重點放在用好教材、增加學生思維深度上。
教學目標:
1. 通過數形結合,理解除數是整十數、商一位數的筆算除法的算理;
2. 能用豎式正確計算;
3. 知道如何確定商的位置;
4. 會用估算等方法進行試商。
教學重點:
理解算理,能用豎式正確進行計算。
教學難點:
在正確理解算理的基礎上確定商的位置。
教學過程:
1. 復習引入
先口算,然后列豎式計算,回顧算法,最后揭示課題:除數是整十數的筆算除法。
設計意圖:除數是一位數的算法是本課學習的基礎,也是學生遷移經驗的基礎,口算除法是學生試商的基礎,所以復習安排了這兩項內容。
2. 探究新知
(1)出示例1: 92本連環畫,如果每班分30本,可以分給幾個班?
1) 找題中的數學信息;
2) 結合小棒圖準確理解數學信息,理解題意;
3) 列式,說明:為什么用除法?
設計意圖:例題屬于除法中的包含除法,對于部分學生來說是理解的難點,所以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要求學生準確理解信息和題意,并明確算式的合理性,這也是培養學生良好思考習慣的一種措施。
4) 估算
5) 自主探究
活動要求:
①在小棒圖上圈一圈,看看能分給幾個班。
②試著把你分的過程用豎式表示出來。
③對照小棒圖,想想豎式中的每個數表示什么意思?
設計意圖:除法豎式是除法算理的數學化、符號化表示,學生在長期計算中容易忘記豎式的本質含義,所以通過小棒圖的對照加深學生對豎式算理的理解。
6)匯報展示,對照小棒圖理解豎式的含義。
預設一:商的位置有錯的,讓錯的先講,對的再講。通過討論明確商的位置。
預設二:商的位置沒有錯的。通過師生質疑明確商的位置為什么在個位上,加深學生的理解。
7)做一做(略)
(2)出示例2.178÷30
1) 比較異同,明確類型。這個算式和剛才題目相比,有什么相同?又有什么不同?
2) 學生試做,板演講解。
重點質疑:被除數的十位上不夠商1時怎么辦?
預設討論:商應該寫在哪一位上?
設計意圖:例2重點解決被除數前兩位不夠商1的問題,在以往的教學中,發現有近50%學生在這里還是容易出現商的位置的模糊,所以對這個問題再次進行質疑。
3. 鞏固練習(略)
4. 全課小結(略)
編輯:謝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