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順
摘 要: 在小學體育教學中要更好地尊重“學生主體”,就要充分激發學生的體育學習興趣、尊重其體育學習差異。作者結合教學實踐情況,對此展開了細致的分析與探討。
關鍵詞: 小學體育 學生主體 差異
“學生主體”是現代素質教育理念大力提倡的一種先進教育教學方法,其主張“學生是學習活動的真正主體,教師的教學活動應當充分尊重學生學習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小學體育新課程標準》更明確指出:“在注意發揮教學活動中教師主導作用的同時,特別強調學生學習主體地位的體現,以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潛能,提高學生的體育學習能力。”①那么,在小學體育教學活動中尊重學生的主體學習地位究竟包含哪些方面呢?筆者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對此進行了總結與歸納。
一、“學生主體”的落實應當考慮到學生的體育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推動學生踴躍投入學習活動的有效情感推動力。可是,縱觀小學體育教學實踐,筆者發現不少教師并不會考慮學生對所教體育內容是否具備濃厚的學習興趣,只是一味地將自己所掌握的體育動作死板地灌輸給學生,其后果只能是在學生學習興趣泛泛的情況下講解完所有體育知識點,致使學生很容易出現“體育課學習乏味、枯燥”等類似的想法。試想,如此消極狀態下何談真正從中汲取有益的體育學習內容呢?
小學體育教師要尊重“學生主體”地位,首先要多渠道、多途徑地調動學生對所教體育內容的濃厚學習興趣。如,在教學“向后轉走(齊步)”這一內容時,筆者首先以自身為示范,向學生展示兩組對比鮮明的向后轉走動作,一個是標準而規范的動作,另一個則是邋遢而緩慢的動作,隨后詢問學生:“假設你是一名指揮者,你更想看到他人持有什么動作?是第一種還是第二種?”學生異口同神地回答:“第一種。”筆者趁勢問道:“為什么?”“因為動作很規范,看著很舒服。”“因為動作很標準,能帶給人一種整齊、訓練有素的感覺。”……學生紛紛表達了自己的認識。在此基礎上,筆者講道:“這節課老師將帶領大家一起學習如何標準而規范地做向后轉走動作,大家有興趣嗎?”“有。”回應筆者的自然又是響亮而又整齊劃一的,這表明,占據學習主體地位的學生真正對“向后轉走(齊步)”這一體育動作具備濃厚而強烈的探究、學習興趣,這很顯然為他們快速集中注意力、盡快投入“向后轉走(齊步)”知識點學習活動之中并真正掌握“向后轉走(齊步)”這一體育動作要領奠定了良好的情感基礎。
二、“學生主體”的落實應當考慮到學生的體育學習差異
受到身體健康素質、理解能力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不同的學生個體具備不盡相同的體育學習差異,這是小學體育教學中一種極正常的客觀現象。可是,不少小學教師卻選擇忽視這一客觀現象,面對或多或少存在體育學習差異的學生采取統一的體育教學模式、方法策略等,其最大的弊端在于使得體育學習基礎較弱的學生會產生“吃太多”,而體育學習基礎較扎實的學生則會產生“吃不飽”的尷尬教學處境。
小學體育教師在尊重“學生主體”地位的過程中還應當充分考慮學生個體所具備的不同體育學習基礎,即面對不同學生個體采取有區別的體育教學活動,如此方能在滿足不同學生主觀體育實際需求的基礎上,使得他們真正感受到體育學習的魅力,并以此促進自身體育學習效果的顯著強化。如,在初接觸“分腿騰越(出羊)”這一體育內容時,有些膽子較大的男學生表現得較為積極踴躍,可是那些膽子稍微較小的女學生則一直徘徊不前,不敢進行嘗試動作,甚至有的人在經歷助跑之后,又戛然而止般地停在“山羊前”。這就是學生體育學習差異的一種明顯表現。針對這一情況,筆者并沒有強制要求那些膽子較小、徘徊不敢嘗試的學生進行跳山羊的動作,而是首先給予他們充足的安撫,告訴他們:“跳山羊并不可怕,大家要勇于嘗試,老師相信你們肯定能行……”在筆者有意識的引導下,這部分學生逐漸消除內心對于“跳山羊”的恐懼感,并邁出嘗試的步伐;至于那些膽子較大,樂于進行“跳山羊”的部分學生,筆者則沒有過多地將時間運用在鼓勵上面,而是直接向他們講述“跳山羊”的基本動作及注意事項,并放手讓他們進行嘗試與練習。如此,面向不同情緒態度差異的學生群體,筆者采取略有差異的體育教學形式,這對于滿足不同學生的實際體育學習需求,促使他們以更加高漲、昂揚的姿態持續融入“跳山羊”體育動作的學習活動之中,有利于實現對“跳山羊”標準、扎實體育動作的真正掌握。
總而言之,在小學體育教學中要更好地尊重“學生主體”,就要充分激發學生的體育學習興趣,尊重其體育學習差異,并適時發揮教師的有效指導作用,如此才能確保小學體育課堂教學活動在順利、正常進行的基礎上顯著促進小學生身體健康素質的提高。
注釋:
①教育部編著.全日制義務教育小學體育新課程標準.2015版.
參考文獻:
[1]教育部編著.全日制義務教育小學體育新課程標準.2015.
[2]朱建華.如何在小學體育課堂中保障學生的主體地位.西部素質教育,2016-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