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青春 宋軍英
摘 要: 伴隨互聯網飛速發展,微博、微信已成為人們生活娛樂的一部分,信息技術與課程的融合,使傳統教學模式發生深刻變革,利用信息技術營造新型教學環境是新課程的亮點。信息技術與高中物理教學深度融合的研究包含兩個方面:高中物理學科微課程設計與開發、翻轉課堂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
關鍵詞: 微課 翻轉課堂 信息技術 高中物理
隨著各項教學改革深化,涌現出眾多富有特色的新型教學模式及方法,將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應用到高中物理教學中,是一種行之有效的課堂創新方式。使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有效發揮其效用,離不開教學模塊科學設計,同時對教師與學生提出一些新要求,需要詳細探究。
一、高中物理學科微課程的設計與開發
伴隨互聯網飛速發展,微博、微信已成為人們生活娛樂的一部分,微課這種新的教學資源正改變著傳統課堂。“微課”全稱“微型視頻課程”,以教學視頻為主要呈現方式,圍繞學科知識點、例題習題、疑難問題、實驗操作等進行的教學過程及相關資源的有機結合體。微課的出現,對移動學習時代的學校教育乃至社會教育具有極為重要的戰略意義和現實價值。
(一)內容設計——知識點的微型化處理
教學內容的選擇。微課設計中,教學內容選擇是第一步,也是最關鍵的一步。反映微課要集中表現或傳遞給學習對象什么樣的內容(并不是什么內容都適合制成微課)。教學內容應該盡量選取那些學生通過自學理解不了、具有較大教育教學價值且相對簡短又完整的知識內容。必要時教師可對教學內容進行適當加工、修改和重組,使教學內容精簡又完整、教學目標聚集又單一、教學形式策略多元、表現方式多樣化,使其更適合微課方式表達。
教學內容的微處理。在選定教學內容的基礎上,繼而對其進行微處理。根據微課時長短、知識粒度小的特點,在內容分割上,把課程分割為不同教學過程。分別是:一揭題設問,激趣導入;二切入主題,逐步推進,引發思考。
(二)媒體設計——合理運用視聽媒體技術
媒體設計決定微課最終表現形式,優劣性直接決定微課質量。目前微課視頻媒體呈現形式多樣,分別有攝制型微課、錄屏型微課、軟件合成式微課及混合式微課。筆者認為,該微課更傾向于視聽演示,擇優選用了軟件合成式,即“屏幕錄制軟件(Camtasia Studio)+PPT+手寫板”的制作組合。
(三)可用性設計——加強藝術表現力和情境感染力
可用性設計源于設計學領域的研究成果,本指企業為客戶提供Web及Web-based產品情緒情感體驗設計的流程和方法。國內,顧小清(2009)等人提出了微型移動學習的可用性設計研究,他們認為,“對于微型移動學習設計,除了考慮內容、媒體設計之外,還需要從用戶角度對其可用性進行設計”。
微課作為在線教學視頻,需要滿足在線學習者為實現學習目標、完成學習任務的積極情感體驗。尤其現今信息時代,數字化教育資源已頗為豐富,要提高微課的應用程度,必須從學習者角度出發,提高重視可用性設計的意識。
二、翻轉課堂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
翻轉課堂有別于傳統課堂模式,是一種顛倒化課堂模式,注重給予學生充分的學習自由空間,將知識傳授擴展延伸到課堂外,提倡學生運用多樣化學習方式有效吸收新知識,同時課堂內著重對知識加以內化,在此過程中進一步深化師生間、學生間的交流溝通。翻轉課堂對教師知識傳授與學生知識學習加以轉換調換,是一種基于學生學習主體地位的教學模式,有助于學生知識學習的針對性及實效性提高。
(一)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設計
1.課前設計
將翻轉課堂應用于高中物理教學實踐,首要步驟就是課前設計,通過課前設計,著重對學生物理學習自主性加以調動,從而促進學生物理學習興趣及學習能力提高,增強翻轉課堂的有效性。
2.課堂設計
翻轉課堂的設計環節是在課前設計的前提基礎上,對學生課前學習進一步深化及鞏固,從而將學生物理知識轉化為物理學習能力,培養學生物理思維意識。
3.習題及作業設計
傳統物理教學中,教師較易陷入的教學誤區之一就是開展題海戰術,忽視物理概念的傳授、物理過程的體驗,導致學生盲目做題,不利于學生物理思維的培養。借助翻轉課堂,教師可以精心設計相關習題及作業,根據學生具體學習能力差異,把作業主動權放手交給學生,既能培養學生物理自學能力,又能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較為寬松的習題及作業設計,可以讓學生不再過度注重解題數量,而是更重視解題質量及過程,使學生做到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二)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應用于高中物理教學實踐的注意要點
1.教師要著重加強自身素質能力提高
翻轉課堂涉及一些信息技術手段的使用,如多媒體課件制作,這就要求教師提高自身的能力水平,特別是計算機應用技術水平。同時,教師要對教材做到整體掌握,在制作視頻等資料時,既注重形象直觀,又進行有深度的提煉加工,從而使學生真正掌握物理知識要點。
2.注重全體學生有效參與
翻轉課堂注重學生自主性發揮,強調學生開展有效的自學。而在學生自學環節,由于學生存在一定的學習差異,容易出現知識學習及接受能力強的學生在參與積極性上更高,而能力相對較差的學生積極性則有所不足的現象,對此,教師要加以重視,設計出形式多樣的環節,確保不同層次學生都能有效參與到翻轉課堂中。
3.后置作業的布置要適度得當
翻轉課堂模式下,在后置作業的布置上,可以著重讓學生通過視頻自學,在其他作業類型布置上從簡,從而減輕學生作業負擔,真正體現出新型教學模式在提高學生學習自主性上的作用。否則,不僅會弱化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有效性,還會損害學生物理學習興趣,取得適得其反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張海燕.物理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設計的關鍵環節[J].物理教學探討,2014(07):1-2.
[2]何克抗.如何實現信息技術與教育的“深度融合”[J].課程·教材·教法,2014(2):59-60.
[3]陳野.基于網絡平臺開展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實踐與思考[J].江蘇教育,201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