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楊
摘要:隨著傳媒技術的快速發展,大眾更加輕松便捷地通過公共演講了解領袖們的主要政治見解,外交政策及思想內涵,并得到價值觀認同。而在本文中,作者將重點解讀美國第一夫人在2014年訪華期間在北京大學的演講。米歇爾借著留學這種和學生未來發展息息相關的話題,以她親切平易近人的夫人外交魅力,通過勸導性演講很自然地拋出了利益攸關、公共外交、進行國際上的合作等重要關系到中美外交政策上的大概念。
關鍵詞:演講的勸導性;平民外交;多元文化
中圖分類號:K82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5349(2016)05-0072-02
一、演講中的勸導性
根據演講內容及要傳達大意的目的來劃分,演講應分為三大種:如果你即將給觀眾一種傳播信息為主的演講,你必須堅信你所講述的內容將會使聽眾從中受益。如果演講內容偏勸導性,一定要用你堅信的理念教育大眾。如果你認為演講主題非常重要的話,說服觀眾聽演講。
在本文中,作者將重點從演講的勸導性這一概念來解讀米歇爾·奧巴馬的演講內涵。勸導性是一種影響他人價值觀、信仰、態度或行為的過程。理解勸導性的關鍵在于理解影響力的定義。制造影響力的目標是讓聽眾更加靠近演講者的立場觀點。勸導性演講主要要達到兩個目的就是要使聽眾信服和啟發激勵聽眾。①在米歇爾的演講中,她成功做到了啟發激勵聽眾。她通過提供真實案例、親身經歷使聽眾在基于事實的基礎上逐漸靠近自己想要傳播的價值觀,代表美國政策的理念,留學的重要性,留學不僅僅是自我提升的過程,更代表了國家利益,國家間的合作。
二、演講風格對比解讀
平民外交是公共外交的一部分,所謂公共外交就是政府官員抑或在社會有影響力的企業家等運用自己與民眾交往的社交能力宣傳本國理念從而達到外交的目的,雙方達成共識。吳建民大使在他撰寫的著作中表示公共外交的新思路來源于民間,而民間的多樣性、文化的豐富性會使得公共外交成為和平時期的外交利器。②在強化平民外交(citizen diplomacy)概念的同時,米歇爾自己就是在實踐平民外交。奧巴馬總統及夫人均出自普通家庭,沒有像布什家族的特殊背景,從他們的演講內容及風格中可窺察到他們愿意用自己的親身經歷打動聽眾。作為一個模范妻子,米歇爾不僅僅是個合格的賢內助,更為丈夫奧巴馬的總統選舉,在國際上的外交舞臺上振臂高呼,其演講風格時而慷慨激昂,時而婉轉傾訴。
米歇爾·奧巴馬2012年的國會演講不僅僅是為夫選舉,同時也體現了美國例外論以及區別于他國的價值觀。美國是多民族移民國家,不存在對先人文化的繼承與發揚,所謂的國家認同來源于追逐美國夢色彩的利益價值觀。而無論是美國民眾日常生活還是美國大選的豪言壯語都與實現美國夢息息相關。人民的價值取向,政府及非政府組織的決策和該國的外交戰略和外交政策取向都是在穩固堅實的國家認同基礎之上的。美國例外論正是美國國家身份認同的一種具體表現形式。它是廣泛的全民意識,即美國人普遍信奉的文化傳統和文化價值觀。王立新認為構成美國身份的要素主要有兩個:“一是共同的歷史經驗以及在這一經驗基礎上產生的共同的文化;二是對共同的政治價值觀和理想的信奉。”③
我們通過分析演講內容來領悟和理解米歇爾通過哪些信號傳遞給聽眾一個獨一無二的美國。在米歇爾的拉選票演講中,她將奧巴馬的政治形象塑造得非常符合美國的根本利益,無論種族,國別,我們都將以包容的心態接納。分別強調了“no matter who we are, or where we're from, or what we look like, or who we love.”
奧巴馬是從基礎做起的草根一族,他這樣的形象在美國大選中深得人心。他毅然拒絕高薪工作,深入社區為普通百姓改善生活而努力。“He's the same man who started his career by turning down high paying jobs and instead working in struggling neighborhoods where a steel plant had shut down, fighting to rebuild those communities and get folks back to work.”
在本句中,米歇爾·奧巴馬是在通過美國夢的價值觀來重新燃起美國民眾對傳統價值觀的共鳴。
而在北京大學的演講,米歇爾盡可能地俯下身來努力實踐平民外交,一方面分享自己的家庭背景,求學經歷,使聽眾認為米歇爾就是我們中的一員,同時也給予了學生們勇氣,經濟條件最終不能決定是否去留學,留學并不專屬于某種家庭背景或某種學術背景的學生,從而間接地轉述了美國這個國家所崇尚的價值觀,建國之本,和這個國家保持著創新活躍的根本。她在演講中也提到和丈夫奧巴馬到外國訪問時,更傾向到民間,比如去大學訪問,走到普通人中間。演講使聽眾在不知不覺中接納第一夫人傳播的價值觀。米歇爾一直在強調留學的意義也是使學生了解多元文化的內涵和重要性。多元文化是美國標志性的名片。美國是由多元文化種族構成的國家,不僅僅是種族和宗教,或政治哲學把美國群體凝聚在一起,而是共同的語言、風俗和記憶構成美利堅文化國家的特性。③盡管熔爐文化和多元文化兩派學者還在進行著激烈的爭論。因為在美國文化中同一性和多樣性是同時存在的。這里并不是在闡述美國文化是一種完美的族群構成。20世紀30年代以來,黑人在種族問題抗爭中舉步維艱,奧巴馬總統的當選象征著一個歷史里程碑的建立,但種族問題仍然存在。
在北大的演講雖不像國會演講那樣慷慨激昂,但米歇爾仍不忘來北京訪問的目的,通過在高校演講,重申大國合作的重要性,國家利益的重要性。在演講中她提出鮮明的實例提出利益攸關,這是中美合作的關鍵詞。她在演講中提到,“我們都在彼此的成功中擁有攸關利益的途徑,我們可以在醫療、清潔型能源和建筑領域相互借鑒,取長補短。”
三、結語
米歇爾·奧巴馬成功實踐了平民外交與第一夫人外交。她的演講看似平實,實則獨具匠心。她以深厚的演講功力,潤物細無聲的手法,在講述中美互換留學生的重要性的同時,借此來宣傳美國的外交政策,用美國民族獨特魅力來吸引潛在赴美留學的學生。在演講中她傳達出只要努力,美國夢就在不遠處的價值觀;美國是多文化的大家庭,所以歡迎中國留學生的加入;兩國留學的人數越多,在今后越有成功實踐國際合作的可能性。
參考文獻:
[1]黃正柏.試論尼赫魯時期印度的不結盟外交[J]. 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2(06):92-98.
[2]王海騰.中國對美公共外交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14.
[3]董小川,辛兆義,易娜,侯旭,薛艷紅,張麗娟,蕭何.論題:歷史視野下的美國文化擴張[J].歷史教學問題,2012(05):38-42.
[4]郝國昆,金龍云. 董小川著《美國文化概論》評析[J].社會科學戰線,2008(04):278-279.
責任編輯:孫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