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紹安
摘要:大學生是推動社會進步和發展的重要力量,實施大學本科生導師制能夠對其學生實行直接、全面、綜合性的輔導,因材施教,培養出更多社會所需要的人才。本文從導師制的概念與形式出發,分析了大學本科導師制存在的意義,闡述了我國大學本科導師制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旨在為本科導師制提出些建議。
關鍵詞:本科生導師制;問題現狀;對策研究
中圖分類號:G64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5349(2016)05-0123-02
一、導師制的概念與形式
(一)導師制的概念
最早出現導師制是在英國14世紀,意為一名導師負責一名或數名學生教學、生活、行為的指導。而在中國導師制出現比較晚,它主要是針對于研究生教育。研究生導師做主要工作內容是,輔導學生的學習、相關學術研究及論文的撰寫等工作。但隨著大學本科生的擴招,國內一些知名的高等院校所招生的學生素質比較高,學習能力比較強,一些高等院校開始對學生實施大學本科導師制。大學本科導師制是對導師制這一制度的延伸,但是它需要相應的老師人數與之配備,有一名導師直接地、全面地、綜合性的輔導數名學生的思想、學習和生活。這種人才培養模式是對大學現有教育制度的嘗試性變革,其目的是為了培養出更加優秀的人才。
(二)大學本科導師制的形式
針對我國大學本科的現狀,目前我國本科高校,所設置的導師制主要有以下幾種:
1.全程本科導師制
即學生在入學時,學院會設有專業的指導老師對其學生未來4年來所要學習的課程以及專業的發展前景做詳細的介紹。學生可以選擇心儀的導師,導師對其學生進行綜合考評后選定自己的學生,即為“雙向性選擇”。一旦雙方選定后,到時會根據每一個學生的情況,為其指定學習、生活、學術研究、就業輔導、論文撰寫等方案。低年級時,導師會針對性的讓學生學習一些專業知識;高年級時,導師會強化學生動手實踐能力和課題研究能力;大學的最后,導師會給予學生就業或考研輔導,以幫助學生順利完成大學階段的學習。
2.高年級導師制
顧名思義是學生大三以后,針對學生就業和考研情況,給現階段的學生配備科研實踐型的導師,幫助學生完成課題研究、論文撰寫和就業輔導。
3.低年級導師制
低年級導師制針對的對象是大一和大二的學生,主要糾正學生的學習習慣、生活態度、和專業前景介紹,認為他們對,自己的學業充滿興趣,對能夠迅速地適應大學生活。
4.英才導師制
英才導師制針對的是一些各方面能力都非常突出的人才,這些人才具有很強的創新能力,能夠滿足社會多元化的需求,這類人才可以一旦選擇專業后,導師根據專業差異對其設置課題研究或科研活動,實施個性化培養。
二、大學本科導師制存在的意義
(一)利于教書與育人的結合
大學本科導師制是對學生進行全方位、綜合性、直接性的輔導,不僅能夠指點學生的專業課程,而且也能夠引導學生的日常行為和生活。在學術研究上,導師給予學生專業性的指導,使其參與到相關課題研究中,通過廣泛查閱資料補充自己的專業知識,以達到專業知識在短時間迅速提升的效果。在生活上,因為一名導師負責一名或數名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的輔導,導師的精力和時間是相對充足的,課下與導師溝通與交流,能夠向導師汲取生活的經驗。大學本科導師制使教書育人有效結合,突出了導師制的優勢,若在一些高校嘗試性改革后,可以廣泛的向其他本科院校推進。
(二)利于學分制的順利實施
當前很多高等院校已經將學分制作為改革的重要內容,基于學生更多的專業課程選擇空間,以人為本,注重學生的綜合性發展。但大一新生對學校設置的專業課程并不清晰,不知道如何選擇課程及選擇哪些課程,這時導師會根據每個學生的情況,詳細地為其介紹所學的專業,建議或引導學生選擇相應的課程,并將課程之間的內在邏輯關系介紹清楚,在學習中給予學生最專業的指導,幫助學生順利地修完學分。學分制的改革體現了學生選擇課程的自主性和自由度,但事實上不少學生為了湊學分而選課的現象普遍存在,這不利于學生的發展,導師在此時應起到關鍵性作用,引導學生選擇一條適合自身發展的專業與課程,幫助其順利完成學業。
(三)利于彌補課堂授課不足
課堂授課的優勢在于能夠實現教師資源的優化,在同一個教室使用同樣的教學器材,對相同專業的學生實施相同的教育方式和教學內容。但因為課堂授課采用的是“一對多”的形式,特別是一些大班授課,教師很難顧及到每個學生對知識點的接受程度,無法對學生實施一對一輔導。而導師制的優勢在于縮小了課堂授課的規模,一名導師制輔導一名或數名學生,能夠根據學生自身情況實施個性化的教學,無論是課上還是課下都可以與導師形成良好的互動,這種“雙向性”的溝通方式相對于單項灌輸式的授課更具有針對,隨時可以為學生補差。
(四)利于教師隊伍自我優化
我國導師制最初用于研究生教育,他作為學生學術研究、生活輔導的重要人物,對導師的任職要求非常嚴格。作為一名合格的導師,必須具有豐富的專業知識,高尚的道德品德,堅定的政治立場和過硬的業務能力。目前本科導師制只在少數院校嘗試性實施,并未向其他院校廣泛推行,這是因為我國高校的教師隊伍有待優化,一些教師的學歷和經驗達不到導師的選聘條件。若在國內高校廣泛實施本科生導師制,那么必須對整個高校的教師隊伍進行優化,聘用碩士以上學歷的人才執教。
三、我國大學本科導師制存在的問題
(一)導師制度定位模糊
我國導師制開始的時間比較晚,長期應用于研究生教育中,而研究生與本科教育存在本質性的差別。研究生是在本科的基礎上,對其專業課程有一定的認識能力,懂得一定的專業知識,在導師的指導下完成相應的課題研究工作。而本科生是通過高招入學的學生,高中教師并未告訴他們應該選擇什么專業,專業發展前景是如何的,他需要專業的導師為其量身定制屬于自己的課程。但一些生活自理能力差的學生片面的認為導師是生活輔導員,或學分制的補充,對大學本科導師制的定位非常模糊。
(二)嚴重缺乏導師人數
優秀的導師培養具有以下幾點作用:為社會培養出專業性的人才;作為學生人生的導師,在其前進的道路上為其添磚添瓦;給予學生生活、思想、就業或考研方面的輔導,使學生順利地完成大學四年生活。據調查顯示,我國高校師生比例是1:50,而發達國家的高校如美國斯坦福師生比例是1:3,普林斯頓師生比例是1:6。由此可見,我國的師生比例不協調,嚴重制約了我國大學本科生的培養計劃,唯有從數量上滿足學生對導師的要求,大學本科導師制才能廣泛地推行,否則是舉步維艱。
(三)缺乏對學生義務規定
導師在學生的人生道路上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縱觀大學本科導師制實施的相關規定,大多是對導師義務的硬性規定,如導師的工作內容、工作職責、考核體系等,但對導師的權利并未明確。而相反,在相關規定中對學生的權利進行過多的敘述,并未提及學生對導師或學院應盡的義務。這種權利和義務不對等的現象,使很多導師工作流于形式,對學生的課題研究、生活、就業方向等很少干涉,一旦學生修完學分和完成學業,與導師間的聯系會越來越少,導師制成為高校的一種擺設。
(四)缺乏有效激勵機制
國外推行導師制的時間較早,其制度相對完善,高等院校會給予導師一定的教學經費,導師會根據其教學計劃,分步驟地運用到教學中去。對導師超出工作內容的部分,學校給予其進行教學補貼,在每年的年終考核階段,學院會對優秀的導師給予物質和金錢上的獎勵,因此外國很多高校的導師制實施的效果要比國內高校好。國內一些高校對導師的義務做硬性規定,導師要負責學生在校期間全方位的學習和生活指導,然而僅僅以工資作為報酬是遠遠不夠的,本科院校推行導師制應對導師實施有效地激勵措施,更好的發揮導師的作用。
四、完善我國大學本科導師制的對策
(一)明確導師角色定位
導師是非常具有權威性的一個角色,在學生四年的大學生涯中,無論是生活還是學習都需要導師的指點和教導。一名優秀的導師不僅可以使大一新生迅速地進入大學狀態,選擇適合自己的專業和課程,而且能夠有效地、分步驟的對其學業進行專業化設置,幫助學生順利修完學分,完成本科階段的學習。雖然我國本科生導師制并未推行開來,但在部分院校實施時,不應該讓導師流于一種形式。導師身上具有豐富的知識和經驗,有待每一位學生去挖掘,并在導師的指點下將所有知識轉化為自己的經驗和財富。
(二)緩解導師緊缺難題
每一所院校對人才的需求量都是非常大的,若在全國范圍內推行本科生導師制,對高學歷人才的需求對更多。一是我國高校現有師生比例是1:50,師生比例失衡,以現階段情況很難實現本科生導師制;二是我國高校博士導師缺乏,大多學院教師以碩士研究生為主,部分院校某些專業還有本科教師任教。解決導師數量和質量緊缺的問題是實現大學本科導師制的基礎,針對低年級的學生,可以實行讓高年級學生暫時作為引導,有效地節約了學校的教師資源。另外,返聘已退休的老教授,讓他們繼續在教學的道路上發光發熱。
(三)明確學生義務任務
大學本科導師制對導師的工作做了硬性規定,導師需要履行的義務在其工作職責、工作內容和考核標準中做了要求,但對導師所享有的權利并未明確指出。例如高校助學金、獎學金的發放和評選,多數由班級輔導員說得算,導師對其評選無參與權。但若實施本科生導師制后,導師對學生在學術研究的成果最有發言權,在學生獎學金和助學金的評選和發放中應給予一些參考性的意見,確保每一筆資金能夠更好的落實及發放到品學兼優的學生手中。
(四)建立有效獎勵機制
學院對導師獎勵機制設置的狀況決定了大學本科導師制能否有效實施。一些院校導師流為一種形式,很多導師除了本職范圍內的工作外,其他均由學生自學完成,導師并未給予學生過多的指導。借鑒國外成功的經驗,對高校導師實施有效的激勵機制,如晉升、評職稱、評優、獎金等,有效的獎勵機制能夠激發導師的工作熱情,使之將更多的精力投身于教育事業中,為國家的現代化建設培養更出色的人才。
五、 結語
導師制從研究生延伸到大學本科教育,是對現有高校教育的一種嘗試性改革,能夠改變我國本科院校學生學習松散的現狀,使大一新生快速進入大學狀態,制定有效地學習計劃,分階段完成相應的課程,順利完成學業。但大學本科生導師制在實施過程中仍存在諸多問題,需針對問題從導師定位、導師人數、學生義務等方面進行完善,使大學本科導師制能夠順利實施。
參考文獻:
[1]彭廷紅,秦寶榮.本科導師制實施過程中的問題與對策[J].高教與經濟,2010(02):51-54.
[2]吳小立.以本科導師制為基礎的實訓教學模式的構建[J].教育與職業,2009(06):23-25.
[3]張之順,段慶.高校本科導師制之探究[J].科教文匯(中旬刊),2007(12):10+14.
[4]趙東金.本科導師制教學組織實施者應提高四種認識[J].南京曉莊學院學報,2014(02):41-43.
[5]王艷勤.我國高校本科導師制的困境及發展路徑[J].教書育人,2011(12):18-19.
責任編輯:楊國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