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瑞麗
摘要:在新媒體視域下,本文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情況進行分析,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途徑是比較單一的,而且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效率不高,在新媒體發展迅速的今天,采用新媒體進行大學思想政治教育可以起到較好的效果。
關鍵詞:新媒體;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5349(2016)05-0139-01
在傳統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一般都是灌輸思想政治的理論,不能對大學生的心理狀況進行分析,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局限性。在新媒體環境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可以采取新的途徑,使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時代特征。
一、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現狀分析
新媒體是在網絡技術發展的基礎上實現的一類新的技術,是在傳統媒體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第五媒體,新媒體的形態是比較多的,有微博、微信、QQ群等,這些平臺都實現了資源的共享,具有交互性特征。新媒體的特征與大學生的個性是相符的,大學生求新的特征,使得他們對新媒體技術非常熱愛。隨著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新媒體的資源日益的豐富起來,而且信息的傳遞更加具有時效性,傳統媒體不能滿足大學生日益增長的需求,大學生對新媒體是非常依賴的,傳統媒體漸漸地退出了大學生的生活,他們一般都是通過新媒體來獲取相關的資訊。新媒體具有高度開放性,而且資源實現了多元性,高校在進行思想政治教育中,可以借助新媒體建立平臺的方式,讓大學生在平臺上暢所欲言,通過新媒體平臺的思想政治教育,可以讓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新媒體在運用中具有靈活性特征,可以讓大學生隨時隨地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并且通過虛擬性的平臺,大學生可以進行信息的共享,獲取更多的知識。新媒體具有互動性特征,讓大學生和老師可以良性的溝通,老師可以通過與學生的交流,了解到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二、新媒體視域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發展
(一)正確的把握新媒體給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帶來的機遇和挑戰
在高校內部,合理的運用新媒體,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的環境,通過新媒體的合理運用,充分發揮新媒體具有開放性的特征,使大學生都能自覺接受學校的指導,在了解大學生思想動態的基礎上,掌握大學生的心理差異,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應該充分發揮大學生的個性,對不同個性的大學生進行分類指導。合理的運用新媒體育人的功能,在微博和學校的網站上宣傳思想政治的新理念,讓大學生在平時閱讀微博和網站中可以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實現立體化的思想政治教育。
(二)新媒體環境下應該充分發揮新媒體的正面導向功能
在新媒體環境下,應該防止新媒體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產生的負面的影響,由于各類社會思潮的沖擊,大學生在運用新媒體的過程中可能會受到思想上的侵襲,大學生的思維還有不成熟的地方,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擾,網絡上各類信息會對大學生產生干擾。高校在運用新媒體的過程中應該發揮其正面的導向作用,建立互動的平臺,通過發布一些正能量的信息,使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當有突發事件發生后,在平臺上應該及時更新事件的進展,防止大學生對事件進行猜測,引起不必要的恐慌。
(三)高校應該借助多媒體積極地引導大學生
在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環節,不能僅僅運用網頁的形式進行講授,而且還應該充分挖掘新媒體的宣傳效果,在進行思想政治教育中,大學生的思想觀念、道德行為都應該得到提高,但是這些內容的提高都需要一個過程。在新媒體環境下,高校應該通過新媒體找到與大學生的思想道德符合的點,在校園內,通過對先進人物的宣傳,讓這些先進人物起到榜樣的作用,使大學生可以關注社會,關心民生,通過對社會熱點的分析引起人生的思考,形成堅定的理想和信念。
(四)運用新媒體技術實現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創新
大學生的思維差異還是比較明顯的,所以應該采用不同的方法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應該對個體的需求進行分析。大學生都有自身的個性和優勢,因此,高校在進行思想政治教育中,應該在尊重學生主體性的基礎上進行,讓學生的個性可以充分發揮出來,為大學生營造良好的環境。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應該融入人文關懷,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讓大學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受到感染,促進他們的可持續發展。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實現雙向的互動,而不僅僅是高校單向的傳輸,應該動員大學生參與到各類活動中,運用新媒體組織各類活動。
三、結語
在新媒體的沖擊下,大學生的思想很容易發生變化,所以,高校在進行思想政治教育中,應該運用新媒體這個平臺,實現信息的共享,還要防止各類不良信息對大學生造成不良影響,通過新媒體的運用,使大學生的參與度提高,完善他們的道德素質。
責任編輯:孫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