遲慧 張宇豪
【摘要】在輔導員隊伍建設過程中,輔導員的職業發展正在發生整體性變化,這種變化把“輔導員職業能力建設對輔導員職業發展的意義”推向一個新的高度,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從價值定位、層次與建構、方式與方法等方面開展輔導員職業能力建設。《高等學校輔導員職業能力標準(暫行)》從橫向和縱向兩個維度對高校輔導員職業能力的標準和內容進行了梳理和規范在推動輔導員職業發展進程中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輔導員 職業能力 專業化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6-0193-02
《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規定》下發近十年來,輔導員隊伍建設在選拔、準入、培養、評價及退出等方面建立起一系列體制機制,使輔導員的職業發展、能力建設、發展空間等日趨合理化。
一、高校輔導員職業能力建設的“雙重效應”
“人(能力的主體承擔者)和人的行動的現實展開(能力發揮和實現的手段),構成能力建設的兩個基本方面或基本維度。換言之,能力建設,實質上就是對能力人的培育和對人的能力充分正確發揮所賴以進行的條件體系的創造。”從能力建設的具體內容來說,一是要充分挖掘能力主體本身的潛力和資源,培養和發展人的專業技能。二是要合理有效配置人才資源,使人的能力能夠滿足社會發展需要。基于此,高校輔導員職業能力建設一方面要滿足輔導員職業本身的發展需求,另一方面也要滿足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對人才培養的現實訴求。
(一)契合輔導員職業發展的現實需求,有利于拓展輔導員職業發展空間
輔導員的職業發展在很長一段時間里處于職業化非專業化的狀態,沒有匹配的學科支撐、統一的職業標準和普遍認可的評價體系。隨著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的發展和輔導員隊伍建設的推進,一大批高素質的優秀人才加入到輔導員隊伍中來。輔導員職業能力標準的規范使得輔導員職業發展的學科背景不斷優化,隊伍層次不斷提高,學歷層次逐漸提升。既使輔導員自我提升和發展的意識不斷增強,也增強了輔導員這一職業的歸屬感和認同感,從而拓展了輔導員職業發展空間。
(二)契合社會發展對人才培養的需要,有利于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效
輔導員所從事的工作既需要滿足社會發展對人才培養的需要,同時也是直指大學生的精神需求,需要滿足大學生全面發展的個體需要。其社會價值一方面是指高校輔導員職業特性因社會需要而生,并以滿足社會需要為旨歸,著力為社會提供符合主流思想政治道德要求的人才,另一方面是指高校輔導員職業是連接輔導員個體與社會的媒介,是實現輔導員個體與社會有效互動的載體。”在輔導員能力建設過程中,正是以輔導員這一特殊的職業特性為中介,有效推進輔導員隊伍建設,滿足輔導員自身的可持續發展,促進輔導員職業功能的良性運轉。
二、高校輔導員職業能力的層次與建構
一般來說,輔導員職業能力的建設是一個“從潛在到現實的過程:發掘人的潛能;它是一個從低到高、從弱到強的過程:提高人的能力;它是一個從無到有的過程:培育人的能力;它是一個從不健全到健全的過程:完善人的能力;它是一個從片面到全面的過程:發展人的能力;它是一個從自發到自覺的過程:培養人的能力。”應該說,高校輔導員職業能力的提升,尤其是職業能力標準的建設,是高校輔導員職業發展過程中一項重要而緊迫的任務。具體來說,可以從縱向和橫向兩個維度來理解高校輔導員職業能力標準。
(一)輔導員職業能力標準的縱向維度
輔導員職業能力標準的縱向維度“就是用來衡量輔導員在從事高校學生管理工作過程中所展現出來的水平和能力的高低,也是用來衡量一個人能否具備相應的能力和素質來勝任高校輔導員工作。”輔導員職業能力標準的縱向維度分為:基礎層、中堅層、高度層。
基礎層。輔導員職業能力標準的基礎層適用于滿足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學生日常管理基本要求的輔導員,它主要體現了輔導員的職業特性。在這一層級,一方面,輔導員通過規范思想觀念、掌握理論知識、堅定政治立場等教育方式,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觀點方法引導大學生辨別是非、確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是高校輔導員的首要職責和能力要求。另一方面,隨著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和西方價值標準的滲入,對高校輔導員和大學生產生了雙重影響,因此,指導大學生開展黨團建設、利用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應對校園突發事件,也是高校輔導員必不可少的能力要求。
中堅層。這一層級的輔導員能力要求適用于業績優秀、實踐能力強、水平較高的輔導員,它集中反映了輔導員實際的工作效果和質量。這一層級的輔導員必須能夠掌握豐富的理論知識體系、專業技能和實踐經驗,同時也是有效的教育者與管理者。因此,這一層級的輔導員要能夠在具體的實踐工作情境中運用堅實的知識體系和育人理念指導并滿足學生的實際需求。
高度層。輔導員職業能力的高級階段不僅指科研能力,它是對輔導員科研能力、學習能力、日常管理能力、參與調查能力、思想政治教育能力以及創新能力的綜合表述。將日常工作和教育系統化、規律化不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同時可以在理論提升的基礎上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因此,是否具有綜合性的學術研究能力是衡量一個輔導員能否站到更高層面研究問題的重要標志。
(二)輔導員職業能力標準的橫向維度
輔導員職業能力標準的橫向維度分為:基礎指導能力標準、專業職業能力標準、發展提升能力標準。
基礎指導能力標準。“輔導員工作在其服務育人的意義上首先是一種社會工作,社會工作基本能力是從事輔導員工作所必須具備的基本職業能力。”輔導員的基礎指導能力標準是指輔導員除了具備碩士學歷和中共黨員的基礎條件外,還要符合輔導員職業發展過程中的職業素養和知識背景,即在思想政治教育、黨團和班級建設、學業指導、日常事務管理等方面所具備的、符合輔導員這一職業發展的、最基本的職業能力要求。endprint
專業職業能力標準是指:“輔導員建立在職業素質基礎上,能夠完成工作任務且適應經濟社會和職業發展要求,促使其思想、業務及人格不斷趨于完善、不斷有所發展的能力。”高校輔導員的職業能力標準不能只是單純滿足輔導員這一職業存在的基本要求,更要具備較強的專業,以便針對大學生在成長成才過程中的不同情況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和指導。
發展提升能力標準是指輔導員對學生工作規律和經驗進行總結升華的基礎上,對不斷學習和自我提升的基本能力。輔導員的職業發展過程不僅要求輔導員要具備指導學生成長的基本能力,更要樹立自我提升、終身學習的職業理念。發展提升能力標準既要求輔導員在思想政治教育、黨團和班級建設、學業指導、日常事務管理等方面進行規律的總結和質的提升,更要結合科研創新和學術積累為今后自我的發展提供動力。
三、高校輔導員職業能力的提升與引導
《高等學校輔導員職業能力標準(暫行)》明確規定了輔導員職業能力標準的具體內容,為推動各級部門進一步制定完善輔導員隊伍的頂層設計、職業特性和發展路徑提供了基本依據,這是推動輔導員職業發展的重要維度。
(一)加強輔導員職業的頂層設計,完善輔導員職業發展機制
“樹立職業化、專業化的理念,進行系統的頂層設計,并具體化為周密的制度體系,細化為可行的操作措施,使輔導員的職業化、專家化由抽象變為具體,從理念走向現實”是切實解決輔導員隊伍不穩、地位不高、出路不好的問題的關鍵。在輔導員管理機制方面,建立合理有效的輔導員選聘、準入、管理、培養相關制度明確輔導員職業發展目標,使輔導員崗位做到有章可偱。在輔導員考評機制方面,將物質獎勵與精神獎勵相結合,自我評價與他人評價相結合,獎勵制度與懲罰制度相結合。在職業評價的具體內容上要結合輔導員的實際工作,避免現有的重論文、重課時的而忽略輔導員工作實績的現狀,使得輔導員在職稱評定過程中處于劣勢,直接導致了輔導員對自身的職業認同感不強的問題。因此,通過建立符合輔導員工作實際的評聘機制是促進輔導員職業發展的關鍵。
(二)推動輔導員職業的專業化建設,明確輔導員職業特性
“專業化涉及兩個一般是同時進行并可獨立變化的過程,就是作為地位改善的專業化和作為專業發展、專業知識提高以及專業實踐中技術改進的專業化。”也就是說,推動輔導員職業的專業化是提升輔導員職業能力的起點和基礎。輔導員職業的產生、設立與發展始終都是與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的發展相關聯,思想政治教育從理論基礎、培養目標、工作方法等方面為輔導員的職業發展提供了支撐和依據,但在具體的研究對象、知識體系和理論基礎等方面遠遠不能滿足輔導員職業發展的需要。因此,可以在思想政治教育學科中下設輔導員學,從而“立足高校輔導員類本質以區別于其他職業,關注高校輔導員種本質以挖掘自身行業特性,把握高校輔導員亞種本質以涵蓋中外輔導員職業之間的差異。”
(三)完善輔導員雙重領導,暢通輔導員雙重晉升通道
《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規定》中指出:高等學校輔導員實行學校和院(系)雙重領導。從學校層面來說,“高校要充分認識到輔導員雙重身份的本質,不僅要主動認識和宣傳輔導員雙重身份的重要性,提升輔導員職業的價值感和歸屬感,也要在觀念和內容上真正重視輔導員的雙重身份,以激發輔導員的職業精神和情感。”從輔導員的角度來說,要“培養輔導員在實際工作中的自尊和成就感,獲得個人發展和職業地位提高的雙重需求,而不僅僅是將輔導員視為一個簡單的工作崗位,更不能將其當作實現職業晉升的踏板。”
總之,輔導員職業能力標準的建立和分層,一方面為輔導員職業能力的研究提供了統一的科學視角,另一方面使輔導員職業能力原有的靜態化、扁平式內容呈現出立體式、動態化發展結構,使輔導員能力各要素之間形成有機聯系,從而加快了輔導員職業化、專業化和專家化發展進程。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