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保燦
摘 要:本論文立足如何提高小學語文故事教學的時效性,說明教學時效性重要性。最主要的要加強小學語文古詩中朗誦,然學生感受到古代詩文韻律。其次是要講解詩詞所表達的豐富的感情,最后結合現實的生活,深入淺出講解詩中表達哲學。
關鍵詞:小學語文;詩文;教學
隨著新課改不斷改革,很多名篇被選編到小學語文教材里。這些名篇在形式題材、選用典故等方面與現代漢語語法相距甚遠,因此古代詩篇教學上有一定的難度。本論文對小學語文古詩教學的時效性進行初步的研究。
一、小學語文古詩教學時效性的研究背景
古詩是中國古代文學最為精華的部分,因此中國可以成為古詩之國度。其含義的深邃、內容豐富、語言凝練,詩歌的展示豐富多彩,在現代教育里可以起到啟蒙的作用。作為中國民族的傳統優秀精粹,每一個炎黃子孫都應該去了解它、讀透它、延續它。作為老師,我們有義務把這一優秀的文化得傳承下去,這就給老師們提出了挑戰。怎么讓孩子們能夠讀懂它,理解其中的含義。小學階段的學生正處于聯想力異常旺盛的階段,他們思維異常的活躍,心智十分不成熟,需要老師們集中加強教學。通過閱讀古詩詞能鍛煉學生們集中思考能力,讓他們安靜下來讀這些詩詞。老師需要對學生進行相應的教學指導,采用激發學生創造性思維的教學活動,才能激發起同學們身上的潛力。
二、提高小學語文古詩教學的時效性的對策
1.讓學生學習朗誦古詩,感受古代文學的魅力
從現行的小學語文課程來看,現在小學詩文的比重越來越高。小學階段規定有80首必背篇目,在教學過程中,特別是一、二年級方面需要用朗誦來感知古詩。古人曰:“讀書百遍,其義自現。”同學們對古詩第一個感覺很重要,老師們需要把古詩中的重點典故、意境、還有古詩的風格講解清楚,才能夠激發起學生對古詩詞的學習興趣。
從兒童心理發展的規律來看,小學階段是同學們記憶力最好的時候,特別是對于語言類學習,文化素質的積淀與自我性格形成黃金時期。與中學階段相比,更能夠接受古代詩人的審美特點、詩歌中語言、情感培養。例如在學習《小兒垂釣》時,讀到“側坐莓苔草映身”,老師可以坐上一個形象夸張的動作,來展示出詩中垂釣者的形象。當學生讀到“路人借問遙招手”,老師需要配合擺擺自己的雙手。讀到“怕得魚驚不應人”,老師需要用不同聲調來區分魚聲、人聲。老師需要首先示范引讀,讓學生的耳朵聽著這樣有韻律的讀法,就會急切的讀,而且搖頭晃腦的模仿老師的樣子。學生模仿老師的表情、神態都一摸一樣。老師在讀法上分組讀,個別讀,很快就能把這首古詩讀順了,初步了解詩歌的情景。
2.讓學生在朗讀中明白古詩的思想感情
古詩詞作為低年級的同學們認識中國傳統文學最初的載體,有利于提高同學們審美品味,還有利益培養同學們朗誦習慣,培養同學們口頭表達能力,還有利于培養同學們不斷接受健康思想,讓同學們追去美好的事物。對于古詩詞教學而言,朗誦是一個關鍵性的環節,沒有必要讓學生反復去讀,這樣沒有任何意義的,學生也會越來越糊涂。如果老師在朗誦的時候帶著問題的去讀,會鍛煉學生的思考。例如剛開始讀的時候由慢到快,由低到高,從不知到心理上的共同,在讓學生體會古詩詞的思想感情。
古詩內容廣泛其中蘊含的思想感情也十分深沉。其中包含了愛國主義的感情、親情、友情、人生哲學。
(1)愛國主義的情感。例如的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表達出作者因為天寶年間爆發的安史之亂,讓國家四分五裂,民不聊生,在外漂泊數年。突聞大唐軍隊平定叛亂,能夠回到家鄉。軍官說收復薊北,杜甫自身高興而留下感動的淚水,愛國之情不言而表。表現出熱愛家鄉的之情的,歌頌祖國大好河山的詩歌的詩篇數不勝數。賀知章的《回鄉偶書》之一,表現出了詩人置身于故鄉那種既熟悉又陌生的感覺。一路歸來本來有著回家的欣喜之情,但是看見老家老屋因為戰爭而面目全非和年輕時離家參軍,當時正是好年華,但是今日回歸之時已經兩鬢斑白,催老之態。前后鮮明對比寫出了作者悲戚之前。一喜一悲之間的前后差距,讓作者心理復雜之態。老師在教授的時候要把這種前后對比通過具體的動作展現出來,讓學生更能理解其中含義。
(2)表現親情、友情的詩篇。曹植《七步詩》中形象生動了比喻兄弟之間本為手足,不能有猜忌與記恨,使得曹丕羞愧萬分,無地自容。我們在教授的時候,曉以大義,告訴學生們親人之間要互相友愛,不能為了權利而磨滅了本來最為純粹的親情。
(3)在詩中表達出人生哲學的。中國古代的詩詞字數有限,但是表達哲學其含義無限,值得人們深深品味。陸游《游西山村》中頷聯”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中人們在遇到難題、研究問題時都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會感覺到前面迷茫是,出路何在。出現茫茫然。應該鼓勵人們起而不舍,繼續前行,突然面前出現一絲希望,繼續往前走,豁然開朗,發現一片新地。鼓勵學生讀后,明白當遇見為難境遇時,要契而不舍、克服困難、堅定不移、就會創造出自己理想的生活和實現自己目標。
三、讓詩歌與實際生活相聯系
馬上要母親節,我們倆系實際來教授《游子吟》這首詩。老師先讀“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老師說:“同學們馬上就要過母親節了,你們怎么去表達對媽媽的喜愛了。”一位女同學說:“我要給媽媽做一個禮物,給媽媽寫一個卡片,上面畫著媽媽樣子,寫上媽媽我愛你。”一位男同學說:“我過年收到壓歲錢,我自己都存起來,我要用壓歲錢給我媽媽買一件禮物。給媽媽買一個漂亮發卡。”同學們都興奮爭先舉起手來,換成我的角度:“無論是作為一個媽媽還是子女,我都會希望我的媽媽健健康康,長命百歲,希望她快樂。”這時很多同學們都開始思考,開始默讀這首詩,明白其中深沉的含義。
我們教學的時候,要聯系實際,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切身體會詩中含義。一些詩詞的含義需要一定的人生的閱歷,老師在講解時候,可以結合自己經驗,讓學生聽著有趣。這樣就能抓住學生興趣點,學生爭先回答,說出自己故事形成良好的互動。就達到了教學的時效性。
參考文獻:
[1]田本娜.對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實效性的幾點看法和意見[J].天津教育.2007(1)
[2]何昱.小學古詩誦讀教學的實效性研究[D].重慶.重慶示范大學.2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