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麗霞
摘 要:教師通過轉變教學觀念,創設問題情境,做好每節課的導入,引導學生主動探索,引進先進教學方法,激活數學課堂,提升課堂效率,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達到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
關鍵詞:課堂效率;教學質量;學生潛能;教學手段;激活方法
小學數學教學如何提高數學課堂效率,提高教學質量,是一個古老而常新、百談不厭的話題。學生眼里的數學課經常是枯燥無味的,要想扣住學生的心弦,充分發揮他們的主體作用,挖掘每一位學生的學習潛能,教師就必須在課堂中巧設問題,誘發學生的好奇心,以及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手段來激活課堂。下面是我在教學實踐中總結的幾點體會。
一、轉變教學觀念,建立符合現代教學觀的嶄新體系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新課程理念倡導“以學生為本”的思想,就是讓學生在民主、和諧、愉快的課堂氛圍下積極主動地探索新知識,體會學習的樂趣,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須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實踐證明:教學觀念直接影響課堂教學效率,教學觀念不解決,再好的教材,再完善的教學方法,使用起來也會“走樣”。
二、創設問題情境,調動學生求知欲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因此,教學時應根據學生實際,設法給學生經歷做數學的機會,使他們感覺到數學就在自己的身邊,感到學數學是非常有用的、必要的,從而愿意學數學,使學生能以極大的興趣和熱情投入到問題的解決中。以學生為主體是創設問題情境的核心,數學教學的成功與否取決于學生主體參與教學活動的情況。創設恰當的問題情境,能充分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創造愉快學習的樂學氣氛,促進學生主動積極地探求知識。
三、精心設計開場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好的開端意味著成功了一半特別是數學課,學生往往認為抽象枯燥,剛上課情緒難以穩定,新課要想及時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就必須設計好新課的導入,可以是激情導入、問題導入、小故事導入等等。不管是何種導入形式,都應力求新穎、精練、富有誘惑力。目的是要創設出最佳學習新課的情景,喚起學生求知的欲望,使學生處于最佳的學習狀態,自然的進入新課的學習。比如教學分數大小的比較一課時,老師說:今天我給大家帶來一個故事 ,你們想聽嗎?這時老師打開錄音機,唐僧師徒四人去西天取經。一天,天氣特別炎熱。師徒四人口渴難忍,唐僧讓八戒去找西瓜解渴。不大一會,八戒抱著一個大西瓜回來了。孫悟空說:把西瓜平均分成四份,每人一份。八戒聽了不高興了。叫喊說:西瓜是我找來的,不給我六分之一,也得給我五分之一。悟空樂了 ,趕緊切了五分之一給八戒。八戒吃完西瓜拍著肚皮說:我真傻,為什么比應得的還少呢?聽完故事,教師說:你們能告訴八戒這是為什么呢?這樣的導入,既生動有趣,又蘊含著新知識,能激發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以與教學有關的趣聞、故事作為新知識的切入點,能幫助學生理解教材,為課堂教學成功鋪下基石。
四、以主動探索為軸心,開放數學學習過程
課堂中以玩貫穿始終,讓學生參與到形式多樣、新穎有趣的游戲、競賽等活動中,化機械重復、枯燥乏味的數學為趣味性的活動。我利用豐富的游戲素材,把抽象的概念具體化,深奧道理形象化,枯燥的事物趣味化,讓學生越學越有勁,在玩樂中掌握知識,發展能力,增長智慧。例如我在教學百分比的知識時,我和學生做了一個游戲,方法是:在一個布袋里放6個同樣的小球,分別標1~6六個數字,老師和學生輪流每次從袋中摸出2個小球,如果球上兩數相加和為偶數,學生贏;加起來和為奇數,教師贏。比賽結果教師贏的次數多,然后引導學生討論,并把各種情況一一列出。得知,和為偶數的有6種情況,和為奇數的有9種情況,老師贏的可能性60%,學生贏的可能性占40%,所以老師贏的次數多。最后還指出,街頭巷尾的有些賭博活動,坐莊者使的就是這種騙術,不要輕易上當受騙。
著名的科學家波普爾認為:創造思維活動是從問題開始的。正是問題激發我們去學習、去發展知識、去實踐、去觀察,教師是學生學習上的服務者和合作伙伴,必須通過創設一定的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培養孩子積極思考和主動質疑習慣。實踐證明,在教學中設置一些懸念,鼓勵學生大膽提問,引導學生動腦思考,使數學教學成為問數學、思考數學,則可以創造一種特殊的情境,更能引起學生的共鳴,并使這種共鳴轉化為求知欲,進而把注意轉移到新知識的學習上。實施問題教學,就能引導學生善于發現新問題、提出新問題,產生新思維,養成其創新意識和創新個性.
五、合理利用多媒體教學,激發學生的參與性
多媒體教學是一種全新的教學模式,把它與數學教學結合起來,就產生了一種神奇的功效,不僅可以提升學生上課注意力,而且可以提升學生們學習數學知識的極大興趣與積極性。如果這把鑰匙用得好的話,它定能破解數學教學的枯燥無味。
我在設計《圓錐的體積》這一課件時,就充分地把學生們的參與積極性全部都調動起來了。我首先用數碼攝像機錄了一段學生們在教室外量圓錐模型的一段小錄像,然后再結合一些數據做了一個多媒體的課件。臨錄像時,我對同學們說走!現在我們去操場錄像去!學生先是一愣,但接著他們便歡呼著涌了出去。我把學生們召喚到了籃球場上圍成了一個大圈,又順手從地上揀了一根粗壯的樹枝作筆,在地上寫起了圓錐的體積公式,然后我們在水泥地上堆了一個圓錐形的沙堆,學生們分兩組測量各種數據。同學們歪著頭、踮著腳認真地測著。看著他們大膽、有趣的作品,看著孩子們又專心又興奮的樣子,我真正感受到了孩子們強烈地參與欲。這堂別開生面的數學課,成功地調動了學生們的積極性,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從這個例子我們體會到,強烈的參與性會使學生產生積極的學習態度,推動學生學習過程。
過去一言堂模式在數學教學中很難調動學生們的積極性,教學效果必然不夠理想。多媒體教學能創設新穎的情境,激發學生的參與性,創造學習的原動力。良好的情境創設,能激發學生把在學習新知識時的創新欲望和潛能轉化為現實的創新力。
總之,在我的教學工作中,我總認為要做個有心人,讓數學真正成為學生愿學、樂學的學科;只有這樣,才能為學生提供充裕的探索、實踐的空間和時間,才能調動大多數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才能大面積提高數學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周一平. 初探小學數學分層教學[J]. 新課程研究(基礎教育),2009,(2)
[2]陳福斌. 論教師在提高教學質量中的作用[J].《教書育人》,2000,(13)
[3]王傳金. 論教師教學觀念的轉變[D].西北師范大學,200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