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等職業教育教學的主要任務是使學生具備一定的專業技術知識和能力,往往忽視對其他學科的培養,就語文來說,是學生進行技術知識學習的基礎,也是提高學生素養的重要學科。隨著網絡技術的普及,如何有效的將現代教學技術與中職語文特色教學有效結合是中職語文老師應該思考的。
【關鍵詞】中職語文 現代信息技術 應用
【基金項目】本文為福建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2015年度立項課題《泉州中職烹飪專業語文教學工具性、人文性融合實踐研究》(編號FJJK15-575)的階段性成果。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7-0031-02
隨著社會的發展對中等職業教育提出的更高的要求,對綜合性的技術人才的需求,使技術性人才的培養也變得更加重要,培養的方式和教學的內容也有所改變。《中等職業學校語文教學大綱》(試行)明確指出:“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可見,語文學習的重要性。
一、中職語文課堂的現狀
當下大部分中職語文課堂仍然沿襲讓中職生產生害怕、討厭的情緒的傳統教學方式,加上有些語文課程、教材的陳舊、枯燥,有些教師的教學觀念滯后,教學形式死板單一,帶來了語文課堂堪憂的教學現狀:教師聲嘶力竭講課,學生死氣沉沉睡覺;教師苦口婆心循循善誘,學生無動于衷自玩手機,形成了學生苦學厭學、教師苦教厭教的惡性循環。
二、現代信息技術在中職語文中應用的重要意義
國外的一些先進國家的語文教育強調突出“媒介科技”,要求把使用多媒體技術、制作和發行媒介產品的能力列為基本素質,也是學生學習能力的一種反應,突出了語文現代性特點。我國教育部把“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有效發揮現有各種教育資源優勢”納入振興教育行動計劃。《中等職業學校語文教學大綱》也明確指出:“教師要高度重視語文課程資源的利用與開發,促進學生利用課堂教學資源和課外學習資源,加強書本學習與實際應用之間的聯系”。
總之,信息社會對語文能力的認識發生大的改變:由傳統的聽說(口語)、讀寫(書面語)二維語文能力,變為現在的口語、書面語、視覺語言的三維語文綜合能力。其中的視覺能力就是要求學生通過多媒體收集、理解、整理、運用高質量的信息資源,來掌握必需的知識技能,增強溝通表達、寫作運用等語文綜合能力,以適應信息社會的需求。
三、現代信息技術在中職語文中的應用示例
中職語文課堂堪憂的現狀,可嘗試利用現代多媒體開展語文綜合實踐活動來改變,借助網絡平臺獲取信息,并進行溝通交流。現代社會,信息多樣化、傳播途徑多樣化,融合了語音、圖像等動態多媒體大大吸引中職生的興趣。筆者結合多年的教學實踐經驗,對現代信息技術在中職語文中的應用談談本校語文教研組的一些做法。
1.具備現代信息技術的硬件和應用環境
學校信息教學基礎設施的日漸完善,“三通兩平臺”在全市的推廣使用,校園無線Wifi的全覆蓋,學生移動智能手機的普遍使用,使得學生可多渠道接觸更多信息,獲取大量知識,開闊學生的視野,豐富知識體系,更加快速有效地進行交流。同時學校加快硬件設施的建設和同步更新,保證師生對于知識的收集、學習渠道的先進性,全校師生擁有濃厚的使用興趣。
2.現代信息教學技術的應用
計算機網絡的普及,傳統的語文教學方式已不能滿足教學的需求,為適應社會的發展進步,同時考慮到中職學生這個階段“喜聞樂見”對新事物的特點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把學生興趣點和語文教學的很好地融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更好地提高中職語文教學效果。
首先,多媒體設備在教學過程中的使用,使知識能夠以文字、視頻、圖像的形式展現在學生面前,相較于灌輸式的教學,更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例如,學習馬克思的《青年在選擇職業時的考慮》時,這篇干枯的文章,更要格外“用心”。老師不能停留在單純對文章進行分析,要通過網絡收集相關資料,制作PPT等圖文并茂的教學內容來安排課堂教學。課堂上設置寫作背景介紹環節,有助于學生理解作者文章背后表達的感情,通過相關的影像資料對當時的社會環境有一定的了解,拓展學生的知識面,觸發學生思考:我在選擇職業時會考慮什么?根據教學內容的需要,讓學生收集相關資料“感動中國人物之孔祥瑞、李麗、金晶”,從課內拓展到課外,從偉人到平凡人,為自己將來在選擇職業時做出正確的考慮提供了有利的幫助。
對文章《我的信念》是從居里夫人的工作環境、工作態度和工作理念三方面來表現她的態度和信念,教學過程中可以通過視頻來使學生了解偉大的居里夫婦在實驗過程中的艱辛與研究探索精神以及其在經過無數次的試驗后成功提取釙和鐳元素之后,無私的將新元素的提取方法公布于眾,造福人類的信念。在課堂語文學習中傳播正能量,在復雜的社會現狀中對學生的價值觀、世界觀的形成產生積極影響。在對《黃河頌》這一課進行學習時,通過視頻展示黃河的壯闊和波濤洶涌,閉上眼睛傾聽黃河的怒吼,讓學生身臨其境的感受到磅礴的氣勢,通過這種感覺來體現作者想要表達的抗戰的熱情和勇氣,以及對黃河母親的眷戀保家衛國的決心,重溫抗戰精神鼓舞學生立大志,努力學習。
其次,音響綜合設備的應用在語文學習的“說、讀”環節上起了較大作用,例如,在“讀”方面上不僅要求學生正確讀,更重要培養大膽表現自己。例如,學習毛澤東《沁園春·長沙》時,選擇在錄播室開課。讓學生拿著麥克風深情朗讀,現場錄制并播放,學生看到自己的人生首次現場直播,很是震撼!學習熱情異常高漲!朗讀能力也大幅度提升。例如,學習高爾基的《海燕》時,配上朗誦背景音樂,感受作者的強烈的感情,也使學生感受到文字的力量,被強烈的愛國熱情所感染,從另一方面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樹立正確的觀念和志向。
最后,QQ、網絡和多媒體平臺的綜合使用在應用文寫作的課堂上會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筆者在2015年12月南安市公開教學中,就是綜合應用QQ、網絡和多媒體平臺的成功案例。應用文寫作《借條》的課堂,先是借助多媒體展示幻燈片,動畫和文字講解知識點,然后根據示例布置學生現場習作,各學習小組合作探究,推出本組的最佳代表作。各組負責把本組代表作通過個人QQ傳到“我的電腦”,然后在多媒體平臺的電腦上即時打開,每個小組的作品就非常直觀地呈現在大家的眼前,此時老師再來作現場點評,學生就會心服口服,因為“好與不好”都在屏幕上,很直觀。培養學生議論文的寫作能力,以小組的形式對素材進行收集以及對不同的論點進行討論,并將其匯總到一起,不斷的總結、更新,形成一個班級的數據庫,供學生參考借鑒,并豐富自己的素材積累。
“走上辯論舞臺”培養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即要求學生有一定的積累又考察學生的表達能力和思維的靈活性。借助網絡資源對辯論賽進行學習,開闊學生的思路和視野,從不同的角度展開分析,同時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例如,就社會熱點問題“摔倒老人該不該扶”這一話題展開論述,通過對社會上存在的一些現象進行收集、總結,學生通過PPT的形式展示出來,學會簡單的基本應用。并學會借助事實來證明、闡述己方的觀點,老師要引導學生正確的認識事物,學會有效的對網絡信息、社會上的現象進行分析和自我判斷。
當然,學校晚自修期間,在學生完成作業的前提下,為了培養班級的凝聚力和融洽班級氣氛,拉近老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組織學生在班級觀看電影,看國際大片和經典名片,如:《阿甘正傳》、《放牛班的春天》、《少年派奇幻漂流記》、《美麗人生》等,這也是允許的。還可以組織學生看“駱駝祥子”、“雷雨”等話劇,一方面豐富學生的課外生活,另一方面拓展學生的視野和思維空間感受不同的文化帶來的差異和在精神上的某些方面的一致性。學生的語文能力主要是通過學生自己的語文實踐活動“習得”的,不是老師教會的。
3.有效規避現代信息技術的副作用
我們看到現代信息技術在中職語文教學中應用的諸多優勢,諸如通過網絡課堂、QQ群、微信群等形式來加強師生之間的交流、學習,消除了時間和空間上的隔閡。同時,也要注意避免對其過度的依賴,比如,有的老師憑借現代信息技術的便利性,為使課堂教學內容豐富,過多的加入了一些知識,超出了學生的接受范圍,不僅達不到原來的教學效果,還增加了學習困難。另外,注意中職生對網絡的依賴,尤其是在布置寫作文時,學生利用網絡上豐富的資源進行摘抄、改寫等,省略了思考的過程,這將降低了習作的有效性,為了有效規避這種問題出現,可以在規定的時間內關閉Wifi,屏蔽網絡信號的場景下進行習作。對于網絡上豐富的信息資源要有一定的辨識能力,這對學生的思想觀念的形成是有潛在的影響。現代信息技術的有效使用,勢必會對廣大師生提出更高要求,要求實現有效結合,不能只追求課堂氣氛的改善,更重要的是要提高課堂效率,現代技術要適當使用,杜絕依賴,盡量消除副作用。
總之,中職語文教學的信息化教學是語文教學的一個必然,語文作為一門基礎性的學科,其重要性是不容忽視的,對于中職學校來說,語文的學習對學生的素質的培養至關重要,為學生今后在工作、生活中的表達能力、思維的嚴密性等方面奠定基礎,所以其與現代信息化的有效結合需要我們不斷的探索和學習,要求老師和學生一起努力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提升中職學校語文應用現代技術的綜合素養。
參考文獻:
[1]楊蘇.淺談信息技術在中職語文教學中的有效運用[J]. 統計與管理,2013,01:163-164.
[2]王海安.淺探信息技術在中職語文教學中的運用[J]. 生活教育,2014,23:60-62.
[3]王海安,仇敏. 信息技術在中職語文教學中的運用[J]. 職教通訊,2015,03:38-40.
[4]蔣永華. 信息技術與中職語文教學的有效契合[J]. 職業技術,2016,04:83-84.
作者簡介:
傅梅紅(1977-),女,福建泉州人,講師,碩士。研究方向:語文教學和職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