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玉娟
摘 要: 化學教學應引導學生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啟迪學生的科學思維,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鑒于這一理念的提出,初中化學教師要改變以往向學生機械、死板灌輸化學知識的教學方式,通過對學生學習活動的引發、促進、支持與指導,讓學生進入探究式學習狀態,以此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并促使學生的化學素養獲得提高。作者結合多年教學工作經驗,對初中化學探究式教學提出一些個人看法。
關鍵詞: 初中化學 探究式教學 問題 參與 課外實踐活動
在初中化學課堂中實施探究式教學,可以改變以往過于依賴教材,讓學生進行接受學習、死記硬背的現狀,使得學生通過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批判意識與懷疑精神能夠得到有效培養,對信息搜集、獲取、處理及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也能得到提高,所以,我們在化學課堂中要大力開展探究式教學。那么,在初中化學課堂中該采取怎樣的途徑和策略使這一教學方式得到有效落實呢?下面筆者就從以下三方面對這一問題進行探討。
一、提出引發學生認知沖突的問題,激發學生強烈的探究動機。
問題,是促使學生積極思考和深入分析的源泉,有了問題,學生會產生強烈的問題與探究動機,有助于發展學生的學習思維能力與創造能力。所以,在初中化學教學中,我們應該結合具體的化學教學內容與學生現有的知識水平,提出富有啟發意義和可以引發學生認知沖突的問題,以此激發學生強烈的探究動機,促使化學探究活動順利展開,并以此保證化學教學質量得到有效提高。
比如,在學習《海洋化學資源》中“從海水中提取金屬鎂”這一知識點時,我就向學生問道:“你見過大海嗎,大海給你留下了什么樣的印象?”“海水又苦又咸,你知道為什么呢?海水能為人類提供哪些有用的物質呢?”“海水中溶有哪些物質?你對課本上的海水中的化學資源圖是如何認識的?”“如何從海水中提取金屬鎂?其工藝流程是什么?涉及哪些重要的化學反應?”“海底蘊藏著哪些礦物資源?”“為什么可燃冰被譽為21世紀能源?目前為什么還沒有對可燃冰進行大規模的開采?”如此一系列問題,極大地激發了學生強烈的探究動機,在教師的有效指導下,學生會積極運轉學習思維并通過閱讀教材對這些問題進行深入的思考和分析,有助于學生順利進入探究學習狀態,進而促進初中化學探究式教學課堂的有效構建。
二、指導學生積極參與學習探究全過程,讓學生經歷完整探究過程。
在探究性教學活動中,我們不可用自身的教學行為代替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而是指導學生積極參與學習探究全過程,讓學生經歷完整的探究過程,如此才能有效培養學生的學習探究意識,并促使學生的學習探究能力與探究水平獲得發展與提高,對于初中化學探究式教學課堂的有效構建有極大的積極促進作用。
比如,在教學《鋼鐵的銹蝕與防護》中“探究鋼鐵生銹的條件”這一知識點時,課前,我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搜集有關鋼鐵生銹的有關信息,并根據所搜集到的資料,對鋼鐵生銹的條件進行猜想與假設,然后,自行設計實驗方案,如提出實驗目的,準備實驗儀器與用品,設計實驗步驟和裝置圖,之后進行試驗,根據實驗結果,得出鋼鐵生銹的條件。這樣,我使學生對探究鋼鐵生銹的條件這一知識點的活動進行全程的積極參與,讓學生經歷完整的探究過程,使學生由原來的學習旁觀者變為主動參與者,教師的身份由原來主導者變為指導者,極大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將學生置于積極的思維狀態中,使學生對問題的探究、分析與解決能力都得到有效提升。
三、有效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實踐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探究熱情。
探究學習活動,并非局限于封閉的環境——即教室中,我們還可將其延伸到課外,如可根據具體的課本教材內容,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實踐活動,使學生深深體會到化學課程學習的精彩有趣,激發學生的學習探究熱情,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探究能力與主動獲取知識的能力。
比如,在學習《化學與環境保護》這節內容時,在初步完成本節課的教學任務后,我組織學生以組為單位,到學校或者自己所生活社區的附近,調查是否有水污染、大氣污染的情況,如果有,則查清楚污染來源、主要污染物,并了解其對周圍環境和居民的危害,并提出切之可行的防治措施。這樣,通過組織開展這一課外探究活動,積極調動學生的學習探究熱情,另外,促使學生形成正確、合理的使用化學物質的意識,確立綠色化學觀念。
綜上所述,在初中化學教學中實施探究教學活動,能夠改變傳統的讓學生死板記憶、被動接受的教學現狀,而是讓學生處于積極的探究學習狀態,讓學生體驗到科學探究的樂趣,學到科學的探究思想與精神,進而最終實現學生化學素養的全面提升。所以,初中化學教師要積極遵循新課改所提出的教學理念,采取有效的措施和途徑使探究式教學在化學課堂中得以實現與落實。
參考文獻:
[1]李娟.初中化學探究教學實施的問題與對策研究[O].西南大,2015-04-10.
[2]左勇.初中化學探究性試驗的設計與教學研究[O].山東師范大,2007-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