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躍進
摘 要: 小學時期,學生普遍存在獨立性不強的問題,在家中依賴父母,到了學校,班主任就成了最信任的人。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遇到問題首先想到的就是找班主任,因此班主任這一角色是至關重要的。隨著新課改不斷深入,教育中必須貫徹“以人為本”這一理念已經成為人們的共識。對學生來說不可替代的班主任,在日常班級管理中必須貫徹以人為本的理念,時刻做到以學生為中心。
關鍵詞: 小學班主任 班級管理工作 以人為本
班主任是小學生在學校最依賴和最信任的人,也是學生生活和人生的導師。班級管理工作是班主任工作的重心,做好班級管理工作對班主任、學生來說都是至關重要的。然而,現如今小學班主任班級管理工作中仍然存在很多嚴重問題,對小學生成長和發展很不利。班主任在班級管理過程中沒有將學生放在正確地位,班級管理存在普遍性,沒有關注學生個體需求和發展,不能給他們更多關心和幫助。另外,班主任在班級管理過程中沒有盡心盡責,對學生不夠負責,沒有全方位為他們考慮,為他們服務。這是不正確的,班主任應該盡力為學生提供幫助,突出學生主體地位,在日常班級管理工作中時刻貫徹以人為本的理念,將學生作為一切工作的重心。
一、以人為本的理念
顧名思義,以人為本是指將學生放在最根本位置,以學生為本,以學生為中心。教師進行一切工作時都要圍繞學生這一中心,為學生服務,為學生效勞,解決學生的問題,實現學生利益最大化。此外,教師還應在班級管理中關注學生的個性發展,根據實際情況為學生提供具體幫助,讓學生長處得到展示,學習積極性得到發揮。
二、小學班主任班級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分析
1.沒有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
教師在班級管理中不注重突出學生主體地位,將自己放在領導者和管理者的地位,而不是將自己視為服務者。教師在班級管理過程中更多的是按照自己的意愿進行管理,沒有傾聽學生的意見,考慮學生的想法和需求。班級管理從其目的來說應該是為學生服務的,要求以學生為中心,很多班主任沒有認識到這一點,只是讓學生被動接受管理和安排,沒有確立學生在班級管理中的主體地位。
2.沒有注重學生的個性培養。
素質教育追求學生不同個性發展,讓不同特長學生有不同發展方向,為學生服務。然而,現在小學班主任管理中,很多教師沒有認識到學生個性發展的重要性,只是運用籠統的方法,對學生進行統一管理,多是被動式和灌輸式的,學生情感得不到抒發,特點得不到培養,對他們的發展是極為不利的。教師在對學生的評價中參考標準太過統一,多是單一依靠成績或者分數評判,沒有考慮不同學生的實際情況,這樣的評價其實是不合理的,不適用所用學生,沒有考慮不同學生不同優點和長處,不利于學生積極性發揮。
三、如何在小學班主任管理中貫徹以人為本的理念
1.樹立為學生服務、以學生為本的意識。
學生應該是教師一切工作的重心,沒有使學生獲得實際效益,教師的工作就是不夠成功的。要想在一切工作中落實貫徹以人為本的理念,教師首先要做的就是改變自己的思想和態度,樹立起為學生服務、以學生為本的意識,并以此指導實踐工作。在學生遇到困難時,教師應該努力為學生解決他們的問題,安撫學生的情緒,幫助學生渡過難關。教師還應在日常工作中給予學生更多關注,及時關注學生的情感和變化,為學生服務的時候,教師要有良好的態度,要發自內心地為學生考慮。
2.開展活動,增加師生交流。
交流是人際交往中很重要的活動,只有和學生多交流,教師才能了解學生更多信息。教師要在班級范圍內多組織一些活動,如主題班會、茶話會等,內容應該包括集體參與游戲,還有師生交流談話環節。通過這樣的方式,有效拉近和學生的距離,把班級建設成“家”,讓學生更信任老師,愿意和老師分享自己的想法和難處。隨著這樣活動的開展,教師對班級和學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能在班級管理過程中更注重滿足學生的需求,更好地貫徹以人為本的理念,把班級建設成更好的集體。
3.注重差異,客觀評價。
教師對學生的評價是很重要的,是教育學反饋。教師對學生評價時應該注重學生個體差異,不能過于死板,用一套固定標準評價所有學生,這樣的評價是不公平的,也是不客觀的。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評價的過程中應該注重學生的個性,具體評價方式因人而異。小學階段是學生人格和個性發展的重要時期,這一時期教師不應該壓抑他們的個性發展,給他們足夠發展空間,讓他們健康成長。在對學生評價的過程中,成績只是一部分,教師應該關注一些其他的東西,如學生態度的變化,或者說學生在某一方面取得了一些進步,這都是值得表揚的,教師應該在評價中及時反饋。
四、結語
小學班主任在學生成長中有著重要地位,是學生的重要導師。班級管理工作是班主任的重要工作,教師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貫徹落實以人為本的理念,關注學生,為學生辦實事。
參考文獻:
[1]楊維靖.以人為本理念下小學班主任管理策略研究.中國校外教育(中旬刊),2014(07).
[2]茍培蔭.以人為本理論在小學班主任管理中的運用.教育教學論壇,20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