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瑞雪 唐文萍
摘 要:東北地區產業集群的發展起步較早,但創新創業集群是近年來才產生并實現發展的,受環境、政策、人才的制約,目前東北地區創新創業集群的發展面臨許多問題,深入剖析問題并提出合理的發展模式、發展對策勢在必行。鑒于此,文章在對東北地區創業集群發展歷程和發展現狀進行介紹的基礎上,就如何締造東北地區創新創業集群發展的合理模式,推進東北地區創新創業集群的快速發展提出一些思路與對策,以供參考。
關鍵詞:東北地區 創新創業集群 現狀 發展
中圖分類號:F1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16)02-033-02
在東北老工業產業逐漸衰退的同時,東北創新創業產業集群逐漸出現并實現了一定的發展,在當前,生產技術不斷進步,國際競爭日趨加強的環境下,積極推進創新創業產業集群的發展對于振興東北經濟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在當前的國家政策和市場環境下,創新創業集群的發展面臨著良好的契機,但與此同時,創新創業體制不完善、市場環境相對混亂,創新創業人才稀缺等問題也阻礙著東北地區創新創業集群的發展。鑒于此,本文就東北地區創新創業集群現狀進行分析,并提出了相應的發展思路。
一、東北地區創新創業集群發展概述
20世紀末,由于東北地區市場化改革啟動較晚、國有企業歷史包袱沉重、承擔大量改革成本、資源枯竭型城市較多等原因,東北三省普遍遭遇了大量企業倒閉、大批產業工人下崗、就業矛盾突出等困境,被稱為“東北現象”。2003年起,國家開始實施東北等老工業區振興計劃,經過十幾年的改造與發展,“東北現象”得以解決,東北地區經濟繁榮發展。尤其是傳統工業發展迅速。但近年來,受經濟全球化帶來的沖擊、國家政策、市場環境等因素的影響,東北地區經濟增長速度產生了一定的回落,雖然近十年內并未對人民生活和就業產生十分顯著的影響,但東北地區傳統工業包括能源、汽車等行業均遭受嚴重的打擊,盈利水平和發展速度遠不如從前。與此同時,醫藥、信息技術、服務行業等新型行業的發展卻缺乏足夠的政策、制度、人才支持,創新創業產業集群的形成與發展速度相對我國經濟發達的地區和城市存在明顯的差距,這一問題的產生,與東北地區產業結構、市場環境、政策導向乃至社會文化氛圍等因素有著密切的聯系。
即便目前東北地區創新創業集群發展乏力,但其前景仍然較好,這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東北地區目前已具備一定的產業基礎,沈陽、大連、哈爾濱等城市已形成具有國家競爭力和較高創新水平的先進裝備制造業基地,高新技術企業的數量不斷增加、產值不斷上升。同時,東北三省的現代化農業基地也已建立,有著良好的發展前景。其次,國家治理體制的不斷改革對于打開老工業基地管理、發展思路和激發創新創業活力有著重要的意義。最后,遼寧沿海經濟帶、長吉圖開發開放先導區與黑龍江對俄沿邊開放相互融合,以及長春市作為中蒙俄經濟走廊節點城市納入國家“一帶一路”規劃等,拓寬了東北地區中小企業的市場規模,為其發展帶來了新的契機,這對帶動東北地區創新創業集群的發展創造了有利的條件。
因此,在當前基礎下,積極研究東北地區創新創業集群現狀,并采取針對性的改進措施,有望推進東北地區創新創業集群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二、東北地區創新創業集群發展現狀
東北地區創新創業集群發展整體呈現乏力而進展緩慢的狀態,具體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1.創新水平不高且動力不足。據相關調查顯示,近年來東北三省的國內專利申請排名基本持續全國各省份排名的后段,且東北地區每個省份的專利授予量占全國總量持續多年低于10%,吉林省新產品開發和專利申請甚至曾經低落至全國的0.83%和0.51%,這些數據足以說明,東北地區創新動力不足且水平相對較低。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1)創新成果就地轉化率較低,受環境和政策背景影響,東北三省許多創新創業型人才更傾向于去北上廣等發達城市發展,且他們的許多創新成果也多數轉移到北上廣和東部沿海地區實現,導致東北地區技術創新成果流失,技術創新與生產力進步脫節,科研成果轉化率低。(2)創新創業資金投入不足。東北三省研發資金占GDP的比重僅為1%左右,遠遠低于全國水平,資金投入的不足使得創新、創業型企業的科技研發和技術創新活動缺乏足夠的支持,創新創業集群發展后勁不足。
2.創新創業環境與體制不完善。創新創業集群的發展需要良好的市場環境、政策環境、人文環境,以及充分的政策支持與體制保障,具體而言影響企業創新創業的體制機制與環境包括政府決策與運行機制、服務意識、財稅政策、金融政策、技術政策、人才政策、企業孵化政策、市場開放政策等,歸結起來看是政府主導經濟發展問題、放權問題以及服務政府、責任政府等問題。{1}但目前,東北地區相對京津冀等發達地區在上述方面較為欠缺,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創新創業集群的發展,其中最為突出的問題有:(1)創新激勵機制不健全,尤其是中小型企業融資貸款機制不完善,直接融資比例偏低,銀行貸款難度大,門檻高,制約了創新創業集群的發展動力。此外金融市場發育不健全,金融機構數量少、規模小,難以為創新創業集群的發展提供充分的支持。(2)創新創業環境不利,缺乏創新創業文化氛圍,創新創業人才匱乏,導致東北地區中小型企業、創新性企業的產生與發展速度緩慢,安于現狀的思維普遍存在,遠不及南方及東部沿海地區的創業積極性高。(3)相關行政事業單位對創新創業型企業的支持不足,服務積極性不高,基層事業單位“吃拿卡要”、“等靠要”意識顯著的情況普遍存在,不但制約了東北地區潛在創新、創業者的積極性,也造成了創新型、創業型人才的流失。
三、東北地區創新創業集群發展對策
通過上文的分析可以看出,東北地區創新創業集群的發展面臨較為有利的政策環境,且具有著一定的經濟、技術基礎,但受創業環境、融資體制、人才機制與生產方式等因素的制約,仍然進展緩慢,抓住契機,積極改革是推進東北地區創新創業集群發展的重要選擇。因此,東北地區創新創業集群的發展應采取以下對策:
1.優化創新創業環境。完善創新創業集群發展環境,對于激發創新創業活力,提升創新創業集群發展水平和推進創新創業集群的可持續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對此應采取以下對策:
首先,應積極營造創業文化氛圍,通過輿論導向和文化宣傳引導社會大眾尊重企業家、創新者,珍視專利、新技術、新產品的創新成果,{2}倡導公平經營,營造公開透明的企業競爭環境和市場氛圍,以激發創新創業動力,推進創新創業集群的可持續發展。其次,應大力優化創新創業集群發展的政策環境,政府應加大對創新創業集群的重視力度,積極轉變自身職能,提升引導和服務水平,在穩固經濟增長趨勢之余,著力改善創新創業集群發展的基礎設施、設備條件,為創新創業型企業的申報、融資等活動提供恰當的扶持政策,以激發潛在創業者的創新、創業積極性,推進創新創業集群的不斷壯大和完善。
2.完善創新創業體制改革。創業體制是創新創業集群發展的重要保障體系之一,在規范企業行為、維護市場秩序、扶持新興企業發展等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因此,東北地區應通過以下措施來完善創新創業體制:首先,應深入改革行政管理體系,積極構建服務型政府,減少政府對資源的直接調配,加大對中小企業發展的扶持力度,進一步簡化行政審批流程,提升行政審批效率,規范新型企業準入制度,優化市場環境,為創新創業集群的形成與發展創造良好的制度環境。其次,深化創新投融資體制改革,完善投資、融資制度,對于充分利用民間閑置資本和推進創新創業集群的健康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對此,應積極構建多層次、全方位的投融資支持體系。可借鑒中關村的天使投資、科技保險、科技擔保等各種金融組織對創新創業的支持。最后,深化科技創新體制改革,是提升東北地區創新成果轉化率的重要途徑,東北地區擁有良好的科技資源和創新成果,政府和行業組織應給予大力支持,使其盡早實現轉化,為創新創業集群的發展贏得經濟效益。對此,應在政府和相關行業組織的引導下,規范創新成果使用、收益和處治程序,提升科技成果研發人員的收益比例,拓寬科技成果轉化的渠道等。
3.強化人才引進與培養。高素質的創新、創業型人才,對于促進創新創業集群的產生與擴大,和維護創新創業集群的可持續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人才的缺乏和流失勢必會削弱創新創業集群發展的動力。{3}因此,積極引進和培養創新、創業型人才,是推進創新創業集群發展的重要基礎。為了解決當前東北地區人才外流的問題,東北地區有必要采取以下措施:(1)積極推進高校教育改革,完善創新性人才培養體系,例如,加大產學研協同創新體制建設力度,完善創新、創業及實踐性課程體系,積極建設大學生創新、創業基地,強化企業與高校的研發合作,在發揮高校科研優勢服務企業發展的同時,使潛在的創新、創業型人才獲得寶貴的實踐平臺,以積累經驗,提升素質,為今后的技術、產品研發和創業活動奠定良好的基礎。(2)優化高水平人才激勵體制。為了留住本地創新型人才,并大力吸引外來高水平人才,政府、創新創業產業園區及相關企業,應不斷優化高水平人才激勵體系,為其提供與之能力、業務素質相適應的薪酬,并在住房、醫療、服務等方面向其提供合理的優惠政策,且完善績效考核評價體系,優化職業發展導向,為高水平人才創造良好的創業、創新、職業發展條件。
4.轉變生產方式優化產業結構。積極轉變生產方式,優化和創新產業結構,是推進創新創業集群發展的重要途徑。為此:一方面要推進信息化、智能化技術與工業生產的結合,不斷提升東北地區優勢重工業企業的技術水平與創新能力,通過改善技術、優化工藝、延伸功能等途徑促進企業、石化等傳統產業的再發展;另一方面要順應市場潮流積極發展電子商務、現代物流等新型產業,同時大力發展第三產業,以推進創新創業集群的多元化、多層次發展。最后,應改變農業生產方式,積極推進規模化、機械化、信息化農業發展,以提升農業經濟效益,轉變以往的粗放型農業生產和經營方式,積極向著開放型、現代型農業轉變,尤其是強化農產品深加工產業發展。
四、小結
綜上所述,東北地區創新創業產業集群目前發展較緩慢,面臨著來自環境、政策、人才等方面的壓力,在此背景下,只有不斷優化環境、創新體制、引進人才和轉變生產方式,才能推進東北地區創新創業產業集群的健康發展。這需要國家、地方政府、企業及創新創業型人才的共同努力。
[基金項目:佳木斯大學青年基金項目“碳強度對東北行業發展、能源效率和產業結構調整的影響研究”(批準號:WQ2013-01);佳木斯大學教育研究重點項目“創新創業導向下經管類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研究”(批準號:JYWG2014-015)。]
注釋:
{1}李州.天津市濱海新區創新創業人才開發研究[J].燕山大學,2014(5):2014
{2}張玉利,李新春.創業管理[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6
{3}丁棟虹.企業家精神[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0
(作者單位:佳木斯大學 黑龍江佳木斯 154007)
[作者簡介:靳瑞雪(1994—),女,黑龍江省哈爾濱人,學生,研究方向為工商管理;通訊作者:唐文萍(1980—),女,吉林省榆樹人,講師,研究方向為財務與金融管理、戰略管理。]
(責編:若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