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麗娜
【摘要】養老保險制度是我國社會保險制度中的一項重要內容,一直以來就深受各界的高度重視。在我國,企業職工的養老保險制度已經基本形成,并隨著中國國情的發展與變化而逐漸得以完善。但是,我國事業單位的養老保險制度仍保持著原有的國家保障的模式,這就形成了我國特有的具有差異化的雙軌制度的現象。本文將就我國事業單位養老保險雙軌制度改革中存在的制約因素進行分析,并針對這些制約因素探尋到相應的改進對策。
【關鍵詞】事業單位 養老保險 雙軌制的 制約因素 改進對策
一、引言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與發展,我國的養老保險制度已經經歷了從無到有、從初級到逐漸完善的歷程,并為我國經濟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但是,近年來,我國的養老保險制度受到諸多方面因素的影響,迫使我國事業單位的養老制度發展與改革的步伐逐漸放緩。值得社會各界關注的是:企業職工與事業單位職工的基本養老待遇相差甚遠,目前,我國的養老保險雙軌制的發展已經遠遠滯后于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更無法滿足我國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精神文化的需求,雙軌制改革的步伐刻不容緩。
二、我國養老保險雙軌制改革中的制約因素
(一)加重了財政負擔
嚴格地講我國事業單位的工作人員實行社會養老保險制度是在一種舊體制下的“單位保險”,或者也可以稱為“國家保險”,事業單位的退休職工的養老責任全部由國家承擔,各種待遇的支付需要國家財政支付、個人支付共同實現;另外,由于事業單位的福利制度自身存在著剛性特征,只能不斷提高而不能下降,再加之事業單位的職工退休金已經達到了職工在職時工資的90%以上,并且隨著在職人員工資的不斷變化而得到調整。可見,事業單位養老金的逐年增加,增加了政府的財政負擔。
(二)嚴重阻礙著勞動力的合理流動
就目前我國各地的真實情況來看,大量企業人才可以在不同的地區、不同企業之間進行自由轉移和流動,這主要是由于目前我國城鎮企業職工擁有統一的養老保險賬戶而決定的。但是,我國事業單位和企業職工這兩大群體在保險制度上的差異,使得人才的流動形成了巨大障礙。例如:在我國的相關規定中,如果事業單位的工作人員轉入企業時,需要建立個人的保險賬戶,并從頭開始計算并繳存養老保險金,參加企業職工的基本養老保險,然后由個人與單位共同按照企業養老保險的相關規定來繳納養老保險費用,員工的工作年限將轉變為繳費的年限,而該職工退休后也將依照企業職工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來計發養老金。另外,機關事業單位的職工在轉入企業后,只需要續存基本養老保險,并沒有包含企業年金部分的補償。可見,如果事業單位的員工在脫離原單位進入企業后將面臨著一個嚴峻的事實:領取到的補貼并不理想、退休后的養老待遇也會大大下降,并遠低于原來企業的原有職工。這些問題嚴重影響了人才的流動。
(三)有損社會的公平
我國實行社會保障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實現社會的公平,但是,目前我國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制度不論是在剛建立之初,還是在養老保險金的繳費方式、計發辦法等設計理念方面均不同于事業單位,這大大損害了社會的公平性。制度設計層面上的問題有失社會公平,導致這兩大群體在待遇方面出現不公正的現象。同樣是為我國社會發展做出巨大貢獻的兩大群體,企業職工的養老待遇水平明顯較低,在退休人員進行相互攀比時,退休待遇的巨大差異很容易引發社會的不滿,嚴重的還會使社會矛盾逐漸升級,損害了社會公平,這不僅嚴重影響了工作的動機,更影響了養老保險的再分配。
三、我國事業單位養老保險雙軌制度的改進對策與優化路徑
(一)緩解改革的困境引入名義賬戶
引進名義賬戶制度是破解并優化雙軌制度改革、完善我國養老保險制度頂層設計的最佳途徑。名義賬戶制,是將繳費確定型的待遇發放與現收現付的籌資機制相結合,對個人繳費及收益進行記賬,作為未來發放養老金的依據,參保人可在退休后按該記賬利率累積后的金額領取養老金。該制度的引進不僅徹底打破了養老保險雙軌制改革中面臨的約束條件,更進一步優化了養老保險制度的設計,對促進我國養老保險事業的發展起到了激勵性與可持續性的重要作用。
(二)促進改革的深化推進多元化體系的構建
對于每個人而言,雖然由政府和企業提供的社會保險可以起到抵御一定風險的作用,但是這是一種非常被動的狀態。因此,只有實現多層次、多角度制定的綜合保險體系才能實現主動的局面,這也更加符合為自己生命周期構建保障體系的穩定預期。因此,推行多支柱養老保險的發展是事業單位養老保險雙軌制度改革的必然趨勢和必由之路。
(三)優化改革的設計完善相應的配套措施
首先,可以通過適當提高事業單位職工的退休年齡來緩解養老保險制度改革中出現的老齡化危機。目前,我國人民群眾對于延遲退休的敏感程度,已經嚴重影響了我國對事業單位退休政策調整的發展進程。因此,我們必須以滿足不同群眾的不同需求作為基本前提,在統籌兼顧的大環境下,綜合考慮勞動力的水平、勞動力的需求、人均預期壽命等因素的存在,實現彈性退休的漸進式調整模式,這是改革的大方向。其次,加強養老保險的法制建設,鞏固養老保險改革的立法基礎。第三,實現基金的保值增值,切實夯實養老保險改革的經濟基礎。
總之,事業單位的養老保險雙軌制改革事關重大,完善我國養老制度是建立和諧社會、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發展與完善的基本前提。因此,事業單位與企業單位的養老保險雙軌制度改革任重而道遠,必須經過長期的探索與社會多方面的合作才能實現。
參考文獻
[1]鮑艷秋.我國養老保險雙軌制探析[J].經濟研究參考,2013(41).
[2]鄭金燦.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改革的現狀與建議[J].中國社會保障,201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