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肖笛 曾如意 孔垂楊 孫媛媛 劉光耀
【摘要】隨著“互聯網+”這一概念進入我國政府的發展綱要,互聯網金融取得了進一步的發展,其對傳統銀行的沖擊也日益激烈。為了扭轉這一不利狀況,各大商業銀行紛紛發揮自身創新意識,社區銀行這一“拉近客戶距離”的創新經營模式也被我國傳統銀行所借鑒,但在實際運行過程中,依然存在創新力度不夠、市場定位不明等問題,因此,為了更好的應對互聯網金融的沖擊,傳統銀行在發展社區銀行時應當貫徹經營理念、優化經營模式、增強創新力度。
【關鍵詞】互聯網金融 傳統銀行 創新方向 社區銀行
一、互聯網金融對傳統銀行的沖擊
(一)互聯網金融交易平臺的便利性給傳統銀行的沖擊
伴隨網絡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數據分析、搜索引擎以及社交網絡工具等被廣泛應用到互聯網金融體系中去,為互聯網金融的發展提供了極大的便利。此外,一系列金融產品,如余額寶、螞蟻花唄等的出現,加劇了我國銀行業激烈的競爭局面。而傳統銀行的大部分業務被限制在柜臺交易上,即便有自身的電子銀行或網上支付系統,但大多還是搭載在互聯網金融的交易平臺上來使用,充當幕后支付的角色,在網上交易市場中的影響力已被極度弱化,這可能是在互聯網金融發展的早期,傳統商業銀行因在市場地位與份額上占據絕對優勢,導致其對于開展互聯網金融服務并不重視所致。傳統商業銀行想要改變這一現狀,短時間內幾乎不太可能。
(二)互聯網金融較低的交易成本和準入門檻給傳統銀行的沖擊
對于傳統銀行而言,無論是在固定成本方面還是在人工成本方面,都普遍較高。在互聯網金融尚未興起的早期,傳統銀行商業理財產品也是大部分民眾可望而不可及的存在。高額的成本給傳統銀行帶來了安全性上的優勢,但隨著2014年銀監會正式行使對互聯網金融業的監管職能到如今,互聯網金融業對資本的安全以及市場參與者的利益保護日益重視,一旦互聯網金融在安全性上有了可靠保證,傳統銀行業這一優勢不存,那么互聯網金融較低的交易成本和準入門檻必然會使自身在與傳統銀行的競爭中處在優勢地位。
(三)互聯網金融經營管理的優越性給傳統銀行的沖擊
對于金融業來說,企業能否獲得長足穩定的發展與企業自身的經營管理有很大的關聯?;ヂ摼W金融在促進低成本、多渠道線上交易的實現的同時,能夠借助網絡實施經營管理,其在經營管理活動執行過程中所占據的優越性可見一斑。
傳統銀行的經營管理模式比較復雜,特別體現在業務流程方面,層層審批、分級管理的模式使傳統銀行的業務效率較低,針對這一情況,我們做出的調查結果如圖1所示:
從圖1可以看出,“業務流程復雜”與“服務人員太少”是傳統銀行營業網點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并且在營業網點辦理不同的業務時,往往還需要在多個部門或窗口跑來跑去,進行不同的審核,浪費了客戶的時間。并且在具體的交易過程中,由于沒有對消費者進行事前信息的采集和評估,難免會在中間環節耗費大量的時間,導致民眾對傳統銀行服務的滿意度一直不高。而在互聯網金融業的經營管理模式中,幾乎退去了人工服務的影子,在同一時間借助平臺可辦理多項業務,具備較高的優越性。
二、問卷調查設計
為了了解武漢市社區銀行的發展狀況,本次研究通過問卷調查的形式來獲取相關信息,分別針對銀行工作人員和民眾來設定問卷。
(一)問卷設計和發放
通過查閱大量相關研究文獻,在指導老師的指導下,結合統計學基本理論,分別設計出了針對銀行從業人員的調查問卷與民眾的調查問卷。
(二)樣本基本情況分析
本次共向銀行從業人員發放問卷150份,回收146份,問卷回收率97.3%,有效問卷143份,問卷有效率97.9%,符合統計要求。共向民眾發放問卷400份,回收378份,問卷回收率94.5%,有效問卷369份,問卷有效率97.6%,符合統計要求。
三、問卷調查分析
(一)武漢市社區銀行發展狀況
1.銀行從業人員與市民對社區銀行的看法并不一致。從銀行從業人員的角度上來看,有超過80%以上的銀行從業人員表示看好這一創新經營模式。而發展社區銀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互聯網金融的沖擊,同時對傳統銀行自身的發展也能帶來諸多好處,傳統銀行向社區銀行這一方向創新具有一定的實踐價值。站在民眾角度上來看,在受訪民眾當中,了解社區銀行這一概念的不超過半數,但通過我們團隊成員進行基本講解之后,其中大部分民眾表示自己曾在社區銀行辦理過業務,只是不知道該網點是社區銀行而已??梢娚鐓^銀行在武漢市的發展狀況并不樂觀。
2.社區銀行業務不能充分滿足居民的需求。在業務方面,武漢市社區銀行所提供的服務業務與傳統銀行幾乎沒有差別,而社區銀行所提供的業務與民眾的實際需求有一定的差距,同時,對于日常生活服務除了代繳水電費、物業費等要求之外,還對普及金融理論知識與應用知識有一定的要求,可見武漢市民眾對于個人理財的意識和需求日益提升。
3.社區銀行與商業銀行的客戶重疊。通過團隊成員的實地走訪發現,目前,武漢市社區銀行的客戶與營業網點的客戶也沒有多大的區別,主要以普通市民為主,真正為企業提供貸款服務的社區銀行較少,只有在漢陽、新洲等工業集中區域的銀行開設企業貸款服務的較多。相對社區銀行的客戶主要針對小型存貸款、服務社區居民,然而商業銀行如今也對小額信貸等業務十分重視,二者在這一方面有一定的重疊,從而導致了社區銀行的地位較為尷尬。
4.社區銀行經營上還存在諸多問題。(1)社區銀行經營狀況欠佳。武漢市社區銀行總體經營狀況,我們的調查結果如圖2所示:
從圖2可以看出,武漢市社區銀行總體經營狀況并不樂觀,有43.64%的社區銀行出于入不敷出的狀況。基于這一狀況,我們針對如何改善這一情況做出了進一步調查,結果如圖3所示:
從圖3可以看出,銀行內部人員多主張以“減少人員安排”和“提高員工綜合業務能力”來改變經營狀況,這與傳統銀行現階段發展方向基本相符。
(2)民眾滿意度不高。從民眾角度來看,武漢市社區銀行的經營存在諸多不足,具體情況如圖4所示:
從圖4可以看出,民眾對社區銀行的滿意度并不高,無法形成有效的吸引力。只有在業務上與傳統銀行的營業網點形成差異化經營,社區銀行才能取得進一步的發展。同時,從前面的調查可知,武漢市市民的理財意識和理財需求日益提升,但針對社區銀行能否滿足居民的日常理財需求的調查結果如圖5所示:
從圖5可以看出,社區銀行在開展個人理財業務時,的確有較大的提升空間。
(3)營銷服務存在缺陷。通過我們調查顯示,社區銀行在營銷服務環節也存在諸多問題,具體情況如圖6所示:
從圖6可以看出,當前社區銀行在經營規劃和戰略目標的制定上沒有與總行形成協調的發展,但又無法自成體系,同時產品設計、網點分布方面也存在問題。
(4)并未真正拉近與客戶的心理距離。在調查的最后,我們針對民眾提出了“辦理業務時,您希望去社區銀行網點辦理辦理還是傳統大型銀行”這一問題,得到的結果如圖7所示:
從圖7可以看出,社區銀行雖然在地理位置上拉近了與客戶的距離,但從心理角度上來講,民眾還是更青睞傳統銀行,社區銀行并沒有真正拉近與客戶的心理距離,武漢市社區銀行的發展,依然任重而道遠。
(二)調查結論
1.社區銀行業務有所創新但力度不夠。在業務方面,撇開自助設備之外,我國社區銀行所提供的服務幾乎都是非現金業務,主要包括銀行卡、網上銀行、手機銀行等各類權限的開通及其應對服務的體驗(如指導使用電子銀行購買理財產品),為社區民眾代繳水電費等日常生活服務,同時還會受理小額貸款申請。部分社區銀行還會派出專員,不定期給社區民眾講解個人理財方面的知識及金融工具應用知識,這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社區居民對金融知識的認知程度,有利于我國金融行業的發展。
2.對市場進行細分但定位不清。在客戶方面,社區銀行結合自身地緣優勢與便利優勢,主要針對需要日常生活服務、小型存貸服務、小額理財產品服務的社區居民。隨著國有銀行提升對小額信貸的關注度,二者針對客戶資源的爭奪逐步加劇。但在對自身的定位上,社區銀行還存在一定的誤區,以“人+自助設備”經營模式使得社區銀行在經營過程中依然拘泥于營業網點的發展框架,沒有形成自身的特色,既無法自成體系,也難以提供全面的金融服務,同時,也造成了社區銀行與商業銀行客戶大面積重疊的狀況,難以擺脫傳統銀行營業網點的束縛,因而使自身處在一個介于營業網點與自助網點之間的尷尬地位,難以真正拉近與客戶的心理距離。同時,社區銀行在經營模式上,仍以借鑒美國社區銀行的發展經驗為主,但由于國情的不同,必然使得在實際運行中存在既定目標與結果出現較大偏差的情況。另外,社區銀行在營銷服務環節也存在缺乏主體方向的問題,主要是以為各社區銀行的總行沒有進行有效的規劃與指定所致,這也是導致社區銀行市場定位不明確的原因之一。
3.經營理念具備優越性但未得到有效貫徹?!袄c客戶距離,進行貼身服務”,這是社區銀行的經營理念之一,傳統銀行之所以發展社區銀行,就是為了提供更為便捷的服務,以此來拉近與互聯網金融的差距,這一經營理念的確符合當前金融行業發展的趨勢,但武漢市社區銀行在實際運作過程中,社區銀行并沒有將這一理念并未得到充分貫徹,無法從根本拿出切實有效的措施和服務來提高民眾對社區銀行的滿意度,無法拉近與客戶的心理距離。
4.市場缺乏監管導致業務行為不規范。在項目團隊成員進行實地走訪過程中,大部分社區銀行的業務服務一欄雖然列出了銀行卡、電子銀行等權限的開通,受理小額貸款申請等,但在實際服務過程中,往往以負責人不在、系統升級等等理由來推脫,僅僅只提供咨詢和銷售個人理財產品為主。而在推銷個人理財產品時,社區銀行業務人員因為對社區民眾較為熟稔,偶爾會省略某些必須環節,譬如投資風險調查環節等。對于這說明股份制商業銀行在發展社區銀行時,其戰略目標仍是以追求利潤為主,而不是以提供優良服務來促進利潤的提升。
四、互聯網金融沖擊下優化社區銀行發展的措施
(一)貫徹經營理念,明確市場定位
社區銀行應當充分貫徹其貼近民眾的經營理念,只有真正為社區民眾提供實際、有效的金融服務,才能真正拉近社區民眾的距離。社區銀行應當結合自身情況,發揮自身地緣優勢,脫離營業網點注重大客戶的框架,專注于服務小客戶,如此才能有效的融入社區,明確自身定位,強化細分市場的競爭力,從而擴大市場份額,促進自身發展,發揮自身定位優勢,拉近與互聯網金融的差距,以應對互聯網金融的沖擊。
(二)優化經營模式,提升經營穩定性
社區銀行作為商業銀行一種創新發展模式,應當跳出營業網店經營模式的制約,而不是作為營業網點的延伸。在這一方面,社區銀行可以考慮以個人金融服務為中心,多種服務相結合的經營模式。例如現今大型小區或社區都設有綜合性的商區,社區銀行可以參考這一模式,在社區銀行內開設小型超市,也可以代小區住戶收發快遞等等,如此跨行業聯動發展,可以增強自身經營的穩定性,保證自身持久發展。
(三)加強服務創新,轉變業務結構
在當前形勢下,業務和產品是商業銀行發展的根本,也是商業銀行增強綜合競爭力的基礎,社區銀行作為商業銀行的創新發展模式,更需要業務和產品的創新來支持其發展。我們認為,民眾對于社區銀行的要求更多的還是從自身的實際需求出發,因此,社區銀行在網點分布上應該更加合理,在提升業務效率的基礎上,還應當盡可能提供全面的創新業務服務,例如進一步深化與小區物業的合作,開發小區卡,實現水電費、煤氣費、物業費等費用一卡代繳、一卡通用的服務。而有無增值服務也是民眾關注的要點之一,因此,社區銀行可以針對社區居民設計開發獨有的理財產品,在保證自身利潤的前提下適當提高保證收益,另外還可以在社區居民生活上出現急缺時提供小額消費型貸款等等。
(四)加強市場監管,引導行業發展
現階段,我國社區銀行暫時被當做傳統商業銀行的“分支”,其地位較銀行營業網點低,但對于我國金融行業的發展而言,社區銀行的價值并不輸于營業網點。事實上,因為不存在現金交易業務,所以采用開放式布局的社區銀行大多不存在隔離業務人員與客戶的柜臺,這在無形之中減弱了客戶對銀行的疏離感,同時,社區銀行長存于社區,這有利于銀行業務人員向民眾普及金融理論知識和應用知識,使客戶對該社區銀行產生黏著性,從而促進銀行自身的發展。政府和相關機構在規范社區銀行業務行為的同時,還應當注重這一優勢,引導社區銀行充分發揮其價值,保證社區銀行長久穩定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陸崛峰,劉鳳.互聯網金融背景下商業銀行變與不變的選擇[J].南方金融,2014,(01):5-9.
[2]侯福寧.關于社區銀行的認識和實踐[J].上海金融,2013,(07).
[3]郭毯.互聯網金融影響下傳統銀行發展策略分析[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5,(03):128-130.
[4]生蕾,張遠.我國社區銀行發展研究[J].市場研究,2015,(01):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