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巖松
【摘要】隨著互聯網技術的迅猛發展,經濟和市場正逐步轉型,“互聯網+”作為一種新的生產方式,正在快速發展。本文對哈爾濱市工業企業發展“互聯網+”的情況進行調研,針對哈爾濱市發展“互聯網+工業”進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借鑒先進城市的經驗做法,提出促進哈爾濱市“互聯網+工業”發展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哈爾濱市;“互聯網+工業”;對策研究
“互聯網+工業”即傳統制造業企業采用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信息通信技術,改造原有產品及研發生產方式,與“工業互聯網”、“工業4.0”的內涵一致。目前國內一些互聯網企業聯手工業企業開始了中國版“工業互聯網”實踐,“互聯網+工業”的大幕已拉開。哈爾濱市的工業如果繼續以傳統方式進行大規模生產和銷售,必將在信息時代失去競爭力。只有積極建設“互聯網+工業”發展模式,哈爾濱市的工業企業才能緊跟時代發展步伐,創新生產模式,開創全市工業創新創業新局面。
一、哈爾濱市“互聯網+工業”發展現狀
(一)企業互聯網建設現狀
哈爾濱市企業互聯網應用具有較高的提升空間,今年最近的一次統計調查數據顯示,哈爾濱市有超八成工業企業有網絡建設,但企業對互聯網的使用程度深淺不一。能夠應用互聯網技術,跨越了企業和行業的邊界,達到“互聯網+”水平的企業不足一成。大部分企業仍處于互聯網應用的邊緣,還需進一步挖掘,使其充分發揮作用。
(二)企業“互聯網+工業”轉型進展情況
一是“互聯網+工業”轉型正逐步啟動。在運用“互聯網+”轉型升級的大背景下,我市有近三分之一的企業已經積極開啟“互聯網+工業”行動規劃,但也有一些企業存在困難,暫時放棄轉型。在已經開始轉型升級“互聯網+工業”的企業中,近一半的企業已經開始投資或計劃引入技術,三分之一的企業開始試用并學習消化技術,一成多的企業已建立完備并正式投入使用。二是食品制造業等9個行業的企業走在轉型前列。在已經開始轉型的企業中,食品制造業企業;醫藥制造業企業;專用設備制造業企業;農副食品加工業企業;橡膠和塑料制品業企業;通用設備制造業企業;鐵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運輸設備制造業;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企業較多已經運用“互聯網+工業”轉型升級。
(三)發展進程中面臨的問題
一是固有模式難以打破使企業轉型受阻。傳統經營模式改造升級難度大是制約當前企業轉型的重要原因。多數企業缺乏創新意識,不能轉變傳統思維方式將固有模式與“互聯網+”轉型升級相結合,提升企業創新力和生產力,不會或不敢嘗試網絡交易方面的營銷,沒有合適的方案來解決線下與線上的沖突問題。二是資金短缺、人才匱乏制約了企業轉型。資金短缺、投資不足、缺乏科學有效的長期發展戰略規劃、缺乏專業的平臺管理人才等問題制約哈爾濱市“互聯網+工業”的轉型升級。三是達到跨行業經營的企業比例偏低。哈爾濱市只有一成多的企業實現了跨行業經營,大部分企業仍停留在原有業務上,無法應用互聯網技術跨越企業和行業的邊界,滿足客戶多元化的需求,限制了企業轉型“互聯網+工業”的發展。
二、先進城市實施“互聯網+工業”發展的做法借鑒
(一)深圳市促進互聯網與設計、制造過程融合
以智能化、數字化、虛擬化、網絡化、敏捷制造為方向,對傳統企業設計、生產流程進行再造;推廣應用基于云計算服務模式的計算機輔助設計、計算機輔助制造、計算機輔助工程以及虛擬設計制造等信息技術,實現產品設計數字化;推廣精益生產、敏捷制造、虛擬制造、網絡化制造,實現工藝設計、加工制造、過程協同、質量控制、物料配送和產品管理等生產制造環節的要素配置、過程組織等的信息交互、集成協作,支撐制造業智能化轉型、提升生產制造水平和效能。
(二)濟南市打造基于互聯網的協同化制造產業鏈
推動裝備、汽車、建筑、家電等行業的龍頭企業依托互聯網,建設上下游協作管理系統,實現物料、財務等信息共享和實時交互。鼓勵大型企業集團開展跨區域的網絡協同設計、精準營銷、品牌推廣,建立國際化的全球產業鏈體系。推動中小企業加入核心企業的產業鏈體系,提高產品配套能力。
三、促進哈爾濱市“互聯網+工業”發展的對策建議
(一)以發展智能制造為主攻方向,促進信息技術與制造技術深度融合
提升制造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水平,加強產業鏈協作,發展基于互聯網的協同制造新模式,形成制造業網絡化生態體系,促進創新資源、生產能力、市場需求的集聚與對接,實現全社會多元化制造資源的有效協同,提高產業鏈資源整合能力。兼顧不同行業、不同規模、不同層次企業的實際需求,以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改造為重點,推動企業兩化融合從單項應用向綜合集成與協同創新升級。
(二)促進互聯網與企業經營管理融合
以互聯網大數據分析為基礎,在資源配置層面,圍繞外部協作、內部計劃、及時響應等關鍵環節推進智慧化,提高企業市場響應效率;在管理決策層面,以信息管理為基礎,圍繞產品市場與客戶關系、人力資源與資本運作、發展戰略與風險管理等關鍵環節推進信息化;建立基于云計算服務平臺的應用業務流程重組、企業資源管理、計算機決策支持、數據挖掘、商業智能、供應鏈管理、客戶關系管理、知識管理等信息化系統,實現全流程管理信息化,提高企業管理和決策科學化水平。
(三)加強“互聯網+工業”人才建設
依托大專院校、科研院所、骨干企業的智力資源,建立“互聯網+工業”專家咨詢委員會,為本市重大決策提供咨詢評估。鼓勵高校優化學科專業設置,加快培養一批高素質適用性大學生、研究生人才。加強職業技術培訓,建設高素質專業技術和產業工人隊伍。
(四)加大“互聯網+工業”投融資力度
大力推動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創新,發展符合企業“互聯網+工業”發展資金需求特點的金融產品和服務模式,提供多元化融資便利。適當加大投融資力度,發揮國家財政、金融機構、社會團體、相關企業、科研院所、大專院校等多方面積極性,采取財政支持、金融貸款、股權融資、技術入股、權益融資、租賃融資、債務融資等多種方式投融資。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