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金權
[摘 要] 在社會多元化的今天,大學生的思想受到來自各種途徑的多種信息沖擊,出現思想不穩固、目標不明確等現象,而對標學習能為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標桿,引導其堅持正確的價值觀。因此對標學習在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價值不容忽視。如何經過對標學習發揮榜樣的指引作用,重塑榜樣在大學生心目中的光輝形象,恢復榜樣的感召力,取得家庭、學校和社會的價值認同,是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中亟待解決的問題。
[關鍵詞] 對標學習;榜樣;大學生;思想政治
[中圖分類號] G641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1008-2549(2016) 08-0044-02
對標學習是發揮榜樣作用的一種有效途徑,是一種通過典范人物的優秀品質去感染人們的思想、感情和行為的學習方法。榜樣具有形象、生動、真實等特點,能將抽象的道德通過榜樣示范具體化,易于理解、學習。選擇真實的、正確的榜樣進行對標學習,有助于大學生樹立正確標桿和人生理想,有助于大學生制定出人生計劃,完成奮斗軌跡,而大學生進行對標學習的基礎就是家庭、學校、社會的共同努力。
一 鑒于社會現狀,分析對標學習的重要性
大學生群體的特殊性、正處于轉型期的社會以及高速發展的新媒體,不斷沖擊著大學生思想,這樣的社會背景下,對標學習就體現出了獨特的價值。多元化的時代,形成了多元化的價值取向,常使人們很難做出選擇和決定,這就需要對標學習,需要榜樣力量。
1 大學生群體的特殊性
大學生群體正處于人生關鍵時期,心理斷乳、擺脫束縛、趨于獨立。隨著生活閱歷的豐厚、知識的積淀以及心理的成熟,他們開始重新審視價值觀和行為方式。自我控制能力受到嚴峻挑戰,易迷失自我,因而此時進行榜樣的對標學習顯得至關重要。榜樣為大學生確立了生活標桿,在學習榜樣的過程中領悟自身的價值并不斷超越[1]。
2 社會轉型的影響
我國正處于社會轉型期,經濟結構多元化引發了生活方式、社會利益結構以及文化多元化,使大學生的價值取向逐漸多元化。傳統榜樣在大學生心目中已經沒有了昔日的光輝和號召力[2]。這一時期的大學生容易受到外界各種因素的影響,價值觀出現激烈的碰撞,出現思想不穩固、缺乏主見、學習懶散的不良發展趨勢,這是一種危險的信號,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正處于弱化的邊緣,迫切需要在大學生心目中重塑榜樣的光輝形象。
3 網絡沖擊的影響
現在是信息化的社會,不斷涌現出了網絡等多種傳播媒體。網絡對大學生的影響不可小覷,為大學生提供了查詢信息的廣闊平臺。當大學生遇到不熟悉或不愿接受的信息時,他們利用網絡進行查證,因此大學生不再對教育工作者所傳授的知識深信不疑。網絡也影響著大學生對榜樣的認可程度,使榜樣的真實性受到嚴重的質問,同時動搖了榜樣在大學生心目中原本的地位。
4 家庭環境的影響
當代大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家長對子女過分溺愛,導致大學生缺乏生活閱歷,對事物不能進行正確的判斷,遇事時對他人過分的依賴。家長這樣的教育方式導致了大學生缺乏獨立生活的能力、自我控制能力也相對不足,遇到困難沒有積極的應對措施。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中成長,導致他們成為了享受型的一代,缺乏學習動力和目標。
二 培養學生骨干,淺析對標學習的價值性
在多元化的時代,大學生彰顯個性的欲望更強烈,而人的發展需要向上牽引的力量,“對標學習”的榜樣就是這種力量。在大學中,學生骨干作為大學生群體中的組成部分,有其特殊性。學生骨干在某些方面是相對較優秀的學生,有較高的思想覺悟和道德品質,他們與老師、社會的接觸相對較多,社會經歷也有所增加,有目標、有思想、有主見的榜樣,他們有便捷的對標學習平臺,擁有更多的對標學習機會,在思想政治方面有正確的價值取向。通過分析學生骨干,可以發現他們的培養有利于進行對標學習,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是大學生群體學習、對標的榜樣。因此學生骨干的培養有利于大學生進行對標學習,樹立正確的價值觀。而學生骨干的對標學習在思想教育工作中成效顯著,這充分證明了對標學習的價值。
三 搭建學習平臺,實現對標學習的可行性
大學生對標學習的價值,在于榜樣本身具有的特殊精神內涵,通過榜樣生動、鮮明的形象傳遞給大學生,使大學生在思想上受到深刻的教育,在感情上產生強烈的共鳴,在精神上受到極大的鼓舞,這些不斷鞭策著大學生,使他們付諸于行動,這就產生了對標學習在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重要價值。
1 塑造榜樣的真實性、時代性
榜樣是在特定的環境下成長起來的,不可避免的存在自身缺點,但正因為有了缺點才顯得真實,正因為真實才能拉近心距。所謂榜樣的真實性,就是保持榜樣原始的形象,不加以修飾和偽造。在彰顯榜樣光輝一面的同時,不應刻意掩蓋其缺點。只有真實的榜樣,才是貼近社會、貼近生活的,才是最容易為廣大群眾所接受的,最容易經過對標學習產生效應的。
榜樣的選擇要立足于當代社會,把握時代精神。歷史中傳統的榜樣之所以能發揮如此大的效應,是因為他符合當代人們的思想特點、滿足當代人們的心理需要。不同歷史背景涌現出的榜樣具有不同的特點,顯然,傳統的榜樣具有的精神品質不再符合現代人的思想觀念和價值觀。因此重塑榜樣的光輝形象,發揮榜樣的引導作用,勢必要選擇符合當下時代的榜樣。
2 注重榜樣的平民化、多樣化
在大多數人心中,榜樣都是有著豐功偉績的一代楷模,這是歷史留給我們的固有思維,而這些英雄往往給人高不可攀的距離感。那么榜樣的意義在哪里?有不少人開始對榜樣的選擇進行思考,近年來涌現出一些平凡的人,他們用平凡的事跡感動了千千萬萬的人,正是因為他們用平民的身份做了不平凡的事,才引起了人們心靈的共鳴。其實,我們身邊那些不平凡的“平民”也是我們學習的榜樣,而這些榜樣的感召力恰恰是最強的。因此,在選擇榜樣時要把目光投向基層,從群眾當中發現榜樣、樹立榜樣,讓群眾從身邊平凡的小事中發現不平凡的精神,更加貼切地感受榜樣身上所散發的人格魅力[3]。而不同的人需要不同類型的榜樣,對榜樣所具備的精神、品質的要求也不同。因此,榜樣的選擇要多樣化。
3 打造模式的現實性、可行性
模范人格具有崇高的道德性,充分體現了一個時代的文化素養和價值觀,同時又能感染和號召群眾,在提高國家的思想道德素質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4]。那如何激發和利用這種力量,就需要構建合適的對標學習平臺,打造適合大學生的學習模式。這就要求學校、社會挖掘更多的學習榜樣和模式,打造家庭、學校、社會三位一體的對標學習模式,使對標學習的榜樣發揮最大的力量。
(1)家庭的教育。家庭是成長的搖籃,在成長環境中的人物、事件,對一個人思想、價值觀的形成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家長的榜樣作用是最真實的,家長的言行也是讓孩子最深信不疑的,而且父母的榜樣形象對孩子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因此,家庭教育要注重教育的方式,根據孩子的性格選擇適合的教育方式;其次,家庭教育要注重家長的言行,孩子對家長的效仿能力是最強烈的,其價值觀的形成與父母的價值觀很大程度上有著相似之處。
(2)學校的宣傳。學校是大學生形成正確思想和價值觀的主要場所,是對標學習的主陣地,構建良好的學習環境、創立合適的學習模式是高校的主要任務。首先,學校應注重對大學生身邊優秀人物的挖掘,并對涌現出的榜樣人物進行及時的宣傳,借助講座、表彰、海報等多種形式進行宣傳,通過各學院輔導員、班主任、學生組織等多種渠道進行引導,使優秀人物的事跡為大學生所知,使優秀人物的榜樣精神深入人心。其次,學校應大力支持學生舉辦有關對標學習的活動,使大學生在活動中體會真善美,在對比中逐步提高道德素養,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再者,學校應竭盡全力為大學生搭建對標學習的平臺,為大學生提供及時的校外信息,將社會上涌現出來的優秀人物帶進校園。
(3)社會的導向。社會是一個大環境,擁有把握人們思想動態的力量,在信息高速發達的當代社會,社會輿論導向對大學生思想的沖擊更加擴大化。近年來不乏出現做好事反被誣陷的新聞報道,這些事件雖然不具有普遍性,但其產生的負面影響卻廣泛而惡劣,亟需社會輿論的糾正。同時,也應健全法律制度,保護榜樣的正當利益,這樣才能保證有更多的榜樣人物涌現。
對標學習以形象感動作為起點,激發人們內心真實的崇高情感,從而誘發高尚的、正確的思想動機,然后落實成進步的、積極的行為,對標學習的有效途徑之一就是榜樣教育。而榜樣的特殊功能表現為,榜樣是一種無聲的語言,但這種無聲的語言卻比有聲的語言更具有感染力,其可接受性更強,這也是它能在思想政治工作中不斷運用的原因。順應時代發展,樹立多元化的榜樣群體,注重榜樣的真實性,構建良好的環境和長效的教育機制,實現家庭、學校、社會三位一體的學習模式,相信對標學習在大學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價值將日益突出。
參考文獻
[1]才立琴.多元化時代的榜樣重塑[J].中國青年研究,2009(01).
[2]李祖超,邵敏.青少年榜樣教育困境與策略分析[J].中國教育學刊,2011(01).
[3]陳趙陽.增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認同的榜樣教育途徑[J].思想教育研究,2011(07).
[4]劉曉.榜樣教育法在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中的應用[J].邊疆經濟與文化,2011(01).
[5]汪士華.增強高校榜樣教育實效性的思索[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高教版),2010(07).
[6]董偉武,程銀.思政課教師從“高大全”到“人性化”教育轉向問題研究[J].經濟研究導刊,2014(11).
[7]傅開梅,牟文謙.談大學生自主性學習的動力機制[J].教育探索,20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