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單祺雯
“6分線”危害健康
文/單祺雯
支持專家
北京醫院心內科副主任劉德平
中國健康教育中心教授沈雁英
解放軍309醫院營養科主任左小霞
北京回龍觀醫院臨床心理科副教授彭旭
上海中醫失眠癥醫療協作中心副主任施明
身體各項指標有點高但又剛好沒超標,你會不會暗自高興,自認為還算健康?但在專家眼中,這種用“及格就好”對待健康的觀念,實在是大錯特錯。

從學生時代,我們就知道60分是及格線。近日,美國著名作家史蒂夫·帕弗利納撰文稱,將生活狀態(比如工作、感情、家庭等)以1~10分進行衡量,確實存在一個類似的“6分線”概念,但滿足于“6分線”狀態卻是最危險的,它容易讓人原地踏步,甚至因為心態放松而出現生活狀態的倒退。
這個觀點可以延伸到健康領域。高于“6分線”的人,健康狀況相對穩定;低于“6分線”的人,會因為各種不適尋求改善;剛好處于“6分線”的人,最容易懈怠,比如仗著指標正常、身強體壯,不注意飲食、不愛運動、長期熬夜等。
世界衛生組織根據近半個世紀的研究成果提出,健康不僅僅是身體沒有疾病,而是身體、心理、社會交往都處在全面的正常狀態。數據顯示,我國符合以上定義的人群只占總人口的15%;另有15%的人處在疾病狀態;剩下70%的人,則處在兩者之間。
沈雁英說,健康狀況可分為三個層次:健康、亞健康和疾病。也就是說,生病往往不是一蹴而就的跳躍性轉變,有些人雖沒有器官、組織、功能上的明顯病癥和缺陷,但“一瓶子不滿,半瓶子咣當”的臨界值狀態反而更危險。
血壓 一般情況下,收縮壓≤140毫米汞柱,舒張壓≤90毫米汞柱是血壓的正常值。但當前者達到130~140毫米汞柱,后者為80~90毫米汞柱時,就屬于“高血壓前期”了。北京醫院心內科副主任劉德平表示,如果血壓長期處于正常值偏高范圍,發生高血壓的危險性便會呈線性升高。
血糖 通常,空腹血糖參考范圍為3.9~6.1毫摩爾/升,但結果為5.6~6.1毫摩爾/升的人已屬空腹血糖偏高,糖尿病風險較大。在參考范圍內,即便血糖波動過大也會導致身體損害。
膽固醇 膽固醇有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俗稱“壞”膽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俗稱“好”膽固醇)之分。“壞”膽固醇升高危害最大,理想水平應低于3.12毫摩爾/升,但這只是針對沒有心血管及相關疾病的普通人群而言,如果患有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壓、中風、慢性腎病,或是符合男性年齡≥45歲、女性≥55歲的人群,滿足于3.12毫摩爾/升的標準會非常危險。
飲食 飲食無困難未必說明沒問題,解放軍309醫院營養科主任左小霞表示,一個月正常吃飯,體重卻驟減,需警惕甲亢、腫瘤、結核病、糖尿病是否悄悄來臨。
睡眠 上海中醫失眠癥醫療協作中心副主任施明說,能在20分鐘入睡、睡眠中沒有或很少噩夢、睡眠中不醒或偶爾醒來又能很快入睡、早晨醒后精力充沛是“黃金睡眠”的要求。但很多人卻只滿足于沒有嚴重失眠,不影響生活工作,這顯然是不夠的。他提醒,若每周2~3次或持續一個月感覺睡不好,就應及時就醫。
心態 平和心態,積極樂觀是長壽的重要保障。北京回龍觀醫院臨床心理科副教授彭旭表示,正常情況下,人的情緒總會有起有伏,很難做到時時樂觀,但需要警惕的是,如果持續一個月出現注意力不集中、對什么都提不上興趣、喜怒無常等情況,最好咨詢醫生。
專家表示,若要跳出“臨界值”陷阱,達到理想的健康狀態,除了體檢后請專業醫生進行評估外,生活中的自我提醒更不可少。
防住“三高” 控制飲食,如粗細搭配,多吃富含膳食纖維的胡蘿卜、芹菜、燕麥等,延緩腸道對糖分的吸收,可預防高血糖;少吃動物內臟、含糖飲料及甜食,少吃含反式脂肪酸的食品,如奶油、黃油等,有助維持合理血脂;40歲以上、吸煙酗酒、肥胖、經常熬夜、飲食偏咸、有家族史、精神壓力大者,在規避以上不良生活方式的同時,需經常主動監測血壓。
控制體重 成年男性和女性每日熱量攝入推薦分別為2100千卡和1800千卡,在保證每日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維生素、礦物質及膳食纖維合理搭配、滿足身體所需的情況下,盡量不要超過以上熱量上限。
選對運動 運動項目的選擇需因人而異。兒童可多游泳、爬山等;青壯年可選擇足球、籃球、排球等運動;中老年人可選擇打太極、做廣播體操、健步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