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佳佳
摘 要: 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需要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并借助多樣的課堂教學和組織形式,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性和主動性,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對一些有難度的問題或者需要體驗操作的問題運行小組合作學習能讓學生養成自主、合作、交流、探究的學習習慣,獲得數學學習能力的提升。
關鍵詞: 初中數學課堂教學 合作學習 學習質量
新課程標準提出在課堂教學中要倡導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的開展。合作學習策略是在學生自主學習基礎上,組織學生在小組中進行一系列學習的活動,是以達到共同的學習目標的一種教學理論和策略。這是以生為本,讓學生成為課堂學習主人,有效地改善課堂學習氣氛,激發學生主觀能動性的一種可行的課堂教學組織形式。
一、初中數學課堂合作學習現狀分析
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和教師教學理念的改進,絕大多數老師都注意改變課堂教學方式和方法,也有意識地在課堂教學推進小組合作學習方式的開展。但是實際教學過程中,因為教師的理論知識和實踐認知及操作等方面存在問題,導致小組合作學習效果欠佳。
1.合作學習小組構建問題。
我們的小組合作一般是4—6人,一般來說應遵循“組間同質,組內異質,優勢互補”的原則。但是小組合作,多是按照班級位置,讓座位臨近的同學組成合作小組;而沒有按照學生的知識基礎、學習能力、性格特點的差異進行分組。如一般成績不太好、行為習慣較差的學生是集中在班級的后面的,這些學生組成學習小組,可能對一些問題合作學習會感到困難,而且他們在合作中難以自我控制,因而合作學習有可能變成隨意交談。另外,小組合作應該是動態的、不斷交流的,組間某些角色的互換或輪換的。如此,我們應該在小組組建中注意更合理、更有效。
2.合作學習過程分工問題。
我們組織學生合作學習,是針對需要合作學習的問題,而不是隨便地讓他們合作。因此,這樣的問題一般就有難度,或者探究意義。如果我們不明確小組成員的分工,不讓小組有組織性、紀律性,那么,小組合作學習即使能使課堂氣氛活躍起來,也有可能只是表面熱鬧實則混亂。如我們不僅要明確組長是誰,而且要讓他明白自己的職責,更要注意這一組長能否組織和管理好小組合作活動。當然,這些需要我們提出要求,加強引導,更要積極每個成員的負責意識。如此合作學習的成員才能任務明確,有目標、有方向、有方法地合作,從而積極參與,認真傾聽,踴躍發言,交流提高。
另外,我們在合作學習的任務確立和合作學習開展時機上也有問題,我們要學生合作的問題要有價值、有合作的必要,為學生提供適當的、帶有一定挑戰性的學習對象或任務。還要給學生的合作提供充裕的學習時間,在合作中還要注意引導,對學生的獨立思考引起足夠的關注。
二、提高初中數學合作學習效率的方法
在學生小組合作學習的問題分析中,我們重點分析了一些顯性的導致合作形式化,浮于表面的問題。這些問題的解決可以讓合作學習有效,但是讓合作學習更有質量還需要我們在實際操作中恰當運用處理方法。
1.合作目標明確,提高合作價值。
要讓學生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要把課堂還給學生。因此,就初中數學課堂教學而言,我們要注意到學生數學思維的特點,讓他們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先自主解決一些問題,然后針對具體的有價值的問題進行合作學習。如《多項式乘多項式》的學習,學生在自主預習中能夠大致感受多項式乘法的法則過程,能夠認識多項式乘法的法則,也會進行多項式乘法的運算;但是他們對乘法分配律的作用和轉化的思想,以及數學問題解決的思維嚴謹性和語言表達的精準方面可能不到位,也就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因此,我們的合作重點是讓學生說說如①(3x-2)(2x-3)=(6x+5)(x-1)-1,②(x-2)(x+3)=(x+2)(x-5)等難度較大題目的解題過程,從而發展學生有條理的思考和語言表達能力。如這一知識點,我們讓學生合作就是讓他們認識多項式乘多項式運算法則的實質是多項式乘多項式轉化為單項式乘多項式。當然,我們在合作學習的開展中要注意逐層推進,先是創設問題情境,呈現學習要求,指明合作方向,讓學生圍繞重點積極有效地討論,遵循“難度大于個人能力,小于小組合力”的原則,使學生的合作學習真正富有實效。
2.激起參與體驗,在互動中生成。
興趣是學習的動力,而任何研究都是從問題的出發,問題是學生知識掌握和能力提升的起點。我們要根據學習目標和要求,激起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意識,養成學生愛動腦筋、獨立思考的好習慣。如在《同底數冪的除法》學習中,我們可以先創設情境創設,展示“一個面積為25cm2,長為23cm的長方形,寬是多少cm?”的問題。這是學生熟悉的情境,能豐富學生感受學習同底數冪的除法的必要性,激起學生的探索興趣。學生很較容易回答為“寬為25÷23”,那么怎么計算呢?我們可以讓學生合作解決,結合自己所學找到問題解決的辦法。這從學生已有認知出發,鼓勵學生從各個角度進行獨立思考。合作學習能夠讓學生猜想,類比同底數冪的乘法性質得出同底數冪除法的性質,在合作中得出使用符號可以進行運算和推理的能力。而學生對條件表述不完整,我們可以讓其他學生思考幫助修正,從而加深對底數和指數所需條件的理解。在學生掌握之后,我們可以追問、可以延伸,設置一些逆向運用冪的運算性質的問題,培養逆向思維的習慣;先讓學生獨立思考后進行小組交流,這給學生獨立思考的時間和空間,也培養學生小組合作的意識和團隊精神。提高參與性和體驗的質量,在小組合作和互動中獲得知識和能力,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另外,我們為了小組合作學習質量的提升,還要引入競爭,提高小組合作交流的有效性。如采取加分的原則,激發競爭,提高合作交流的有效性。當然,這里的競爭要注意公平性,還要注意賞識性的評價。只要學生認真參與合作,那么我們就要注意過程和結果的評價相結合,引導學生更透徹地了解和掌握知識,使學生的知識水平和合作技能都得到發展。
總之,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運行小組合作學習,要注意小組合作的組建的科學性,要注意合作問題的質量,引導學生在不同知識建構、不同思維方式運行中的相互啟發,相互補充價值,從而發揮團隊力量、用集體的力量共同完成學習任務,強化學習效果。
參考文獻:
[1]李建輝.淺談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的小組合作學習[J].學苑教育,2016(03).
[2]趙正萍.合理運用小組合作學習構建初中數學高效課堂[J].數理化解題研究,201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