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燕防
摘 要: 初中思想品德課是一門比較枯燥又理論性強的課程,思想品德課教師若想在教學中獲得學生的尊重和信賴,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必須抓住課程的特點和學生的需求,最大限度地挖掘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大膽引入現代化多媒體教學、生動有趣的導入、高尚的人格魅力、和學生融洽相處做成知心朋友等都不愧為一種有效吸引學生、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好方法。
關鍵詞: 興趣教學 多媒體 思想品德課
思想品德課是對學生系統進行公民品德教育和馬克思主義常識教育的必修課,是學校德育工作的主陣地。對幫助學生確立正確的政治方向,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起著重要的導向作用。由于歷史和現實的諸多原因,人們對思想政治課的價值定位、教材內容等方面有不少錯誤的認識,以致直接影響學生對學習思想政治課缺乏興趣。心理學認為,興趣是積極探究某種事物或從事某種活動的意識傾向,是在社會實踐中發生和發展起來的,推動人民尋求知識、追求真理的一種內部力。那么,思想品德教師應該怎樣提高學生學習思想品德課的興趣呢?
一、運用現代化多媒體教學,激發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思想品德課課堂教學中,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非常重要。多媒體教學手段具有形象直觀、內容豐富、動態呈現等特點,它所提供的外部刺激不是單一的刺激,而是多種感官的綜合刺激。因此,在思想品德教學中要根據當地實際、教材的需要,充分發揮多媒體可以綜合處理和控制符號、語言、文字、聲音、圖片和圖像等多媒體要素的優勢,進行有機整合。創設與課程內容相適應的環境氣氛和特定的教學情境,通過鮮明的畫面構圖、逼真的形態色彩、美妙的音響效果,讓學生如臨其境、如聞其聲、如見其人,引起學生思想上的共鳴,以情入理,情理交融,有效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節課堂氣氛和節奏,提高課堂實效。如用背景音樂為新課的展開作鋪墊,用經典的電影視頻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又如用“蹺蹺板”漫畫——蹺蹺板一端坐著一頭驢頭人身像,另一端坐著一頭象頭人身像,中間是美國白宮,在象、驢身上分別寫著“民主黨”、“共和黨”字樣,分別代表美國民主黨和共和黨,這表明美國政治兩黨輪流執政的真實面貌,說明資本主義的民主,不過是兩黨之間的民主,是有范圍、有層次的民主,而廣大人民群眾根本沒有參加國家管理的民主權利,是虛偽的、表面的一部分人的民主。反之,則說明我國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具有廣泛性、真實性的真正民主。這比抽象說教講授既生動又形象。運用這種方法既達到了既掌握知識,又用知識理解社會現象的目的,提高了學生獲取知識的興趣愿望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達到了素質教育關于培養學生能力的要求。這樣,通過對這幅直觀形象、生動逼真的畫面激起學生興趣,學生在教師的進一步啟發下,運用從個別到一般的推論原理,使學生真正弄清了資產階級競選的實質。
二、巧設新課導入,引發學習興趣
在思想品德課教學中,一個好的新課導入往往會直接影響整節課的教學內容和效果。好的課堂導入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強烈的探求欲望,讓課堂活躍起來。因此,選擇導語十分重要,其內容要針對學生的實際和教學內容,形式要多樣,比如:歌曲﹑傳說﹑典故﹑名言警句﹑新聞資訊、笑話、公益廣告﹑時事﹑生活事例﹑恰當的比喻等。在教學中,能結合教學實際,給學生講故事或用歌聲增強課程的吸引力,這樣的課堂生動有趣,利于激發學生興趣,培養學生良好的情感。如教學九年級思想品德“感受共和國巨變”一節時,為了吸引學生注意力,可以利用董文華的《春天的故事》,通過對歌詞的理解,引導學生初步了解實行改革開放和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給我國帶來的深刻變化。這樣,學生從一開始就以飽滿的激情投入到學習中,增強學生對祖國認同的感情,從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基本保證,一堂課有一個好的開端,就能深深地吸引住學生,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那么這堂課的教學目標就得以順利實現了。所以說,教師妙趣橫生的導入會使課堂更加活躍,學生學習興趣更濃厚。
三、以高尚的人格和精湛的教技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為人師表、師德高尚是一名好教師的根本。要讓學生樂意聽課,教學效果好,真正喜歡思想品德課,喜歡上課老師,教師的人格魅力很重要。教師的人格魅力來源于對事業的忠誠,源于淵博的學識和教書育人的能力,來源于善良和慈愛,來源于對學生的信任和寬容,具備這樣條件的老師不但在教育教學上游刃有余,而且善于處理、協調跟學生及同事之間的關系,營造融洽和諧的工作氛圍,以利于獲得事業的成功。這樣的老師,學生喜歡,教學效果好,甚至對學生未來發展產生很大影響。“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專業教師在平時教學生涯中應該不斷加強師德修養和業務水平的提升,更好地為學生服務。
四、讓學生感受成功的喜悅,帶動學習熱情
興趣不是先天具備的,需要后天培養。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過程中,要注意采取適當的方法和把握好引導的分寸。對學生的學習要求不能過高過急,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學習基礎、學習能力、性格特點及特長等),落實好學生學習任務和目標。對于學生,如果目標過高或過遠,一時難以嘗試到成功的體驗,時間一長,他們就無法對學習產生濃厚興趣,偶爾有也是短暫的。也就是說,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是一項長期而復雜的系統工程,必須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不可一蹴而就。具體方法是:首先幫助學生在現有水平上制定短期學習目標,學習過程中要給予一定的幫助和引導,使學生通過一周或更短時間的努力后能取得明顯進步,一個一個小目標地實現。其次,要把握時機對取得進步的學生進行表揚和鼓勵,目的就是使學生體會到老師的信任和理解,逐步對學習產生成就感;再次,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離不開老師長期的關心和幫助,我們不但要關心學生的學習,還要關心學生的生活,教師無私的愛和關懷是拉近師生關系和引導學生學習的前提保證。
五、在教學中感化學生,把學生變成知心朋友
蘇霍姆林斯基說:教師應當成為孩子的朋友,深入到他的興趣中,與他同歡樂、共憂傷,忘記自己是老師,這樣孩子才會向老師敞開他的心靈。教師主要采取學生易接受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點撥或用富有感性的評價吸引學生,告訴學生要找出學習的內容、重點,把自己的理解和學生分享,同時讓學生把自己的做法說出來與大家共同分享。在同學發言時,教師要多給予鼓勵、充分肯定學生,并誠懇地指出學生的不足,需要補充的內容等。教師要尊重每一個學生,一句鼓勵的話,一個關切的目光都會給學生以學習的積極性。教師在課堂上要營造一種民主的氛圍吸引學生,使學生暢所欲言,發表自己的獨立見解。對于學生探索中的錯誤不求全責備,特別是不諷刺挖苦,這樣才會保護學生主動參與的積極性,“傳道、授業、解惑”是教師的天職,但我們常常只關注學生的成績,忽略學生的心理變化,更忽視那一些特殊的體——單親家庭的孩子。教師在教給學生知識的同時應注意他們心理的發展,放下師道尊嚴,成為學生的朋友,才能真正了解學生,對學生的教育才能得到最好效果,學生才會把學習興趣放到學習上,把書讀好。
總之,在思想品德課教學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至關重要,方法也很多,只要我們認真鉆研教材,在備課的同時注意備學生、備方法,選擇靈活多樣、切合實際的教法,就一定能從不同角度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強化思想品德課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課堂教學問題診斷與解決[M].天津教育出版,2009,5.
[2]教師專業發展與校本行動研究(九年級)[M].中國輕工業出版社出版,2010,7.
[3]新課程中教師行為的變化[M].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12.
[4]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