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敏潔
摘 要: 當前,高中階段所開展的心理健康教育主要為外在輔導,這顯然與高中生的實際狀況存在很大出入。高中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已經初步成熟,心理健康教育中必須體現出高中生的主體地位,否則將難以取得成效。本文提出心理健康教育應與研究性學習有效結合,兩者在課程目標、課程內容及教學方式等方面都應該保持一致性。
關鍵詞: 高中心理健康教育 研究性學習 不足 融合策略
當前,心理衛生運動更側重于人的心理素質。學習心理健康教育逐步向全體學生開放,通過開設專門的活動課程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從而強化教育效果。盡管參與式教學具有很多優勢,但其仍存在諸多不足,學生的自主探究意識與能力都難以強化。在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中,研究性學習是重要的內容之一,其正為越來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所認可。但是將這一教學方式融合到心理健康教育中卻非常少。筆者認為在高中階段,研究性學習與心理健康教育結合是非常有必要的,有助于提高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一、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不足之處
一是具有明顯的學科化傾向。當前,相當一部分學校高度重視心理健康教育,將心理健康教育作為一門獨立的課程,與語文、數學等雷同。很多學校選擇固定的教材、課程計劃展開心理健康教育,個別學校還針對這一課程安排期末考試。這一舉措很容易導致師生對心理健康教育的認識產生偏差,教學活動中過于側重知識,不利于學生的心理健康。
二是學生的主體探索沒有得到充分重視。在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中,角色扮演、討論與辯論都是非常常見的形式。初期,這些形式會受到學生們的歡迎,但是長此以往,學生勢必厭煩。這些形式大多由教師預先設計好,學生依照教師的安排而掌握各種知識。在高中階段,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初步成熟,這種方式會適得其反。學生更希望與人交流,找出內心的心理問題,調整自身的心理狀況。
三是學生難以充分發揮主體作用。在整個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學生按照教師的安排,被動地掌握各種知識,其內心活動非常少,缺乏獨立思考與探索的機會。不同的學生存在不同的心理健康問題,這一點也沒有被教師考慮到。實際教學活動缺乏針對性,難以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通過上述有關內容我們確知,高中階段的心理健康教育存在諸多不足,必須加快改革,研究性學習的引入恰恰能夠解決這些不足之處。相關教育工作者應積極轉變思想認識,不能將心理健康教育等同于普通的學科教育,其應該肯定學生的主體性,整個教學過程都應該以提升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為目標。
二、研究性學習與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策略
(一)課程目標
與其他學科不同,心理健康教育帶有強烈的探究性與建構性,絕對不應該采用空洞的說教式的方式開展這一課程。在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中,應從學生的角度出發,采用多種手段促使學生主動融入課程中,使得其心理認知能夠向良好的方向發展,各種心理問題得以解決。通過多種多樣的活動提高學生的參與程度,使得其內心得到感悟,從而提升心理認知水平。顯然,這與研究性學習的課程目標一樣。研究性學習也是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到各種研究活動中,從而提高其自身解決問題的能力。可見兩者都是鼓勵學生親自參與,通過實踐而提高自身的能力。
(二)課程內容
在當前的課程改革工作中,研究性學習被認定為是綜合實踐教育的重要方面之一。研究性學習為整個綜合實踐教育的重要基礎,是最基本的組成部分。研究性學習的課程內容主要包括三大方面,即社會、自然與自我,學生自主選擇研究課題。這之中,學生對于自我的認知主要體現在人與自我關系上。這部分內容的目的在于引導學生自我思索,從而提升自我認識水平,不斷完善自我,促進自我的發展。心理健康教育與之非常類似。在學生成長的過程中,學校、家庭及社會都會對學生的身心健康產生影響。各種實踐活動可以提升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使得其具備完善的人格。從某種程度上講,心理健康教育最寶貴的資源就是各種實踐活動。借助研究性學習活動,學生可以有效地解決各種心理問題,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三)教學方式
現實生活與社會實踐為展開研究性學習的根本出發點。學生在進行探究活動的過程中可以打破學科知識的邏輯序列,側重自身的感受。在整個過程中,學生發現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都得以增強,教師則針對學生所采取的方法、思路等進行科學引導,必要的時候給予學生一定的幫助。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活動是最核心的部分。所有活動要想取得成效,都要依賴學生的積極參與,因此,教師應設計更具吸引力的活動,充分提高學生的興趣,使得學生可以積極地參與其中。在參與的過程中,學生的理論聯系實際能力得到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得以提高。
通過上述三方面我們可知,研究性學習與心理健康教育都非常側重實踐活動,都重視學生自身的探索能力。學生通過主動參與獲得體驗感受,通過共同協作,發現問題與解決問題,其自身的主體地位得到充分體現。這是當前快速發展的時代對心理健康教育與研究性學習提出的要求。
三、結語
在提升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水平的過程中,研究性學習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融合是最重要的路徑。相關教育工作者應積極將研究性學習方法引入心理健康教育中,積極創新,設計出多種教學活動,提高學生的參與度,使得學生能夠通過實踐活動自我反省,發現自身的心理問題,并運用心理健康知識解決自身的問題,提高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
參考文獻:
[1]郭蕾.職業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初探[J].中國校外教育,2015(10).
[2]段艷婷.當前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問題與對策分析[J].亞太教育,201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