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星海
摘 要: 數學課程標準強調,數學教學活動是師生積極參與、交往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要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掌握有效的數學學習方法。由此可見,培養小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小學階段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
關鍵詞: 良好習慣 認真傾聽 仔細觀察 敢于提問 善于反思
我國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說:“教育是什么,往簡單方面說,只需一句話,就是要培養良好的習慣。”魯迅從小就養成“時時早,事事早”的好習慣,最終成為我國乃至世界著名的文學巨匠。事實證明,一個人只有從小具備良好的習慣,將來才能成就美好人生。小學階段是兒童形成各種習慣的最佳時期。小學生的學習習慣是在長期的學習過程中逐步形成的一種本能,不同的學習習慣對于思維能力與數學能力的提高起著不同的作用。良好的學習習慣不僅可以提高學習效率,而且有利于小學生正確人生觀、世界觀的樹立。在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中,教師如何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為今后的學習、生活奠定扎實的基礎,成就學生美好的未來呢?下面我結合自己的教學經歷談談看法。
一、認真傾聽是一種習慣,更是一種美德。
傾聽別人說話不僅是對人的尊重和禮貌,而且是了解事物、學習發現的過程。在學習中,我要求學生在上課傾聽時做到兩點。
(一)認真聽老師講課
在教學中,我要求學生上課能認真地聽老師的講解,這樣才能掌握學習的知識點和方法。如在教學100以內的退位減法時,個位不夠減時,我們可以從十位上借一個十再計算,在教學例題36-8=,36的個位是6,用以前學過的方法不能減8,那怎么辦呢?于是我引導學生向十位的3借一個十,和個位的6合起來是16,先用16-8=8,再觀察十位的3借1后是2個十是20,計算20+8=28得出36-8=28,分成兩步計算完成。我要求學生在退位的3上標上小數點做記號表示借了一。這是100以內的加減法中的重難點,在講完這種方法后我出了4題練習,請4位學生上來板演。我特意請了兩位不認真聽課的同學,結果這兩位同學第一步能做對,第二步都不能正確計算,因為他們沒有給退位的數字做記號。于是我引導學生說出計算的方法,他們在認真聽后很快就能計算。
(二)認真聽同學的回答
有些學生只專心聽老師講課,不注重聽同學的回答。在一節鞏固練習課中,我發現有幾個同學的計算方法很實用,就請這幾位同學寫出自己的計算方法,并請他說說自己這樣做的理由。如42-9=,我請劉同學板演,計算如下:把42分成10和32,先算10-9=1,再算32+1=33,劉同學說先用10-9=1很好算,覺得更簡單。這種方法對于20以內的加減法不熟練的同學來說更簡單,于是我就要求學生用第二種方法計算,結果還是很多學生不能掌握。因為這些學生在劉同學講解時沒有認真聽。可見不認真傾聽學生的回答會錯失更多更好的學習方法。
二、仔細觀察是一種習慣,也是一種心境。
一年級的學生在學習概念時,覺得很抽象,難以理解,要是我們能引導同學觀察、比較,理解起來就會更直觀。在教學“同樣多”的概念時,我讓同學們畫圖,把左邊的4只兔子和右邊的4塊磚畫出來。
先讓學生觀察兔子和磚塊,一只兔子抬一塊磚,發現兔子和磚塊有什么共同點,再引導學生用畫線的方法進行比較,發現一一對應。這時學生很直觀地理解“同樣多”的概念。接著我讓學生玩分配的游戲,讓學生分糖、分蘋果,進一步鞏固一一對應的和“同樣多”。這樣的教學,學生不但能很快掌握知識,還能學會學習方法,逐步培養學生熱愛生活、喜歡觀察的好習慣。
三、敢于提問是一種習慣,也是一種態度。
學生在有觀察比較的基礎上,還要引導學生發現問題,提高自己的分辨力。這樣才能夠更好地學習數學。如在教學人民幣的認識時,其中有商品價格的認識與換寫。我特意把超市里香蕉的價格標為2.04元,讀作:2元4角。很多學生立即發現老師寫錯了,應該是2元4分。這時我再引導學生說出價格的排放規律是:元、角、分以“、”為分點,“、”前是元,“、”后是按角、分的規律的排放的。學生記起來就牢固。
四、善于反思是一種習慣,也是一種品質。
新課標明確指出:“教師是要引導孩子們學知識,引導學生發現學習方法,還要培養學生的獨立自學能力。”而歸納總結是對學習方法的總結的過程,也是提高學生學習能力的關鍵所在,那么在平常的教學中我們就要多給孩子們機會,讓他們學會總結。如在一年能的鐘面的認識(一)的教學,在教學這一節課時,在認識鐘面上的特點時,我給每位同學發了一個空的鐘面,要求學生填寫,學生非常高興地接受任務,填寫得也很完整。在接下來的整時教學時,我出示了三個鐘面(3時、7時、9時)。
我引導學生觀察分針的指向,發現都指向12,再引導學生觀察鐘面上的時針。學生很快歸納了認識整時的方法:發現“分針指向12,時針指向幾就是幾時”,從而突破這節課的教學重點,讓學生學會看鐘的方法。
美國著名心理學巨匠威廉·詹姆士說:“播下一個行動,收獲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收獲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獲一種命運。”數學是一門從社會中發現知識,又服務于社會的科學,我們要善于引導孩子們觀察生活,發現知識。要從小培養孩子的良好學習習慣,幫助孩子學好數學知識,引導他們在數學的海洋中探索,最終才能以課堂為載體,不僅掌握好數學知識,而且形成良好的個性品質,培養出有德才兼備、富有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的社會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