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碧藝
摘 要: 在語文學習中,閱讀是必不可少的一項。所以,如何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顯得十分重要,本文通過制定科學的教學目標、精選課堂內容、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等方面探究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 小學語文 閱讀教學 有效策略
閱讀是小學語文學習的一個重要部分,它不僅能夠增長學生的見識,還能夠培養學生的理解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目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出現一些問題,學生的閱讀能力和水平都不盡如人意。部分教師對小學閱讀教學缺乏正確的認識,反映在教學中閱讀教學方法單一、側重文意講解等,忽視學生語言能力的培養。小學是語文學習的基礎環節,我們更應該重視小學教育的方方面面,為學生未來語文學習的道路打下堅實的基礎。
一、制定科學的教學目標
教學過程是一套完整的體系,教學目標是這套體系的指引,它是教學實施的核心部分,教學目標的科學制定能夠使教學任務合理地開展。語文教育的要求是學生在語文學習中掌握語文需要具有的知識,開闊視野,在教師的引導教育下發散思維,提高創新能力,更重要的是在語文學習中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學生是教學的主體,教師在制定教學目標時必須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安排教學內容和教學活動,合理制訂計劃,提高學生閱讀的有效性。
二、精選課堂教學內容
小學教材內容豐富,涉及范圍廣泛,因此精選授課內容并正確解讀教材內容才是關鍵。在選擇教學內容時,要首先根據目標制訂相應的學習計劃,在制訂計劃時一定要思考好選什么內容對學生來說更有學習的意義、更增長知識,所以教師要精選授課內容。在訂好學習內容的計劃,教師首先要做的就是對所選內容正確理解解讀,當然,這里不僅是對字面意思的簡單理解,還有對課文的深層含義的感悟和體會,只有教師正確地理解文章,學生才能正確理解文章。教師做好對教材內容的正確解讀,引導學生深刻理解文意,帶著學生深入閱讀,提高學生的解讀能力。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做的不僅是對文章正確解讀,還要適時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情感。語言是一種生動的富有情感的東西,教師要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并且在耳濡目染中培養學生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
三、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
1.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小學生年齡小自控能力弱,上課的注意力不集中,這些都是小學年齡段呈現出來的特點,要在一節課45分鐘內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教師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營造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
創設情境,教師可根據教材內容,運用多媒體技術和圖片教學的手段給學生帶來逼真的情景,讓學生直觀地、身臨其境地體會文意。像故事型的文章,可以邀請學生表演,調動學生積極參與,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課堂教學效果。如有位教師在教《猴子下山》一課時,利用課件創設了“猴子扛玉米”、“扔玉米”、“捧桃子”、“扔桃子”、“摘西瓜”等幾個情境,每出現一個場景時,課件上呈現一些難理解的生字和詞語,引導學生認讀,這樣學生在聽故事中學到知識,在小猴子高興時插入歡快的背景音樂,在小猴子不開心時插入低沉的音樂,學生根據背景音樂也能夠體會出小猴子心情的變化。在情景交融中,學生如臨其境,充分理解小猴子一系列的心理變化。
利用真實情景,幫助學生理解文意。教師可以利用身邊的實物對學生進行引導,理解文意。如有位教師在講授《平平搭積木》一文時,自己帶積木,讓學生直觀地看到積木,繼而根據文章的意思把積木搭成一間間房子,在房子大搭好時問學生這一間誰住,學生回答,依次問答學生理解文章。又如《雨點兒》這篇文章,教師可以在下雨時帶學生真切地感受雨點兒,感受大自然的生動豐富。
2.有效提問,提高效率。
教師在組織教學時,提問是必不可少的環節,適時提問能夠幫助學生開動腦子積極思考,加深對文章的理解。教師提的問題必須經過思考,不是什么問題都有放在課堂上的必要,提問的問題必須是精選出來有必要提問的問題。教師要引導學生思考,在重難點的地方設置問題,以便學生更好地理解文章。
抓重點提問,激發學生思考。在課文教授中課文導入是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導入的方式也是多種多樣的,有圖片導入、音樂導入和復習導入等,而諸多的導入方式中提問式的導入更能激起學生的探究欲。如在《四個太陽》一課時,教師可以提出:“同學們,我們每天能看到幾個太陽啊?”“一個。”“那我們這篇課文的題目是《四個太陽》,作者為什么說是四個太陽呢,這四個太陽分別是什么呢。”學生聽到這樣的問題,就會好奇為什么是四個太陽,就會有更強烈的求知欲和探究欲,學生主動參與學習,課堂就會更輕松自在。這是在導入時的提問,在講解文章重難點時教師要適時提問,幫助學生正確理解文章。如《猴子下山》一文,猴子來到玉米地里看到又大又多的玉米,教師就可以提問:“猴子看到玉米時它是什么心情啊?”“猴子扛著玉米,看到了又大又紅的桃子時,它又是怎么想的呢”“最后小猴子丟掉西瓜也沒有追小兔時,它的心情是什么樣的?”教師依次提問,學生跟隨教師的理解把握小猴子的心理變化,教師最后引導學生“故事告訴了我們什么”,學生答題能夠概括出來,最后教師總結。
3.合理評價,活躍課堂。
新課改下,要求師生關系是和諧的,在教學中要求師生之間相互評價,學生之間互相評價。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對學生的評價尤為重要。教師不經意間的一個認可的眼神、一個簡單的提問都可能使得學生受到尊重,從而激發學習熱情。所以教師不僅要講好課還要對學生及時地進行評價,在學生回答完問題時,教師要巧用評價語言,讓課堂學習氛圍更濃重。一位教師在講《小壁虎結尾巴》時請一位同學讀課文,這位學生朗讀聲音很大,很流利,很有感情。這位學生讀完時,教師面帶微笑真誠地說:“感謝你,把我們帶入了這個生動的故事中,今天你是最棒的,你能帶領大家一起來度一遍嗎?”這位學生滿心喜悅,更自信。教師的評價給了他更大的鼓勵,增強了他的自信心。這堂課的學習氛圍濃厚,學生在老師的肯定中更積極,課堂活躍是必然。
4.讀練結合,提高能力。
閱讀可以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只是一味地閱讀,學生只能在感悟上有所提升,而在知識的掌握上不一定能有大的增長。所以在語文閱讀教學中還要配合練習的部分,讀練結合,落實知識,學生在自己練習閱讀中會遇到教師講過的題型剛好對知識得以鞏固,在遇到陌生題型時,也可以激發學生對新題的探究,拓展學生的思維。尤其是小學生,正是行為習慣養成的階段,教師要引導學生開創思維,無論是對詞語的推敲還是對人物性格、心理的分析,都要準確到位地進行分析講解,還要多加練習。在讀練結合中,逐漸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
閱讀是小學語文的重要部分,而小學又是語文學習的基礎,那么小學閱讀就十分重要。教師要認識到自身的責任,重視小學的閱讀教學,勤思考多探索教學方法,不斷地尋求提高小學語文閱讀的有效性方法,從而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參考文獻:
[1]王麗梅,張立云,趙玲玲.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初探[J].科技創新導報,2013,03:183.
[2]莫莉.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策略[J].湖南第一師范學院學報,2013,04:2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