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艷薇
摘 要: 創設高效小學數學課堂是新課程教學背景下教師追求的目標。新時期,課堂教學方式要不斷進行創新,教師的教學觀念也要不斷更新。小學數學是一門基礎課程,其對學生的發展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在數學課堂上,教師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使學生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幫助學生更好地進行學習,進而提高學生能力,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效率。本文提出創設高效小學數學課堂的幾點教學策略。
關鍵詞: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 教學策略 高效課堂
小學數學是一門抽象性比較強的學科,而小學生正處于由形象思維到抽象思維的過渡階段,如果教師采用千篇一律的教學方式,則學生很可能會因為感到枯燥乏味而失去學習興趣,導致學習效率降低。要改變這種教學現狀,教師就要采用新穎有效的方式進行課堂教學,讓學生產生學習積極性,使其在學習中感受到數學學習的樂趣,進而構建出高效數學課堂。下面筆者結合自身教學經驗與實踐,提出幾點數學課堂的教學意見,為小學數學教學提供參考。
一、關注學生的學習互動情況
師生的有效互動是實現高效課堂教學的基本保證,尤其是對于小學生來說,他們很難將注意力集中到一件事情上,如果教師在課堂上自說自話,而不顧學生的學習情況,那么很多學生便會“身在曹營心在漢”,雖然看上去在聽課,實則心已經跑到了教室外,腦子里想的也是與課堂學習無關的內容,不利于高效課堂的構建。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積極與學生互動,集中學生注意力,引導學生認真地思考問題,以發散學生思維,提高學生解決問題能力。
例如,在教學《位置與方向(一)》時,我就先以自己為例,讓學生說出我前后左右各是什么方位,在學生熟悉了這四個方位后,我便讓幾個學生一起到講臺上,跟隨我的口令做相應動作“左手指東方”、“面向南方”、“向北方一步走”等,這些不規律的指令使得學生都十分地認真做,他們的大腦處于高速運轉狀態,精神也處于緊繃狀態,在這樣的狀態下學生的學習能力會有所提高,他們對知識的接受能力也會有所提高。在充滿趣味而又十分有意義的活動中學生很快掌握了各個方位,提高了學習效率,真正達到了寓教于樂的教學目的。
二、培養學生良好的聽課習慣
人們常說“習慣使然”,可見習慣的重要性。課堂教學主要包括“教師教”與“學生學”兩個方面,在新課程改革的教學理念下,學生的學習要占據主體地位。那么在課堂中,教師就要充分發揮引導作用,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讓學生在課堂上認真聽課,積極思考,并及時記錄重點知識等,從而提高學生學習效率。
聽課是學生獲取知識的主要途徑,教師首先要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聽課習慣。例如,我在教學《小數的加法與減法》時,就先利用學生熟悉的買賣東西情境引入,讓學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感受小數的實際應用,從而端正學生的學習態度,使其認真學習。在課堂教學中,我引導學生思考:小數的加減法計算要注意什么?并為學生出示了幾道特殊的計算題,如8.3-6.45=?,6.45+8.3=?讓學生在做題時認真思考并總結其中規律,從而提高學生的分析與總結能力。在學生知道了小數點的重要性后,我便讓學生在筆記本上記錄下來,即“小數加減法運算時小數點要對齊”,培養學生做筆記的習慣,以便學生在之后的學習中查漏補缺,提高學習效率。
三、巧妙運用信息技術手段
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使得課堂教學形式更豐富,教學內容更出彩。將信息技術應用到小學數學的課堂教學中,可以將抽象的數學知識形象化,降低學生的學習難度,使其更好地收獲知識,提高技能。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巧妙地應用這些信息技術手段,調動學生的感官體驗,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例如,在教學《平行四邊形和梯形》時,我就先讓學生在紙上畫出兩條直線,并讓他們探討這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進而引出“平行”與“垂直”的概念,然后我利用電子白板將學生的探索過程又完整地呈現了一遍,幫助學生梳理知識,使其在腦海中形成結構框架,為之后的學習打下基礎。接下來我便繼續使用電子白板將“繪制已知直線的垂直線”的過程展示出來,并利用多媒體將這個視頻又播放了一遍,讓學生自己觀看與思考。視覺的沖擊使得他們將整個操作過程牢牢地記在了腦海中。學生在練習時都十分積極,課堂教學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綜上所述,創設高效的小學數學課堂需要師生共同努力。在教學中,教師要充分發揮自己的引導作用,積極與學生進行有效互動,關注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情況,培養學生良好的聽課習慣,并巧妙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將學生的學習熱情充分激發出來,使學生從內心里喜歡學數學,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進而實現高效教學。
參考文獻:
[1]吳菁.讓學習知識成為學生的內在追求——淺議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主動學習意識的培養[J].吉林教育,2012(22).
[2]康西成.如何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J].小學時代(教師),2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