婁治家 佟有紅
摘 要: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與素質教育的進步,在課堂中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儼然已經成為一種風尚。多媒體教學技術的使用對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豐富課堂教學內容具有重要意義。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應用多媒體進行教學,進而提高小學數學課堂的教學效率成為目前教師關注的焦點。本文提出幾點利用多媒體進行小學數學教學的策略。
關鍵詞: 多媒體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 應用策略
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與實施促使教師采取多種有效手段進行課堂教學。而數學作為學生在小學階段學習的一門重點課程,提高其教學效率就顯得尤為重要。將多媒體技術應用到小學數學中,可以將數學知識形象化,有助于降低學生的學習難度,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從而提高小學數學教學有效性。下面我結合自身教學經驗與實踐談談看法,為小學數學教學效率的提高提供參考。
一、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興趣
充滿強烈的好奇心與求知欲是小學生的共性,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小學生的這一特點,在數學教學中為學生創設恰當的問題情境,將學生帶入學習氛圍中,使其充分發揮自己的潛能,在思考與探索中找到問題的答案,從而增強學生的學習信心,激發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
例如,在教學《平移與平行》時,為了讓學生對平行有深入理解與認知,我就先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汽車行駛后在路上留下的車輪印,然后讓學生說一說“如果車子一直這樣向前開,那么車輪印會是怎樣的?”(引導學生說出這兩條線之間的距離相等)然后我便引出平行線的概念,并提問:“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許多與平行線有關的例子,同學們積極動腦,想一想、說一說吧?”通過這樣的提問讓學生說一說生活中應用到平行線的例子,增強學生認知。學生就說出了像“棋盤、五線譜、房子”等。接下來我讓學生在紙上畫出平行線,并用紙折出平行線,讓學生思考:“這兩條折痕有什么關系?”進一步引導學生得出平行的概念,強調平行線互相平行的特點。這樣的教學模式使得學生在課堂上都積極地思考問題,有效地增強了學生的學習效果。
二、巧設教學過程,實現愉快教學
課堂教學是學生收獲知識的主要渠道,教師要巧妙設計課堂教學的內容與形式,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從而讓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發揮主觀能動性,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學習中的主人,實現高效教學、愉快教學。應用題一直是小學數學教學的重點內容,其中的相遇與追擊問題、植樹問題等都是學生學習中的難點。在傳統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只能通過畫草圖的方式講解,這樣的教學形式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在新時期的教育背景下,教師可以巧妙地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其生動直觀的圖像可以讓學生在感官的帶動下更好地投入到思考分析中。
比如在相遇問題中,教師僅僅說兩人相向而行、相背而行,學生會覺得有些混亂,我在教學這部分時,就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了一個小視頻:“甲乙兩人分別從兩地同時出發,甲從商店出發往學校走,乙從學校出發往商店走,甲乙兩人在路上的一個公園門口相遇,這時視頻中會顯示出兩人的行走時間。”我還利用閃爍的紅色字體標注出“相向而行”,這樣生動形象而直觀的教學過程既讓學生掌握了知識,又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無形中培養了學生將抽象文字具象化的能力,有助于學生空間思維與邏輯分析能力的發展,真正實現了愉快教學。
三、突破教學難點,提高教學效率
數學是一門抽象性與邏輯性都十分強的學科,教師在教學中不僅要讓學生學到數學知識,還要著重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利用多媒體進行數學課堂教學,可以將抽象的數學知識生動形象地展示出來,讓學生通過視覺感受理解數學問題的本質,從而有助于學生突破學習的重點與難點,提高學生學習實效。
例如,在教學長方體時,大部分學生由于空間思維能力不強,無法判斷出長方體展開與折疊后會形成什么樣的圖形,導致學生在課堂上學習積極性不高。我在教學這部分內容時,就利用多媒體播放視頻,讓學生在觀看視頻的同時隨之操作,學生一邊觀看視頻,一邊在腦中想象思考,一邊動手操作,將長方體進行展開與折疊,在視覺沖擊下與學生的實踐中,他們對立體圖形有了新認知,從而有效突破了學生學習中的難點,提高了學生學習效率。
總之,將多媒體技術應用到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可以有效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學習效率。作為小學數學教師,我們在數學教學中要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的優勢,為學生創設恰當的問題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巧妙設計教學過程,實現愉快教學;并幫助學生突破學習中的重點與難點,進而提高教學效率。在新課程改革的教育教學背景下,教師要不斷在實踐中創新,采用新穎有效的方式進行教學,進而提高課堂教學實效性,促進學生發展。
參考文獻:
[1]劉紅俠.淺析信息技術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2(36).
[2]姜素玲.激發協同提升——信息技術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作用[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