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耀君++李華
摘 要:現代社會形勢對創新創業型人才的需求越來越迫切,對高校人才培養模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更好培養符合社會需求的創新創業人才,建立此類人才的科學評價體系十分關鍵。結合社會人才需求實際,構建創新創業人才評價指標體系框架,并對各指標進行了詳細分析說明。
關鍵詞:創新創業人才;評價指標;知識水平;心智素質;能力結構
中圖分類號:C961;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6)23-0003-02
國家中長期教育規劃綱要指出:我國高校學生適應社會和就業創業能力不強,創新型、實用型和復合型人才緊缺。長期以來,盡管各級部門實施多種優惠政策和措施積極推動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各類高校積極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打造創新創業型人才,但可以說,我國創新創業人才培養還處于發展的初期,對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有關的眾多問題亟待從理論和實踐上予以探索。在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中,如何評價選拔創新創業型人才,是最為關鍵的問題。因此,對創新創業人才評價體系的構建至關重要。結合目前社會人才需求實際,其對于創新創業人才的評價主要從三個指標進行,即知識水平、心智素質和能力結構。知識水平包括專業基礎知識、專業相關知識、創新創業專業知識;心智素質包括身體素質、品德素質、文化素質、心理人格素質;能力結構包括洞察力、決策力、執行力、學習力、領導力、抗風險能力。
一、知識水平
個人經過高校的系統培養,所擁有的知識豐富程度是實現創新創業的充分條件,但并不是必要條件。個人的知識越豐富,知識面越廣,知識結構越合理,則其創造力就越大。對于創新創業人才的知識水平,要包括三個指標。
(1)必須具備自己所學專業培養計劃中所要求的專業基礎知識。這類知識因不同的專業領域要求而異,如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必須具備的是理論經濟學、應用經濟學等與國際經濟與貿易有關的相關知識,諸如國際貿易理論與實務、外貿應用文寫作、國際貿易法律、國際市場營銷、報關理論與實務等等眾多課程中所要求的知識體系。
(2)與所學專業相關的知識。對于國際貿易專業人才來說,主要是指如法學、哲學、文學、歷史學、藝術、心理學等人文社科類的知識,必須熟悉和了解市場、社會和企業等內外部環境的法律法規及其運行機制,尤其要熟悉公司法、稅法、國際商法,以及諸如國際貿易中所可能遇到的產品相關的如物理、化學等知識。
(3)如何實施創新創業的基礎知識。即必須學會如何實施創業管理、如何創建企業等相關的知識,這里知識以“創業學”課程為主導,還輔之以“市場營銷”“企業戰略管理”“商務溝通”等課程中的知識,總之,這類知識考察創新創業人才是否具有正確的市場觀念、競爭觀念、效益觀念、人才觀念。
二、心智素質
心智素質是個人創新創業過程中必須具備的輔助性條件,若缺乏這些素質,即使具備再強的能力,也無法獲得創業的成功。主要通過四個指標予以評估。
(1)身體素質。其中包括個人的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兩方面,良好的身體素質是創業的基礎,沒有健康的體魄和充沛的體力和精力,擁有再豐富的知識和創業機遇都難以付諸實踐,或至少會影響到創新創業能力的正常發揮。
(2)品德素質。包括個人的思想道德品質、政治素養、法制意識、誠信意識、合作意識等。現代社會需要的是德才兼備的人才,要求人才除了具備創造財富的專業技能和才華外,還必須具備作為一個企業創辦者和管理者所必須擁有的使命感、社會責任感、危機感、正義感和良好的合作意識等。盡管實現“利潤最大化”是企業應當追求的目標,但“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再優秀的人才在創新創業過程中也是社會的一分子,必須在國家法律制度框架的約束下開展創新創業活動,必須遵守誠實守信的商業規則。個人應當具備良好的團隊合作精神,做到個人利益和團隊利益相結合,做到團隊中的個人利益實現互補才能達到整體效益最大化。要成功的創新創業,要有主動遵守國家法律規章制度和商業規則的道德意識,主動實現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有機統一,這樣才可能在共贏中實現永續經營、不斷成功。
(3)文化素質。文化素質指人們在文化方面所具有的較為穩定的,內在的基本品質,表明人們在這些知識及與之相適應的能力行為,情感等綜合發展的質量、水平和個性特點,主要考察人才的基本文化修養以及文化觀念等。文化素質更多的是指個人將自己所接受的人文社科類的知識通過語言或文字的表達體現出來的綜合氣質或整體素質。其一,語言表達能力。這種素質一方面表現為個人口頭表達自己思想觀點的能力;另一方面表現為利用書面文字敘述論述觀點的能力,體現了創新創業人才對外界事物的認知程度和反映程度,以及其洞察力和邏輯思辨能力。其二,溝通技巧。這是創新創業人才必不可少的素質要求。創新創業人才會面臨很多需要獨當一面的場合,需要親自在實踐中與他人溝通和交流、與他人共事和相處。尤其是國際貿易人才,還面臨著跨文化的交流活動,這對創新創業人才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心理人格素質。個人的心理人格一般包括人的各種心理過程、認知能力、行為動機、情緒反應、人際關系、態度信仰、道德價值、審美情趣等人格構成要素,這些特征在處理各種問題中的外在體現就表現為心理人格素質。這種素質能反映個人在遇到復雜問題或面對個人利益、他人利益、國家利益,面對公平與公正問題等場景時對問題的處理態度與方式。創新創業人才在從事經營管理活動過程中,若缺乏健全的心理人格素質,是很難做出科學抉擇和正確選擇的。所以,在人才培養過程中,鍛煉學生健全的心理人格素質是很重要的目標之一。
三、能力結構
創新創業人才相比一般的畢業生而言,應當具備更完善的能力結構,所以從能力結構來說,應當賦予其更高的評價標準和要求。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予以考察。
(1)洞察力。洞察力是人們對個人認知、情感、行為的動機與相互關系的透徹分析,敏銳洞察力在尋求商機和科學發現等創新行為中具有極為重要的作用。創新創業人才的這種能力全靠書本知識是無法形成的,它是一種內在本能,需要經過長期商業實戰的磨煉,日積月累才能形成。高校在人才培養過程中,通過理論教學學習,掌握經濟學、管理學、法學等各學科理論知識,并輔之以實踐教學,培養自己對宏觀微觀經濟形勢以及各種商業環境深刻把握和分析的能力,給自己的商業實踐活動奠定理論基礎。個人在學習過程中一方面要積極參與學校提供的實踐教學、案例教學等教學環節;另一方面必須在學校規章允許的范圍內自己尋求參與社會實踐機會,做到理論學習與實踐運用的真正結合。
(2)決策力。決策能力是管理能力的核心部分,實踐證明,創業者決策力的大小會受到決策空間、決策效率、決策理念等多因素的影響。決策空間的大小決定了創業者視野的開闊度、思維的開放度,若決策空間小,思維受到方方面面的制約,就不可能做出高品質的決策。由于市場機會稍縱即逝,在決策中即使創業者洞察力再強,思維空間再大,但卻因優柔寡斷缺乏決策效率,因墨守成規缺乏科學的決策理念,同樣無法獲得創業發展的最佳時機。對于創業者而言,必須具有收集、處理、分析信息的熟練技能,善于捕捉來自社會生活各個方面的信急,以獲得感知,經過科學分析,進而形成理性思維,根據客觀情況作出決策,具有高瞻遠矚的能力。這是創新創業人才應當具備的核心能力。
(3)執行力。這一能力考察創新創業人才貫徹企業戰略意圖,完成預定目標的操作能力,這是把企業戰略、規劃轉化成為效益、成果的關鍵。對于創新創業人才來說,其執行力不僅要求具有積極完成任務的意愿,能做到按時按質按量地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務,還必須具有創造性地完成任務的能力。事實上,也就是個人將所學的專業理論知識創造性地運用于實踐進行分析、研究和解決實際問題。
(4)學習力。學習力是指“一個人學習動力、學習毅力、學習能力的總和”。表現為人們獲取知識、分享知識、使用知識、創造知識、提升自身,推動社會發展、進步的能力,它能動態地衡量創新創業人才綜合素質高低與競爭力的強弱。其中,學習動力、學習毅力和學習能力缺一不可,只有三者都具備了,才能真正符合競爭社會學習的要求,不被社會所淘汰。
(5)領導力。創新創業人才的創業活動要實現持續發展,具備較強的領導力才是成功的關鍵要素。在創業者樹立科學的企業發展目標的前提下,更重要的表現為其在指揮、帶領、引導、鼓勵自己的團隊為實現目標而努力的過程。個人的領導行為和能力必須得到團隊成員的敬佩、認同和服從才能獲得成功,取得良好績效。這就要求創新創業人才不僅要具備豐富的專業知識,還必須具備正直、公正、恒心、進取等等優秀的人格品質,提高自己的凝聚力,從而擴大其追隨者隊伍。作為一名合格的領導者,還必須具備科學實用的人才觀,應當具有培養、選拔和使用人才的慧眼與魄力,這是形成核心團隊的重中之重。
(6)抗風險力。創業者一般都是第一次開展創業,難免會畏手畏腳,害怕失敗。風險往往與收益成正比,所以對于創業者來說,必須具有冒險精神,才能及時抓住獲得成功的機會。與此同時,創業中的經營風險隨時可能發生,創業者在面臨風險的時 候,只有做到處變不驚,沉著應對,及時總結,科學應對,才不會因害怕風險而錯失良機。對于創新創業人才來說,如果不具備管理風險、控制風險和規避風險的能力和正確態度,是無法在創業活動中獲取收益的,所以,必須具備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也 就是抗風險能力。
參 考 文 獻:
[1]辛濤,黃寧.高校復合型人才的評價框架與特點[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08(06).
[2]胡旭微.經管類創新創業人才素質能力知識結構研究[J].江西教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04).
[3]李紅光,楊晨.高層次人才評價指標體系研究[J].科技進步與對策, 20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