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周 孫繼芹
摘 要: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完善,中國的各類企業得到迅速發展;但企業管理的內在缺陷也逐漸呈現,企業文化建設的缺失成為影響企業發展的重要因素和突出問題。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我國企業要想成功地持續發展,在全球市場的角逐中取勝,還有賴于能給企業帶來無限生機的企業文化。如何根據我們的現實環境形成有中國特色的企業文化,需要從理論上加以探討。
關鍵詞:企業文化;企業管理;重要性
市場經濟深入發展的實踐,日益向人們揭示出一個企業成功與持續發展的真諦:企業文化占有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目前,大多數企業對企業文化建設仍停留在粗線條、淺層次的階段,對企業文化的概念、特點、意義的認識還比較模糊。加強企業文化建設對于提高企業的管理水平,發展國民經濟,乃至對整個社會文化的發展都有著重要的意義。
1 企業文化的內涵
企業文化是在一定的社會經濟條件下通過社會實踐所形成的并為全體成員遵循的共同意識、價值觀念、職業道德、行為規范和準則,是一個企業或一個組織在自身發展過程中形成的以價值觀為核心的獨特的文化管理模式,具有延續性的共同認知系統和習慣性的行為方式。
企業文化是企業的價值系統,是在組織各個層面得到體現和傳播,并被傳遞到下一代員工的企業的運作方式。具體來說,企業文化是指一個群體在解決其外在適應性與內部整合的問題時,所學到的由群體自身發明創造的一組基本假定類型,因為這些基本假定類型能夠發揮很好的作用而被視為有效,由此被新的成員所接受,并作為處理相同問題時如何去知覺、思考及感覺正確方法。
2 國內企業文化建設存在的問題
企業文化發展規劃與企業發展戰略仍然存在表里不一的現象。企業文化建設雖然成立了專門的組織機構.制定了中長期發展規劃.但文化發展規劃與企業發展戰略沒有形成完整的統一,二者相互促進的作用不強。
在組織管理方而仍然存在單打獨斗的現象,沒有形成黨政工團齊抓共管的格局,許多職能部門沒有將企業文化的理念滲透到企業管理中,文化理念缺乏生命力。
文化理念缺乏制度落實。提煉發布的企業精神、企業理念仍然停留在淺表層次上,停留在“寫在紙上”、“掛在墻上”階段,缺乏完善的制度加以督促和落實,制度監督考核乏力。
企業文化創建載體缺乏創新性。創建載體是企業文化理念落實和傳播的重要渠道和途徑,活動載體應該隨著企業的發展不斷創新,才能起到吸引人、感染人的作用,達到較好的效果。
以人為本的情感管理有待加強。企業雖然始終堅持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重視為員工辦實事、辦好事,但在以價值觀引導員工,以激勵機制和情感管理激發員工潛能,激發員工主動性和創造性方而仍需加強和改進。
3 企業文化在企業管理中的作用
(一)企業文化引領企業和員工行為的形成
由于企業文化表明了企業的追求和信念,企業提倡什么、推崇什么都隱含在文化的信息中,因此,每個成員都能從中體會到企業對自己的要求和期望。企業正確的戰略決定應建立在對自身文化全面認識的基礎上。一般來說,與現有企業文化不一致的戰略往往難以貫徹實施,因為它與人們共同擁有的價值觀念和行為方式相抵觸,這就不易為人們所接受。
(二)企業文化促進企業核心能力的提高
建立優秀的企業文化不但是企業管理創新的必由之路,也是完善和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重要途徑,而且還是建立企業核心能力的基礎,是實現企業核心能力可持續發展的動力源泉。企業文化孕育企業的核心能力,而且企業文化的發展推動核心能力的成長,通過企業文化提高團隊精神,鼓勵企業創新,進而構筑和提升企業的核心能力。
(三)企業文化增強企業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企業文化對群體的整體激勵作用主要表現在它的凝聚功能上。也就是說,企業文化能產生整合作用。企業文化有利于增強企業成員的同質性,即共同目標與共同利益的一致性,促使企業全體成員把實現企業的目標作為自己應盡的職責,形成協調一致的群體行為。這既能形成較好的合作關系,同時又有利于減少摩擦,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使成員之間相互吸引,感情融治,滿足個人的社會心理需求,提高對企業的歸屬感和向心力。
(四)企業文化推進企業的和諧發展
人生的大部分時問都是在工作場所度過的,因此,工作單位對人的社會化具有特別重要的影響。一般來說,個人在企業內的社會化主要是指適應企業文化的過程。從企業的角度來說,成員的社會化是企業及其文化得以延續的途徑。因為人既是勞動主體,又是文化載體。任何一個企業都會通過種種方法,力圖促使它的每一個成員發展為符合企業要求的人,當一個企業擁有濃厚的企業文化氛圍時,所有員工都能通過文化的傳播和帶動團結一致、互相支持、共同進步,從而對企業的發展直接起到積極促進作用。
4 如何建設企業文化
(一)必須堅持以人為本,才能注入生命力
無論企業戰略怎樣調整,企業內外環境怎樣變化,以人為本都應該而且必須是企業文化建設永恒的主題。堅持以人為本,要把企業人力資源視為企業最寶貴的資源,要把發揮人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當成提高企業經濟效益、增強企業活力的動力源泉。[2]要充分尊重人、關心人、愛護人,為每一位員工提供參與決策、參與管理、發揮才干的公平機會。在企業內部應當形成一種良好的人際關系,把價值的認同、目標的共識、心靈的溝通和感情的交融,作為形成企業凝聚力,提高員工責任感、自豪感和使命感的重要手段。
(二)在借鑒國外先進企業文化的同時,吸收中國傳統文化精粹
國外企業文化發展已有幾十年的歷史,其中充滿積極進取的競爭意識,很多內容值得我們借鑒。在構建中國企業文化時,既要借鑒國外先進的企業文化,更要吸收傳統中國文化的精華。在目前價值觀呈現多元化的現實生活中,如何面對傳統文化中的義利觀至關重要。企業不是慈善機構,也不是政府部門,只有贏利才能生存和發展。但同時企業又是一種社會組織,其行為必須符合社會發展和社會利益的要求。誠信是中國企業道德的核心,現代企業的價值觀也應是義利并重。
(三)確立企業精神是關鍵
企業精神是指企業基于自身特定的性質、任務、宗旨、時代要求和發展方向,并經過精心培養而形成的企業成員群體的精神風貌。要通過企業全體職工有意識的實踐活動體現出來。因此,它又是企業職工觀念意識和進取心理的外化。企業精神是企業文化的核心,在整個企業文化中居支配地位。企業精神以價值觀念為基礎,以價值目標為動力,對企業經營哲學、管理制度、道德風尚、團體意識和企業形象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可以說,企業精神是企業的靈魂。企業精神通常用一些既富于哲理又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便于職工銘記在心,時刻用于激勵自己;也便于對外宣傳,容易在人們腦海里形成印象,從而在社會上形成個性鮮明的企業形象。
企業文化決定了企業的走向,決定了企業成就的高度,而企業管理的執行決定了企業文化的貫徹和傳承,保證了企業運作的協調順暢。企業文化作為企業管理的一種新理念,越來越受到企業重視。中國企業要在紛繁復雜的市場經濟運行中求得生存和發展,必須更新經營理念和管理方式,注重企業文化戰略的實施,從而不斷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才能躋身于國際一流企業之列。
參考文獻
[1]弭帥. 國有企業文化建設路徑分析[D].吉林大學,2014.
[2]顧越英. 企業文化在現代企業發展中的作用[J]. 中國流通經濟,2011,10:73-76.
[3]金愛蘭. 新時期企業文化建設的思考[J]. 鐵道經濟研究,2013,Z1:46-48.
[4]古繼寶,李妍. 企業文化的激勵功能及其對員工工作滿意度影響研究[J]. 管理學報,2009,09:1274-1278.
[5]何歡. 基于員工歸屬感的企業文化建設研究[D].武漢紡織大學,2013.
[6]林峰. 中國企業管理文化研究[D].首都經濟貿易大學,2008.
作者簡介
陳周(1994-),男,江蘇鹽城人,碩士,南京工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孫繼芹(1989-),女,山東泰安人,碩士,南京工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