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大洋
摘 要:非關稅壁壘具有靈活性高、隱蔽性強、效果更直接等特點,已成為近年來國際社會貿易保護主義措施中的重要手段,嚴重影響了我國對外出口。本文通過對非貿易壁壘概念、種類、特點等方面的研究,分析了其對我國外貿出口的影響并提出了應對措施。
關鍵詞:非關稅壁壘;特點;應對
近年來,隨著國際經濟增長動力不足,全球需求萎縮,一些國家貿易保護主義有所抬頭,其目的在于保護國內產業,限制其他國家對本國出口。非關稅壁壘在限制進口、保護國內市場方面的作用不斷加強,成為國際社會關注的焦點之一。相對于關稅手段,非關稅貿易壁壘靈活性高,隱蔽性強,已成為貿易保護措施中的重要部分,不利于國際貿易特別是我國對外貿易的增長。
1 非關稅壁壘含義、成因及主要種類
非關稅壁壘含義較為寬泛,一般來說是指一國政府通過除關稅之外的手段,對本國外貿進出口,特別是他國對本國進口進行管控和調節的措施。非關稅壁壘一般用來限制進口,但隨著經濟全球化和國際貿易不斷發展,逐步演變為國際貿易談判中的重要砝碼。非關稅壁壘主要包括綠色壁壘、技術壁壘、數量限制、資金限制等。
1.1 非關稅壁壘的現實成因
隨著全球貿易的不斷發展,各國關稅較早期均出現較大幅度下降,很難成為調節一國對外貿易的有效手段。世界各國政治經濟發展的不平衡現象日益嚴重,為控制對外貿易,加強對國內產業的保護,各國紛紛采取非關稅壁壘措施。隨著70年代經濟危機的爆發,各國均提高了對非關稅壁壘的使用頻率和強度,以達到保護本國脆弱產業,限制進口的目標。
進入21世紀以來,特別是2008年經濟危機過后,越來越多的國家采取貿易保護措施,加強非關稅壁壘的的使用,非關稅壁壘也朝著更加隱蔽,更加政治化的方向轉變。隨著非關稅壁壘由防御性的保護政策發展到歧視性的外貿政策,使得我國迅速崛起的外貿行業面臨著更多更大的挑戰,我國應對非關稅壁壘高度重視,積極應對,以保護我國外貿行業的有序健康發展,實現經濟的持續增長。
1.2 非關稅壁壘的種類
綠色壁壘
綠色壁壘是指各國為了保護本國市場,以保護環境和保護國民健康為由,通過帶有歧視性、針對性的技術、安全標準和衛生標準對進口的產品進行限制。如若達不到規定標準進口國有權對貨物進行扣留、退回、銷毀、索賠等。
技術壁壘
技術壁壘是指強制性或非強制性確定商品某些特征的技術法規或技術標準,以及在檢驗商品是否符合這些技術法規或技術標準的認證、審批或試驗程序中所形成的貿易障礙。
數量限制
數量限制主要包括:
進口配額制:進口國在一定時期內對特定國家某些商品進口數量或金額設定上限。
自動出口限額制:出口國在一定時期內某些商品對特定國家出口規定上限。
進口許可證制:進口國對特定國家某些商品實行的進口許可制度,無許可證不得進口,但一般都有有效期的規定。
資金限制
資金限制主要包括:
外匯管制:政府通過頒布法令法規,不允許本國貨幣兌換外幣。
進口押金制:客觀上增加了進口商的資金負擔,從而限制進口。
2 非關稅壁壘的特點
2.1 靈活性高
相較于關稅手段,非關稅壁壘靈活性更高。一國政府須通過立法程序設定稅率,且一旦設立后,稅率要有一定的延續性,調整稅率需要繁瑣的法律程序。而非關稅壁壘措施可通過行政手段來制定,能夠針對特定國家的特定商品,實施簡便,調整靈活。
2.2 限制進口效果更直接、更明顯
相較于關稅手段,非關稅壁壘限制進口的效果更明顯。關稅手段通過提高進口商品價格,為本國同類商品創造價格優勢,間接限制進口。而如進口配額等的非關稅壁壘措施,直接對進口商品的金額和數量設定上限,在限制進口方面更直接、更有效。
2.3 隱蔽性強
相較于關稅手段,非關稅壁壘的隱蔽性更強。關稅稅率需對外公開,進口商可提前了解預作準備,而非關稅壁壘可以打著“合理和科學”的旗號,制定繁瑣復雜的標準和程序,甚至部分規則可以不公開,提高外國商品進入本國市場的難度,使出口國難以區分,不易應付。
3 非關稅壁壘對我國外貿和國民經濟造成的嚴重影響
3.1 出口成本高漲,出口增長降速
以非關稅壁壘中的綠色貿易壁壘、技術貿易壁壘等為例,部分國家通過苛刻的環境技術等標準,限制我國商品的進入,阻止我國相關產品進入他們的市場,參與公平競爭。同時,為了達到進口國的環境標準,我國出口商不得不增加有關環境的檢驗、測試、認證等手續,增加生產成本。我國對外出口產品一直存在產量大、產品雷同、附加值低等問題,在非貿易壁壘影響下,我國出口商為搶占國際國際市場份額,不得不以降價作為換取商品出口的條件,出口商往往大打價格戰,惡性競爭,導致出口商品價格急劇下跌,致使商家無利可圖,也使得外國對我國的反傾銷調查增多,加劇了我國本來就已經困難的出口局面。其中以紡織品為代表的勞動密集型行業和原材料為代表的初級產品行業受害最為嚴重,嚴重損害了商家和產業工人的利益。
3.2 沖擊我國外貿產業,影響我國經濟發展
在全球經濟增長動力不足,需求持續低迷的情況下,部分國家加強對本國對外貿易的保護,使得我國出口產品的增速呈下降趨勢,并在不同國家遭遇不同程度的抵制,其中非關稅壁壘扮演了重要角色。當下,對外貿易仍是拉動我國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部分國家采取的單方面的非關稅壁壘,限制外國產品,特別是勞動密集型產品和初級產品的進口,嚴重惡化了我國產品的出口增速,縮小了我國出口產品的市場范圍,間接拖慢我國經濟增長。
3.3 影響進出口方貿易關系
我國作為勞動密集型產品和初級產品的出口大國,近年來受綠色壁壘和技術壁壘影響嚴重,由此引發的雙邊或多邊的貿易摩擦也不斷增長。中國主要的對外出口國仍以歐、美等發達經濟體為主,其技術和環保標準較高,對我企業出口造成了較大影響。而歐美發達國家經過多年的發展,形成了適應其本國產業形態和發展方向的自由貿易區域,以技術條件和環境標準為由將區域外的產品排斥在外,導致我國企業損失了較大出口市場,這損害了雙方正常貿易關系和其他方面的合作,導致貿易保護主義增長,各種形式的貿易保護措施如反傾銷案層出不窮,甚至某種形式的“貿易戰”也時有出現,不利于各方經濟發展。
4 破解非關稅壁壘的措施和方法
4.1 建立政府、行業協會、企業聯動機制
建立政府、行業協會、企業的聯動機制,為應對非關稅壁壘打下基礎。從國際上來看,應對非關稅壁壘,需要政府、行業協會和企業的共同努力。政府應該主動發揮作用,在多雙邊磋商和談判中關注非關稅壁壘問題,力爭打掉對我國不利的非關稅措施,同時引導行業協會和企業,形成一套完整的問題預警、信息傳導、實施應對的體系。行業協會作為政府和企業紐帶,應發揮好集體力量,幫助生產者協調出口價格,減少我國產品壓價競爭現象,并向企業和進出口商提供信息和咨詢,建立有效的應對預警機制,建立健全風險防范機制,充分發揮中介組織在市場信息方面的優勢,協調政府、行業協會和企業聯動,使企業更好地應對非關稅壁壘。
4.2 發揮企業主體作用,積極應對非關稅壁壘
作為應對非關稅壁壘的主體,我國企業應開展有針對性的斗爭和上訴,對相關產品在目標國可能遭遇的非關稅壁壘提前準備,向歐美發達國家學習解決非關稅壁壘問題的相關經驗,并充分利用WTO的規則和國內外法律法規來保護自己的正當權益。企業應切實提高對非關稅壁壘的重視程度和應對信心,在對以往應對案例深入分析和積累的基礎上,結合行業、企業具體情況進行深入咨詢,設計最佳的應對方案,利用國際規則和慣例合理規避非關稅壁壘。
4.3 提高出口產品質量,增強出口企業綜合實力
隨著經濟全球化和我國經濟不斷發展,我國外貿出口企業在不間斷的國際競爭中提高了企業實力和產品質量。但不可否認的是,我國外貿企業重視短期效益,忽視長期規劃,出口產品初級化、模仿化等問題一直存在,客觀上給進口國以技術、環保等名義為由實施非關稅壁壘提供了條件。長久以來,作為世界工廠,我國自發達國家承接大量淘汰產業,技術含量低,對環境污染重,導致我國產品的技術含量低、高耗能、高污染,無競爭優勢。為此,我國外貿企業不妨轉變思路,一方面積極應對非關稅壁壘,一方面以此為契機主動開展企業合作甚至兼并收購,擴大企業規模,增強技術創新,加大研發投入,提高企業技術水平和競爭力,以國際標準提高出口產品質量和附加值,以更好的應對國際市場競爭。
4.4 積極參與國際規則制定,改革外貿體制
長久以來,世界的經貿體制是歐美發達國家利用自身的政治經濟優勢指定的有益于其自身的游戲規則,我國要增加在國際組織和國際事務中的話語權,以爭取建立起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關系,改善日益惡化的外貿環境,利用各種經貿談判,更積極的參與國際貿易規則制定,減少歐美國家的各種非關稅壁壘措施,爭取到有利于我國外貿行業健康迅速發展的環境。同時,深化經貿體制改革,建立起適合我國國情的經貿體制,進一步減少此領域的國家行政管理,建立起主要依靠市場調節的進出口體制。
5 結語
目前,國際貿易壁壘以反傾銷、貿易壁壘等方式取代了關稅壁壘,繼續對我國對外貿易產生嚴重影響。對此,我們應該進行積極分析和研究,提出相關建議和對策,為政府、行業和企業決策提供參考,確保我國對外貿易繼續保持增長,為對外貿易營造良好環境,促進我國外貿行業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李端.綠色貿易壁壘對我國外貿的影響和對策[J].經貿論壇,2010,(7):81.
[2]王金南.綠色壁壘與國際貿易(第二版)[M].北京:中國對外經濟貿易出版社,2002,22-23.
[3]蔣德恩.非關稅措施[M].北京: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2006,5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