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國內金融行業對投資與理財等金融人才的需求總量迅猛增加,人才供需結構性矛盾也日益突出。財經類高職院校所開設的投資與理財專業就應該針對這一人才需求形勢,不斷調整和優化自己的人才培養模式與策略,突出特色,保證和提升人才培養水平,積極培養數理分析型、市場營銷型、實踐應用型相結合的復合應用型投資與理財人才。
關鍵詞:財經類高職;投資與理財;人才培養
1 高職投資與理財專業人才的行業需求現狀
在當今社會財富高度證券化,各個行業都已離不開投資與理財思維和技術的運用,更離不開投資與理財的人才。投資與理財專業人才就是將工程的思維、方法和高新技術引入到金融領域,綜合運用各種工程、信息方法,及時設計、開發和實施新型的、有針對性的金融產品,創造性地解決各種投融資問題,向客戶提供個性化的投資與理財方案。很多高職院校所開設的投資與理財專業,近20年來在我國取得較大發展,但也存在著一些問題與不足。例如,教育脫離金融市場實際,不能緊跟國際水平與潮流,人才質量不能符合實踐需要,教育規模跟不上投資與理財行業的前進步伐,導致許多金融機構至今不得不承擔許多本應由院校教育完成的社會化工作。
2 行業需求背景下高職投資與理財專業人才的要求
1、較為扎實的理論與實踐知識
高職投資與理財專業所培養的人才首先必須要有扎實的理論與實踐知識,也就是要掌握本專業必須的文化基礎知識、法律知識;掌握投資與理財行業所必須的職業基礎知識和專業知識;掌握財務、投資、理財、金融管理方面的實踐知識;熟悉我國關于財務、金融管理的方針政策和法規,以及相關的國際法規和國際慣例。
2、較強的投資市場分析能力
隨著證券市場的開放,浮動傭金制的實施、券商競爭的加劇,證券行業的利潤會越來越小。為了自身的生存和發展,證券公司必然要采取措施壓縮人員成本、提高創收能力。但是,目前國內證券公司中真正具有市場開發能力、能夠為公司增加收入的員工,其實是非常缺乏的。證券公司對于既能夠開發新客戶,又能夠為這些客戶提供服務的客戶經理,需求是非常巨大的。同時,證券市場進一步迅速發展,投資者不但需要客戶提供股票方面的信息,而且更需要客戶經理能夠提供個性化的理財服務,經紀人服務的內容也將發生重大變化,從僅僅提供股票信息轉變為能提供存款、債券、基金、股票、外匯和期貨等個性化的專業服務。據 統計,2014年香港最高年薪的證券公司經紀人年薪超過一個億,收入大部分來源于為客戶提供投資與理財服務。
3、較強的人際交往能力、溝通協調能力和市場開拓能力。
客戶的多樣性決定了投資與理財的個性化特點。而個性化的投資與理財服務要求投資與理財業務的從業人員在精通各種投資與理財專業知識的同時,必須具有豐富的溝通技巧和客戶管理能力。從業者在執業過程中,依據專業知識,與客戶進行廣泛的溝通,分析研究客戶投資與理財目標與財務狀況,在充分商討、磋商的基礎上進行獨立的職業判斷,提出投資與理財建議與方案。這就要求執業者具有較強的人際交往能力與客戶關系管理能力。同時,鑒于目前我國投資與理財業務尚處于起步階段,市場開拓能力的強弱將關系投資與理財業務的份額以及專業人才的職業發展。
4、較為良好的心理品質
許多經濟學家在研究投資活動過程中發現,微觀經濟學和金融學的許多模型,不能很好解釋和預測現實生活中的投資活動,是感官影響了對事物的認識。投資者的心理特征具有相當的穩定性,同時也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因此,我們可以在一定范圍內對自身和他人的行為進行預測和調整,也可以通過改變內在和外在的因素實現對投資行為的調控。每個人面對壓力都會經歷沖擊階段、安定階段和解決階段。交易員應對壓力的策略應該是減輕不適感。將原有每天必須獲取盈利的不合理觀念改變為追求每周盈利或者一段時間總量盈利的觀點,降低不適應市場變化的狀況。從業人員需要良好的心理素質,才能在行業中生存和發展。在歷次的股災中,有少數從業人員因為不能承受壓力而放棄自己的生命,這是投資從業人員心理品質不高的表現,也是該職業不同與其它職業的巨大職業風險。
3 行業需求背景下高職投資與理財專業人才培養的路徑
1、努力建立合理的課程體系
高職投資與理財專業的課程設置應細分為公共基礎課、職業技術基礎課、職業方向限選課、任意選修課四大模塊。其中公共基礎課是加強學生的基礎理論知識教育;職業技術基礎課是奠定學生將來從事本專業具體工作的理論基礎;職業方向限選課是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和職業技能。在該模塊中,學生有金融、證券與期貨、保險和企業理財四個方向可供選擇;任意選修課是開拓學生的知識面和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為學生的將來發展打下基礎。學生在校期間必須修完四個模塊所規定的學分才能畢業。①公共基礎課:兩課教育、藝術教育、形勢、就業及人文素質、體育、計算機應用基礎、英語、高等數學。②職業技術基礎課:會計學、西方經濟學、證券基礎知識、金融基礎、Excel、市場營銷、證券投資分析、金融產品營銷、管理學、財政與金融。③職業技術方向限選課:期貨理論與實務、保險理論與實務、客戶服務、家庭理財規劃、個人理財規劃、稅收籌劃、風險管理、財務管理。④職業技術任選課:專業英語、財經應用文、國際金融、會計電算化、稅法、審計。
2、加大實踐課程比例
為使培養對象達到規定的標準,成為合格的高級應用性人才,要求學生既掌握專業理論知識,又掌握實務操作技巧,并將兩者有機結合起來,同時還必須有良好的動手操作能力。因此,對原教學模式下的理論課程體系結構必須進行大幅度調整,基礎理論要以“必須”、“夠用”為度,加大實踐課程門數和課時量,優化課程結構,體現應用性、整合性和先進性。實踐課程的教學要充分體現出時代專業特色,應建設投資與理財實訓室,利用專業的投資與理財教學系統強化訓練。該系統集實時行情、委托下單、自動成交、自動結算、模擬交易、成績評價等功能為一體,比真實交易系統具有更多的功能。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將課堂教學與實訓相結合,或者干脆安排學生到實訓室上課,邊講解理論、邊指導學生動手操作,既加深學生對書本知識的理解,還能幫助學生熟練掌握證券、期貨、外匯交易的基本技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3、開展“雙證書”教育
開展“雙證書”教育(即學歷文憑和職業資格證書教育),推進教育與勞動準入制度的結合,對畢業班的學生進行證券從業資格證書、期貨從業資格證書、理財規劃師證書的培訓,通過在校的強化訓練,為學生創造提高職業能力的條件,增強畢業生的就業能力。
4、注重學生心理素質的培養。
由于金融行業的特殊性,要求學生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較強的抗壓能力。學生畢業時是否具有必備的素養關系到人才培養的成敗。根據以往例子,個人素質是應聘時考察的重要環節,但是單單為培養學生素質開設一些課程或實習本人認為未必有這個必要,因為試圖通過幾十節課改變一個人的素質是不現實的,對學生素質的培養應該在平時每一節課、每一個實習環節,并借助有針對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實戰演練,培養學生冷靜思考,處變不驚,隨機應變,適應逆境的心理素質。
參考文獻
1、基于投資與理財專業的課程開發思路研究,宋慧濤,科技視界,2015.12
2、高職教育投資理財專業建設的探索,潘璐;馬延霞,中國成人教育,2015.12
作者簡介
彭禮(1983—),男,湖南長沙人,管理學碩士,經濟學講師,主要從事經濟學、管理學、投資與理財專業教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