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鈞 劉洋
摘 要:隨著我國進入老齡化社會,殯葬文化經過數千年的發展以形成完成的殯葬體系,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城鎮化的發展,生活習慣的改變,原有的殯葬形式也在發生著變革,墓葬作為殯葬活動的物質載體,其物質內容的組織形式在不同的時期和社會背景下有不同特點。由于人口老齡化過于集中,殯葬行業的發展更為快速,高品質墓園的規劃設計成為市場追捧的目標。墓園是園林化的城市公墓,公墓規劃設計與城市的人居環境、城市可持續發展有密切的聯系。因此,研究墓園規劃設計做初步的基礎性研究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墓園規劃;設計方法;園林化
關于墓園的概念表述,《辭海》中表述為:“上古時期,凡掘塘穴葬棺木,蓋土與推平,不植樹者稱墓”。墓園的規劃設計不僅涉及到整體功能的布局、風水文化,還涉及到墓區的營銷策略、售后服務方式等一系列過程。成功的設計方案總體布局必定是完善的,現代公墓朝著園林化、個性化、藝術化的方向發展,不僅具有殯葬功能、緬懷功能、傳承功能,更具有生態功能、休閑服務功能的特殊服務綜合體。
1 現代墓園的生態節能建設
城市的公墓多坐落于山環水繞的地區,對自然環境的開發利用成為成為體現墓區建設的重要方向,體現墓區的“園林化特點”成為提高墓區環境的重要內容。在墓區的設計中,通過對墓區整體功能的合理規劃,服務區、休息區、殯葬區等功能分區之間的聯系,通過道路系統之間的連貫性達到園區交通便捷性的特點。
由于墓區使用的特殊性,墓區交通環境設計必須滿足單位時間內較大交通流量,較強的可達性。交通環境的路網設計滿足盲道設計規范,滿足老人通行的要求,多設置防滑鋪裝,多設計指示牌引導標識。墓區照明多采用太陽能節能設備,如太陽能路燈、地燈等。水循環系統的節能化,增加雨水水循環收集系統,用于墓區灌溉與植物養護。墓區主要區域植物配置體現肅穆嚴肅的主題,用一些圓柏、側柏等常綠類植物;在休息區,用一些竹類、菊花類植物,使環境氛圍較為放松。根據植物配置原則,大小高低搭配,形狀的組合與造景的層次,利用較高觀賞價值和鮮明特色的植物造型,表現園林景觀植物特有的藝術效果,給人以較高的審美體驗。墓園中可以選擇一些樹齡較長的植物以表示對是逝者的懷念,墓區主要區域植物配置體現肅穆嚴肅的主題,用一些圓柏、側柏類、銀杏、梧桐、冬青、蘇鐵、榆科、蒲葵等植物;在休息區,用一些竹類、菊花類植物,使環境氛圍較為放松。(1)松柏類的植物樹形蒼勁肅穆,有萬古長青永恒綿長寓意,也能表達人們對故人的懷念和敬仰之情。在很多墓園中都有松柏的栽植,在配置手法上常采用林植和對植的方式,如沈陽北陵、清東陵等,蒼松翠柏整齊排列,蔚為壯觀。松柏給人以較高的審美體驗,借鑒中國古典園林的設計特點,使墓區空間設計更精細化,增強可鑒賞性。
銀杏被稱為植物中的活化石。其樹姿態雄偉、古樸清幽。文震亨在《長物志》中說到:“銀杏枝葉扶疏,新綠時可愛。吳中剎寧及舊家名園,大有合抱者,新植似不必”。在微涼的秋季,金黃色的秋葉增添了墓園紀念性的氣氛。(3)梧桐被古人看做是趨吉避兇之物,鳳凰棲梧同比作吉祥的象征。在《莊子》中寫道“南飛有鳥,.... ....而飛于北海,非梧桐不止....”說的就是鳥棲梧桐,帶來吉祥的寓意。(4)冬青屬于常綠喬木,栽培歷史悠久,養護方便,樹形優美。宋代帝王陵墓均種植這類植物,現代墓園使用也較為普遍。
2 深化空間的紀念性表達
公墓建筑規劃設計的紀念性表達是公墓設計的核心內容。在傳統文化中,對人生最后的歸屬存在許多美好的期許,設置一些“安魂慰心”的文化主題,使構成文化環境的要素更加豐富,契合公墓的文化主題。例如,保定中山安民園,在服務區做“安”字形水景,突出園區的文化內涵。風水理念的植入與運用,通過分析中國傳統墓葬的風水特點,解釋現代墓區的風水優勢。能夠解釋運用背山面水玉帶纏腰等一些基本的理念,根據不同的宗教信仰,設置不同的宗教分區,加入不同的宗教設計元素,以體現文化特質。根據客戶需求的不同,定制不同的墓碑及組合形式,突出客戶高層次的精神內涵,藝術品位。應用硬質景觀突出文化表達,強調文化圖案的組成與材料的運用,突出美學韻律形成空間強烈的視覺效果,體現緬懷主題。
3 規劃布局科學合理
公墓空間處理決定了空間布局的使用效率。空間布局的點、線、面、體等組成的場所景觀,通過景觀設計、植物配置等形成獨特的場所精神,根據空間的場所精神、地域文化特點指導功能分區規劃。墓區設計做到整體化,與周圍環境相協調,墓區建筑要根據當前情況和以后發展趨勢,做出長遠規劃統籌安排,合理布局劃分墓區,做到既能滿足消費者心理需求,又能滿足墓園自身發展需要。
公墓設計的功能分區多以綜合形式存在,即火葬場、墓地、骨灰堂、服務區等結合在一起設計,使用人群分為三類:工作人員、祭拜者,在設計中考慮三類不同人群的特定并創造出符合他們需求的建筑空間。服務區在比較靠前的位置,停車場、商品供應、休息區形成局部的空間布局,而墓區部分又分,主墓區、私人訂制墓區、宗教墓區等,與服務區做明顯區分。三大功能區即相互區分又相互配合,達到協調配合的效果。
墓區規劃設計效果直接影響公墓整體形象及經濟效益,墓區與墓區之間應設置隔離綠化帶,盡可能的在墓區之間保留一定的綠地,在墓基的設計上,盡可能較小占地,在墓碑設計上, 其高度應盡可能降低。在墓園規劃設計時應注意協調水系、樹木、草坪和建筑物的關系,合理組織園林空間,充分利用植物造景,增加樹種的綠化層次,形成理想的藝術構圖和景觀,充分發揮公墓的園林功能。
結合風景園林設計的理論與內涵,研究墓園設計的構成要素、設計方法,遵循傳統文化“天人合一”的理念,實現環境、經濟和社會效益的綜合統一,達到為人服務,安心適用的目的。
參考文獻
[1]趙群,李桂文.城市公墓的可持續發展[J].華中建筑.2008(02)
[2]唐孔.現代墓園景觀規劃設計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11
[3]李平.生命園景觀規劃設計的研究[D].湖北工業大學.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