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主要從呂叔湘先生作文教學觀中的教師命題、指導寫作、教師批改這三個方面,闡述其對高中語文作文教學的啟示,為有效進行高中語文作文教學提供參考。
【關鍵詞】呂叔湘 作文教學觀 高中語文 作文教學 啟示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6)07B-0109-02
作文教學作為高中語文教學中的重要一環,向來是研究的熱點。《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明確指出:“在寫作教學中,教師應鼓勵學生積極參與生活,體驗人生,關注社會熱點,激發寫作欲望。”在作文教學中,教師命題可以引導學生思考生活、關注社會熱點,學生作文的過程就是將人生的體驗呈現腦海,書寫筆下的過程。而教師批改作文、書寫評語的過程,就是在回應學生情感,激發學生寫作的過程。人們常說“作文如做人”,那么教師作文教學的過程也算是在教學生做人的過程。呂叔湘先生在作文教學方面關于教師命題、指導寫作、教師批改方面的論述,對于當今高中語文作文教學富有深刻啟示。
一、“教師命題”的注意事項
學生作文面對的首先是讀作文題目,能讀懂作文題目,方能產生一定的寫作思路。讀對了作文題目可以寫出正確方向的作文;讀錯了作文題目寫出來的作文可能就會“文不對題”。而讀不懂作文題目,要么是寫不出作文來,要么就是作文亂寫一通。現在市面上有各種各樣的作文圖書,在作文題目這一塊,有的是往年高考的作文題目,有的是作者自己想出來的作文題目。面對如此多的作文題目,語文教師拿來就用是一種武斷的表現。盡管都是高中生,一個作文題目拿給這個班的學生,可能這個班的學生可以讀懂領會,但是拿給另一個班的學生就很難說了,這是各班學生學情不同的原因。要知道,同一個學校里,不同的班級學生的學情不同;就是在同一個班里,每個學生的學情也是不一樣的。
面對學生讀作文題目存在這樣的情況,作文高中語文教師,如何出一道作文題目也成了一個技術活。了解學生該階段的心理發展特點,摸清學生的作文水平,知曉學生的寫作態度,與學生做適當的“對話”交流,以上這些行為對于出好一道作文題目還是十分有必要的。當然,出題目的立足點需要適當。呂叔湘先生在作文教學中關于“教師命題”提出了“作文的首要條件是要有話可說,出題目的首要條件是要讓作文者有話可說”。讓作文者有話可說了,才能慢慢引導作文者“多說”“說好”,最后“說得精彩”。學生寫作是一個思考的過程,同時也是一個將思考輸出的過程。教師出的作文題目等于是已經給出了學生進行思考的方向。傾向于培養學生某種積極向上的價值觀的作文題目,是帶領學生在思想的領域里走近生活,關懷自然,面向社會,積極人生。命題的不同傾向便引導著學生不同角度地觀察世界的“真善美”,這對于豐富學生的生命體驗十分有益。
二、“指導寫作”需要做到三個明確
指導學生寫作,需要明確我們所指導的是一群高中學生,他們雖然已經接近或達到成人的思維和思考水平,但由于接觸社會外界相對較少,思想還比較單純。語文教師認識到學生的這一學情,才能更有針對性地指導學生的寫作。
指導學生寫作,需要做到三個明確。一是要明確:指導學生寫作不是代替學生思考。包辦的寫作指導,會出現學生寫出來的文章只有一種思想或者只有一種情感,是語文教師包辦指導下的而非學生經過內在思考和感受的。那么教師的包辦寫作指導就造成了學生表達真情實感以及思維創造的機會被剝奪了。呂叔湘先生在指導學生作文寫作這一方面曾指出,指導作文有原則,這原則就是不能包辦代替。二是要明確:指導需要適當。何為適當?比如學生不知道如何將這個作文寫作拉近現實,教師就可以適當告訴學生思考的角度,學生有了思考的角度和方向,自然就容易將作文的寫作與生活的實際相拉近,進而結合生活進行創作。只當是一個方向上的指導,而非面面俱到,這就是適當的指導。又如在指導學生進行論述類文本寫作時,學生已經懂得了通過圖書、報刊、網絡等多種途徑獲得寫作需要的相關素材了,這時候對學生的寫作指導就應該放在學生寫作心態上,需要提示學生:作文能打動人心,除了用上收集來的相應素材實事外,還需要個人真情實感的抒發。引導學生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這是作文教學中重要的一步。三是要明確:作文指導分“全班學生作文指導”和“個別學生作文指導”。全班學生作文指導是基于全班作文的大體情況,指導學生明白作文寫作的大體方向,大致可以怎么寫。個別學生作文指導是在全班學生作文指導之后,基于該生具體不懂的寫作情況,進行適當引導,使該生能從自己擅長和興趣的地方著手而進行作文的創作。
三、“教師批改”的兩種方式
“教師批改”在高中語文作文教學中是不可或缺的一環。缺少此環節,浪費學生時間精力的同時,降低學生往后作文積極性,作文教學的最終目標也無法真正實現。學生作文之時有多認真,期待“教師批改”就有多強烈,“教師批改”不容忽視。在“教師批改”方面,呂叔湘先生的作文教學觀很值得我們借鑒。
(一)卷面上呈現出來的作文批改
學生作文的過程是一個情感輸出的過程。作文情感的輸出像人的情感付出一樣,在一定程度上是希望獲得回應,獲得肯定的。教師在學生卷面上批改呈現出來的通常是分數或者評語,或是同時兼有分數和評語的情況。第一種情況是:有的教師批改作文只有分數,獲得高分的學生自然很開心,但是他不知道自己的作文是因為哪里寫得好才得到的高分;獲得低分的學生可能就光顧著難過,以后再也不想去看那張只有低分的卷子了。第二種情況是:有的教師只寫評語不寫評分。適當的評語可以激發學生的寫作思考和改進,但是,光有評語卻沒有分數的評判,學生又難以知道自己所達到的寫作水平,使得學生對于下一次的作文寫作需要樹立怎樣的追求層次難以清晰。有的老師直接寫一個“閱”字。學生本滿懷希望自己艱辛的寫作付出能獲得老師的夸贊和重視,換來的卻是一種被無視的感覺。可想而知,這是給充滿寫作熱情的學生活生生的潑了一瓢冷水,澆滅了學生的寫作熱情。第三種情況是:語文教師既寫評分又寫評語,這可以讓學生快速地知道自己作文所達到的水平以及如何突破自己作文的短板。杜威曾指出,方法就是對材料的有效處理—— 有效就是指花費最少的時間和精力利用材料達到一個目的。教師在每一位學生的作文上都寫了評分和評語,如果只是給“當事人”看,那么發揮的作用只是針對一個人的。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將作文展示出來,因為每位學生的作文后面都有老師的批改分數及批改意見,所以學生可以互相學習借鑒,這樣班級可以獲得整體上的更大的進步。
(二)面對面的批改方式
呂叔湘先生曾指出,當面批改能夠對癥下藥,容易湊效。高中階段的學生面臨著高考的壓力,師生的時間和精力也相對有限,作文批改選擇面對面的批改方式只能作為一個長期計劃,每一次的作文寫作針對性地選出幾個人進行面對面的批改。面對面的批改,使得師生間能夠及時地進行交流,教師真誠的肯定并有所側重地提出需要改正的地方,這樣的批改方式會大有裨益。教師提出批改意見,與學生交流想法,可以及時找出學生的問題所在,之后可以讓學生試著獨立修改自己的文章,還可以找同學幫自己看修改得好不好,如還是未能解決,可以再找老師交流。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明確指出,對學生寫作的評價批改,需要關注學生的寫作態度和寫作水平。如果是關注學生的寫作態度,那么教師在寫評語時就需要注意采用適當的表達方式,既肯定學生的優點,又要適當地指出學生寫作急需改正的地方。關注學生的寫作水平,不是關注學生某一次的寫作水平,而是要關注學生長期以來的寫作水平,了解學生寫作水平的進展情況,以便可以針對性地以旁觀者清的角色促進學生認清自己的優勢和劣勢,進而積極發展優勢,可能的話將劣勢轉變為優勢。所以無論是哪種批改方式,既要讓學生知曉自己寫作態度的重要性,又要讓學生知道自己的寫作水平以及寫作進步的空間和方向。
我們知道,高中語文教學難,其中之一是難在作文教學。呂叔湘先生的作文教學理念在現今仍有很大的啟發指導作用,高中語文作文的教學如要切實地解決學生寫作難,教師作文教學難的問題,那么認真鉆研琢磨呂叔湘先生指出的“作文教學三難”問題,即教師命題難、指導寫作難、教師批改難這三個問題是十分必要的。高中語文作文教學難題的化解,需要把復雜的問題簡單化。復雜的問題簡單化了,學生和教師就有了更多面對困難的勇氣。我們不能一味地將作文神乎其神,因為那樣只會增加師生間的心理壓力,對于解決作文教學的問題并不會帶來什么幫助,所以,呂叔湘先生的作文教學仍然值得我們學習和鉆研。呂叔湘先生的作文教學觀對有效進行高中語文作文教學有很大的指導作用,可以指導我們想出更多的應對高中作文教學的辦法。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呂叔湘.作文教學臆說[J].人民教育,1984(7)
[3]約翰·杜威(著).王承緒(譯).民主主義與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4]呂叔湘.呂叔湘論語文教學[M].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1987
【作者簡介】徐麗平(1989— ),女,廣西師范大學文學院學科教學語文專業在讀研究生。
(責編 盧建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