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慶
[摘 要]在我們的生活中,到處都有物理知識的存在。所以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應把理論知識與實際生活現象聯系在一起,引導學生用所學的物理知識解釋我們生活中的簡單現象,同時又利用實際生活來幫助學生理解物理概念,從而使抽象、難理解的物理課程更加貼近學生的生活。
[關鍵詞]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學策略
初中物理教學離不開學生日常生活,從生活現象引入教學內容,再利用物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不僅能密切課堂教學與學生日常生活的聯系,還能提高學生知識應用技能,對教學活動有效開展具有積極作用。文章探討分析初中物理教學生活化的意義,并提出有效方法,希望能為課堂教學提供啟示與參考。
一、新課導入生活化
新課導入時,將生活中學生能接受的物理現象、生產生活活動與新課內容聯系起來,幫助學生理解枯燥的概念,加深對物理知識的興趣和熱情,緩解學生的畏難情緒。如學習變阻器這節內容時,教師以學生日常生活常見現象為例,將學生有效引入教學活動中。調節電視機亮度旋鈕,熒光屏上畫面為什么會變化?為什么舞臺燈光會隨劇情變化而時強時弱?這些問題都是學生常見的生活現象,在這樣的問題引導下,學生迫不及待地探尋答案,理解其中的奧秘。教學中要善于抓住學生的好奇心,將理論知識傳授給學生,幫助學生解答疑惑。這樣既能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還能活躍課堂氛圍,調動學生求知欲望,推動教學活動的順利進行。
二、內容講解生活化
在對初中物理知識講解時,要盡量列舉學生日常生活中的現象,加深學生對相關內容的理解,促進課堂教學效果提升。如學習聲音的特征這節內容時,教師為學生播放不同類型音樂,讓學生對聲音的傳播、音質等內容有更為直觀形象的了解。講解物態變化時,將學生引入食堂觀察氣化、液化、升華、凝華等自然現象,讓學生對其有更為直觀全面的了解。如講解機械結構時,將自行車搬入課堂,分析其中的結構、構件、功能等內容,促進教學活動的開展。整個課文內容講解時,通過引入生活化現象,能讓內容學習變得直觀形象,提高學生的課堂學習效率。
三、從生活中了解物理
初中生的自制力相對比較弱,上課可能難以集中注意力,尤其是聽上去和枯燥的物理課。所以這就需要老師在講課時提高課堂教學的趣味性以及吸引力。以此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發掘學生的自主思考能力。例如,在學習聲音時,教師如果沒有課本上標準的實驗儀器,就可以通過教室里的一些物品來進行演示。課桌、書本等等能發生的物品都可以進行一個小的物理實驗,這些工具還是隨手可見的,能讓學生積極的參與進來,及時思考并且發言。
四、通過實驗教學了解生活
自己動手做出的結果往往比別人高速的更加難以忘記。物理實驗是物理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物理實驗教學也十分重要。學生通過自己親手操作得出的結論才能記得更加清楚、理解的更加深入并且應用的更加靈活。教師在演示物理實驗時要設計貼近生活的活動,讓實驗回貼近自然、接近生活,從生活實際問題出發,從而提高實驗的實用性,進行生活化物理實驗課堂教學。讓學生通過自己親自的實驗來走進物理、了解物理最終會愛上物理。
五、學會利用生活中的資源
“生活化”教學的主題是面向生活,主動尋找生活中可以利用的合理的教育資源和信息,讓課本教學內容中的科學知識與生活相結合,使課堂教學豐富多彩。教師可以提前安排學生進行下節課的生活實踐,然后運用學生在實踐中獲得的知識以及提出的問題來引入本節課的課堂內容,讓學生真正參與進來,與老師進行互動,這樣才能使學生在課堂上所學習得知識與生活融會貫通,更加想要學習物理。
六、學以致用將物理與生活實例相結合
學習的最終目的并不是為了考試,它讓我們學會做人,更重要的是要學會怎樣生存。同樣,物理知識的學習也是如此。無論什么難懂的物理概念、物理規律,都是從各種生活現象中歸納出來的,再重新作用于實際生活問題的解決。老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及時引入生活中的常見現象,讓學生與教師所講的物理現象產生共鳴,讓學生腦海里出現自己前身經歷的這種物理現象,這樣學生就會有興趣學習物理。
七、將生活與實驗和作業結合
物理教學往往需要大量的實驗來促進學生對課堂知識的吸收和鞏固,而在課后布置與生活緊密聯系的作業,能夠使學生在理解知識和原理的同時,進一步理解物理的實用性,進而使其對物理的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同時增加其自主創新能力。而大多數初中生往往只有通過自己動手,才能將知識真正地化為己用,其實踐能力也在不知不覺中得以提升。例如,在學習靜電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利用報紙和鉛筆,在家里自己展開實驗,將報紙平鋪于墻面,用鉛筆的側面迅速地進行摩擦,觀察報紙會不會“粘”在墻上,繼而將報紙拿下,讓學生注意其中的聲音或者會發生的現象,并在下節課堂上進行探討。
八、培養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促使學生全面發展
由于初中物理教學目標在定位上就包括學生實際應用能力的培養,所以教師應該對這一點加以重視,保證學生能夠通過物理學習實現全面發展。該教學目標實際上升華了物理教學的意義。也就是說,單純的授課并不能滿足物理教學的需要,教師應該從長遠考慮,注重培養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在課堂上引導學生進行實驗,讓學生通過動手實驗提高自身的實際應用能力。例如,在講“浮力”時,教師可以設計“橡皮泥和水”的實驗,引導學生進行實踐操作,從而提高他們的實驗應用能力.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發現,要想讓橡皮泥不沉到水底,可以將橡皮泥的中心掏空,或者將橡皮泥捏成船的形狀等。通過這樣的實驗教學,學生就能夠對教材中的理論知識有一個更好的把握,同時他們的動手能力也在實驗過程中得到培養。
初中物理在生活化教學上的研究以及實踐還遠遠不夠,所以在現實教學中,教師要對實際生活情景中發現的物理問題進行有效的運用,培養學生自主的在生活情景中運用物理知識的能力,將現實生活的情景與物理知識之間的距離拉進,培養學生的學以致用能力以及勤于思考能力,提升學生自身的學習素質,為學生今后對高中物理的更深一步地學習奠定基礎,讓學生向更好的方向發展。
參考文獻:
[1]趙娜娜.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學實施現狀的調查研究[D].河南大學,2014.
[2]趙東升.初中物理習題教學生活化情境創設的實踐研究[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