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海海
摘 要: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方法是在應試教育模式下發展起來的一種教學模式,學生只能被動的接受教師傳授的知識,缺少了學習的積極性,教學效率不高。如今,社會的多元化發展對人才培養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而初中階段是學生進行語文學習的一個關鍵階段,教師應該在這個階段內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應用能力,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打造一個自由活潑的課堂環境,提高學生聽、說、讀、寫等語言表達能力。
關鍵詞:初中語文;師生互動;課堂教學;改進方法
語文教學一直是教學活動中的三大主要科目之一,課堂教學中的師生互動能夠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的學習效率,因此初中語文課堂應該對師生互動的教學項目進行重點研究。在當今的語文課堂教學中,學生和教師在互動交流方面還存在很多不足,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也比較少、師生互動的存在機械性等問題依然存在,如何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是重點問題。
初中生正處在能力發展的關鍵時期,其思想尚未成熟,教師應該為學生創造一個更加豐富多彩的學習環境,引導他們積極主動地學習,獲得更好的教學效果,促進學生綜合發展。師生互動教學方法就是在這個背景下產生的,它注重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能夠有效的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目前已經被越來越多的初中教師所使用。
一、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分析
1.虛假互動
當前很多語文教師為了緊跟時代發展的趨勢和潮流,在課堂中加入了多種互動方式,但是這些互動方式并沒有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存在著虛假互動的現象。教師在與學生的互動中,經常通過語氣或者是動作給學生進行提示,學生沒有經過思考就能夠回答“是”或者“不是”,屬于一種比較機械的反應。教師扮演的仍然是一種領導者的角色,學生只能跟著現有的思路走,這種互動和傳統的教學方式相比并沒有本質上的區別。
2.缺乏有效管理
一些初中語文教師為了追求一種活潑的課堂氣氛,對學生的無序行為沒有及時的制止,學生接到討論任務以后并沒有對課本內容進行深入解讀,參與積極性不高,這種互動方式并沒有起到真正的作用,甚至阻礙了學生學習進程。有的教師借鑒了先進的互動經驗,引導學生組成興趣學習小組,期望通過組員之間的交流總結課文的知識點,但是從實際效果來看,教師沒有科學的管理和引導,沒有明確學生應該完成的任務,導致學生偏離了正確的學習方向,造成學習資源的浪費。
二、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的師生互動的措施分析
1.創設互動教學情境
初中學生思維比較活躍,容易被無關的事物所吸引,導致精力不集中,無法真正的投入到教學活動中。創設教學情境的主要目的在于讓學生跟著教師的思路走,積極地思考課文的內涵,并得出自己的理解。但是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很多語文教師并沒有按照這個步驟進行教學,講課的速度過快,學生缺乏深入思考,且積極性不高,只是被動的接受理論知識的教導。因此,教師應當根據課文的特點,創設一定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參與到與教師的互動中去。例如,在學習北師大版初中語文八年級教材中《鄒忌諷齊王納諫》一課時,教師可以將學生分為幾個小組,讓其分別扮演鄒忌、齊王等角色,表演完畢后讓其自行點評,體會人物語言的含義,增加對課文知識的理解。教師應當對根據學生的表現對學生進行獎勵,激勵其學習語文的熱情,獲得更好的教學效果,在此過程中,教師應當扮演好自己的角色,與學生平等的交流,形成良好的互動關系。
2.善于提問
課程改革要求教師應該是課堂的引導者和組織者,教師的任務不再是單純的傳授給學生知識,而是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學會思考。提問互動是如今使用范圍比較廣的一種互動方式,教師在課堂進行之前或者是課堂結束之后通過問問題的方式對學生的預習情況和掌握情況進行大致的了解,這種方式能夠及時的了解學生的狀態,方便教師適當的調整教授策略。目前,提問互動存在的問題是教師過分注重提問結果,如果學生沒有準備好或者是沒有完全掌握所學的知識,教師往往會給予一定的懲罰,學生只能在課前突擊背誦,不利于活潑課堂氣氛的形成。因此,在進行提問互動的時候,教師要引導學生將新舊知識進行串聯,更多的鼓勵學生,盡量減少批評次數,避免學生產生逆反心理。例如,在學習北師大版初中語文七年級教材中《背影》一課時,教師應該在課前對學生進行合理的提問,引導他們思考親情的含義,然后通過課文的講解,使學生明白朱自清對父親的感情以及背影的這一名詞的真正含義。提問并不一定要學生說出一個答案,教師應當注重學生思考的方向,注意引導,使其更好地投入到教學活動中,獲得直觀地感受和體驗。
3.競賽互動
競賽互動就是通過一種比賽的方式,激發起學生的競爭意識的一種互動方式,一般在單元結束之后進行,通過比賽文言文解釋、背誦段落或者是其他內容,引導學生勇于展現自己的學習成果,獲得更加深刻的學習感受。競賽互動中,教師將準備好的比賽內容呈現給學生,學生通過搶答,將問題的正確答案寫在黑板上,這時候,教師只是一個維持秩序的角色,要保證公平公正,給學生平等的答題機會。這種方法和測試不一樣,它追求的是一種積極地課堂氣氛,學生在課堂中可以隨意表現,充分調動了主觀能動性。但是,這種競賽互動的方式對教師的要求比較高,教師必須制定合理的問題,激發起學生表現自己的欲望,否則就會形成一種比較尷尬的課堂氣氛,打亂教學計劃。例如,在北師大版初中語文九年級教材中《范進中舉》一課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分組討論,自行設計問題并給予解決,每組選出一個代表人,到黑板上書寫自己的問題和答案,提問的約有深度得分越高。這種方法能夠激勵學生進行積極地思考,培養他們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加學習的主動性。教師應該在此過程中適當的引導學生,建立起良好的師生互動關系。
三、結語
除了以上方法,教師還可以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增加語文知識的趣味性,利用圖文并茂的方式,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獲得更好的教學效果。教師本身應該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組織者”的角色,其主要責任在于指導學生學習,使其獲得更好的學習體驗,樹立起爭取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在這個過程中,師生互動顯得尤為重要,教師應當革新自己的教學理念,適應時代的發展要求,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閆學榮.對提高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互動有效性的探討[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1,18(32):49-50.
[2]楊梅珍.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的師生互動研究[J].新課程導學,2015,24(22):93-94.
[3]孫永貴.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的師生互動探究[J].考試周刊,2014,27(3):26-26.
[4]于欣.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策略初探[J].中學語文,2014,24(9):99-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