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亞榮



摘要:在當前我國高職教育從規模擴張向內涵建設發展模式迅速轉型階段,高職生就業能力的提升對整體高職教育水平的提高起到關鍵性的作用。本文將結合廣東省區域特色,以我院醫療器械高職畢業生為調研樣本,分析目前就業現狀,進行畢業生培養質量跟蹤,并圍繞客觀和主觀兩個方面進行就業能力提升路徑的分析,得出各項勝任特征的權重,促進廣東高職醫療器械專業畢業生充分就業。
關鍵詞:高職;醫療器械;就業能力;提升路徑
中圖分類號:G71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1422(2016)08-0045-03
一、醫療器械高職生就業影響因素研究的背景與必要性
按照國際勞工組織(ILO)的定義,就業能力是“個體獲得和保持工作,在工作中進步以及應對工作中出現的變化的能力,即獲得工作和勝任工作的能力。”從上述定義看,勞動者的特質是影響就業能力的主要因素。從高等教育角度而言,就業能力是指大學生通過學習和實踐,在畢業時具有獲得工作職位的能力,以及在獲得工作后保持工作與晉升職務的能力。
當前,我國高職教育正從“規模擴張”向“內涵建設”的發展模式迅速轉型,高職教育“內涵建設”的關鍵是培養和開發高職學生的就業能力,它關系到高職生的前途和命運,關系到高職院校的改革與長期發展。廣東是醫療器械大省、強省,需求規模大,同時具有人才需求的引領性。本文將立足廣東省,面向醫療器械行業,跟蹤用人單位,進行就業質量跟蹤,進而提煉高職學生就業能力提升路徑的建議。
二、廣東醫療器械高職畢業生培養質量跟蹤
對廣東省內醫療器械行業三屆新參加工作的畢業生培養結果及畢業生評價進行分析,發現整體就業數量較好,且較穩定,就業質量較高,專業相關度呈持續提升趨勢,且相對于全國高職院校有優勢。而從就業滿意度來看,從2012屆到2014屆的就業滿意度為64%、62%、60%,三屆呈持續下降趨勢,同期全國高職院校就業現狀滿意度則逐年攀升,因相對于全國高職院校的優勢在縮小,因此需關注并采取優化措施。下面從三個方面進行統計羅列。
(一)就業專業相關度呈提升趨勢
畢業生是知識的使用者,他們能夠判斷自己的工作是否用到了所學的專業知識。通過發放問卷,采用計算公式,分母是受雇全職工作,分子是受雇全職工作且與專業相關的畢業生人數。得出統計結果,本專業從2012至2014屆的專業相關度呈持續提升趨勢,同期全國高職院校專業相關度為62%,相對于全國高職院校有優勢,如圖1所示:
圖1高職醫療器械專業就業相關度與全國高職變化趨勢圖
從比例上來看,普通招生畢業生的工作相關度低于3+證書畢業生,本專業畢業生選擇專業無關工作的最主要原因在于兩方面,第一是專業工作不符合自己的職業期待(43%),第二是迫于現實先就業再擇業(22%)。
(二)就業現狀滿意度呈持續下降趨勢
麥可思公司選擇部分2014屆畢業生作為樣本,調查對象包括四類人群:“受雇全職工作”“受雇半職工作”“自主創業”“畢業后入伍”,讓其對自己目前的現狀進行滿意度打分,是畢業生的主觀判斷,代表著畢業生對就業的滿意程度。數據顯示,本專業2012至2014屆的就業現狀滿意度分別為64%、62%、60%,同期全國高職院校就業現狀滿意度分別為51%、54%、59%,本校畢業生三屆呈持續下降趨勢,且相對于全國高職院校的優勢在縮小,具體見圖2:
圖2就業滿意度趨勢圖
就業滿意度有所降低的原因主要是未來職業發展空間不夠,其中有用人單位的原因,也有一部分學生自身的主觀原因造成。
(三)母校教學總體知識的滿足度略低于全國水平
本校2012屆畢業生對母校的總體滿意度為78%,比全國高職院校(81%)低3個百分點,對于核心課程及實驗實訓條件作了調查分析,還涉及35項基本工作能力的統計,在大學生創業創新能力的培養、指導他人、解決負責問題的能力方面需要加強。
圖3總體知識滿意度對比
(四)離職率較高
離職率是用以衡量企業人力資源流動狀況的一個重要指標,通過這項數據,可以了解企業對員工的吸引和滿意情況,以及員工自身的情緒波動和主觀預期。離職率太高,會導致組織效率下降;一定的離職率則可以保持企業的活力和創新意識。而對于培養方來說,如果畢業生離職率較高,會影響到學校在用人單位的聲譽。被動離職反映了畢業生沒有滿足用人單位的需求,主動離職會使用人單位認為本校畢業生缺乏忠誠度。
圖4本校2012屆畢業生主動離職的原因分布
本校2012屆在畢業半年內平均的離職率為48%,比全國職業院校(42%)高出6個百分點,而離職的類型主要為主動離職,被動離職的比例較小。
三、廣東高職醫療器械畢業生就業能力提升路徑
高職學生的就業能力發展受到專業知識與技能、人際交往能力、擇業動機與心理、身體素質、家庭因素、就業政策等因素的影響,而主觀因素對學生就業所起的作用最大。普遍意義上,高職生認為擁有扎實的專業知識、適合的自我強度、優良的團隊合作意識及較強的社會學習能力,也就是說健全的個人綜合素質、心理素質及情緒素質相結合,將成為他們在未來就業和初期職業生涯規劃成功的關鍵因素。
從調研結果來看,學生就業能力是學生、學校、政府、社會和企業綜合作用的結果。面對嚴峻的就業形勢,以提升高職生職業素質為核心的就業能力提升是高職生主動適應和參與就業市場競爭的關鍵。根據上述培養質量跟蹤結果,有針對性地提出就業能力提升路徑。
(一)辦學單位對就業能力提升政策建議
學校是畢業生的主體培養方,而課程是培養的主要載體,在學生希望的教學改進方面,改進期待度最高的是“實習實踐環節不夠”“無法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其中無法調動學生學習興趣改進期待度高于全國職教水平。
圖5本校2014屆畢業生認為母校的教學需要改進的地方(多選)
本校醫療器械專業2014屆的核心課程重要度為82%,與2013屆持平;而核心課程滿足度為63%,比2013屆低4個百分點。這說明核心課程對工作實際需求的支撐度有所降低,在課程教學質量方面,需要進一步加強與企業聯系,了解最新的職業能力動態,針對畢業工作實際需要加以改善,以保持較好的支撐度。
其次,在就業指導上應予以足夠重視。新生入校應對其進行專業方向指導,要求其進行合理的職業生涯規劃,而且要根據實際工作的變化,提高職業生涯規劃的有效性。就業指導課程應突出實際,必要時可請合作企業的人力資源進行講解,在保持就業指導的組織力度的同時,要采取措施,重點提高就業指導活動的開展質量,讓學生獲得更有效的就業指導活動。
除了核心的就業能力外,高校還應該加強對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創新創業教育是以培養具有創業基本素質和開創型個性的人才為目標,其本質上是一種實用教育。高校要盡可能形成良好的創新創業培育體系,形成一個像生態系統一樣的良性循環系統。該教育最終落腳點在學生,只有學生接受了創業觀念,并勇于去實踐創新創業,積極參加各項創業大賽,并實踐于現實,才能說創新創業教育起到了實際的效果。
(二)學習對象對就業能力提升主觀改進
廣東高職醫療器械專業學生培養質量跟蹤及就業能力提升路徑研究
對比于客觀因素,個人因素對學生就業所起的作用最大。絕大多數的高職生及用人單位在訪談中表示,全面提高自身綜合素質才是保障就業的先決條件。通過調查,發現我校畢業后離職的學生中,90%以上是主動離職,有個別是用人單位請退的。個人因素中影響最大的是主觀因素,主觀要素是高職學生就業能力發展的內因,應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訓練和提升。
1綜合素質。綜合素質,是指人具有的學識、才氣、能力以及專業技術特長等綜合條件,也稱綜合表現力。據此可知,高職生的綜合素質應包括思想道德素質、人文素質、競爭和創新觀念、審美及溝通能力等。
2心理素質。人類在面對環境壓力時,通過各種反應形式,以對個體或群里有利的變化來對付這種壓力,使得個體或群體有更好的生存能力,成為心理調適能力。每個畢業生應通過增強自身人際關系的適應能力、多角度看待問題、不斷改變認知模式及對壓力的充分認識和準備來提高心理調適能力。
3表達能力。表達能力又叫做表現能力或顯示能力,是指一個人善于把自己的思想、情感、想法和意圖等,用語言、文字、圖形、表情和動作等清晰明確地表達出來,并善于讓他人理解、體會和掌握。出色的口頭表達能力其實是由多種內在素質綜合決定的,它需要冷靜的頭腦、敏捷的思維、超人的智慧、淵博的知識及一定的文化修養。而專業人才不僅需要過硬的專業知識,而且需要良好的文字表達能力,善于撰寫文書,準備各種材料,文字表達能力對于自己的事業和前途都會有較大的影響。
(三)用人單位及社會對就業能力提升政策建議
由政府牽頭,完善高職學生就業支持體系。目前來看私營企業是吸納高職畢業生的主渠道,占80%左右,政府的工作重點為改善高職學生就業的外部環境,除了第三產業和民營經濟,應鼓勵和發展事業單位、中外合資企業、外資企業等參與到就業體系中,拓寬畢業生的就業渠道。其次還應健全社會保障體系,確保高職畢業生到非公有制單位也能享受到各種保險福利,有效降低學生的離職率。
用人單位一方面應建立科學的人力資源制度,確定規范的職業能力標準。就業市場信號功能的有效發揮,及時發布企業的真實需求,不僅能幫助其找到合格的員工,也能讓高校畢業生找到滿意的工作崗位。同時,用人單位應為學生提供職業發展空間,對學生進行職業規劃,讓其工作目標更清晰。同時也應提供公平公正的待遇,保障學生的個人利益。
另一方面用人單位可配合高校工作,建立深度校企合作,共同培養學生。用人單位可以根據發展計劃和實際需求,確定人才類型和工作勝任力,參與課程開發與授課。同時成為實習基地,有利于畢業生掌握工作中的關鍵技能,更好適應未來的工作。
發達國家普遍重視高校畢業生就業能力培養,而且已經成為公共政策的重要方面。我國也進行了一些有益的實踐和探索。本文以高職醫療器械專業學生就業質量跟蹤為數據來源,進行了就業能力提升的路徑研究。結果表明,因為主觀因素和客觀因素均會影響畢業生就業,應以就業的主客觀外部環境為切入點,依次從學校、就業主體、用人單位三方出發,分析各自對于就業能力提升的貢獻,三方應優勢互補、相互配合、積極行動,構建提升高職醫療器械專業畢業生就業能力的最佳路徑。
(備注:本文參考數據來源,麥可思—中國2012屆~2014屆大學畢業生社會需求與培養質量調查。)
參考文獻:
[1]季俊杰高職學生就業能力的影響因素及其權重[J]職業教育研究,2012(31):34
[2]楊青云論高職生就業能力影響因素[J]山東商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9,9(5):52
[3]何雪蓮教育生態視角下高職畢業生就業能力提升對策[J]職業技術教育,2015(2):45
[4]徐麗杰基于層次分析法的自主創新能力比較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2(20):1
[5]方軍霞提升高職學生就業能力的策略研究[J]南昌教育學院學報,2013,28(3):87
[6]周晨發揮市場的資源配置作用提升高職生就業能力[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5(6):88
[7]廣東食品藥品職業學院應屆畢業生社會需求與培養質量跟蹤評價報告(2015)[R]麥可思數據有限公司
責任編輯 何麗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