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璇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6-069-01
大科學家愛因斯坦說:“要懂得別人平常處發現問題, 在別人不覺是問題看出有問題。”《新課程標準》中也指出“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那么,作為教師,如何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呢?教學經驗告訴我,從引導學生學會質疑入手,效果比較好。質疑是創新思維、發展求異思維的源泉,質疑最容易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學貴有疑,有經疑問,學生就會產生解決疑問的內驅力,就會積極調動自己的觀察、注意、想象,從而達到提高解決問題能力的目的。
一、樹立生物課“以疑貫之”的教學思想,讓課堂成為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平臺
“決定成功的因素,更重要的是取決于思維的方向”,任何學科的學習,都是以培養思維能力為主要目標之一的。要讓學生的思維之花盛開,就要從培養質疑能力開始。“疑是思維之源”,學生只有發現和提出疑問,才會努力思考尋求解決疑問的途徑和方法。課堂上,通過教師創設的問題情境,由學生自己發現疑問,帶著疑問去摸索、實驗、糾錯、直至成功,學生的求知欲和探求欲會更強烈,課堂才“活”起來。“以疑貫之”的課堂模式還能有效保持學生對科學的好奇心,使他們體驗探究過程中的喜悅和艱辛,提高創新求異的思維方式,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二、創設和諧的教學氛圍,讓學生敢于質疑,樂于質疑
美國心理學家羅杰斯說:“成功的教育依賴于一種真誠的尊重和信任的師生關系,依賴于一種和諧安全的課堂氛圍。”的確,能使學生生動活潑、主動發展的教育,才是成功的教育。我們教師在課堂上要學會放手。但高出地面10 厘米的講臺,往往使老師產生凌駕于之上的錯覺,總是喜歡代替學生發問,代替學生解答,有些老師甚至在提問是,等不及學生答完,就搶過話自己回答了問題。導致學生在課堂上思維凝滯,變成學習的“傀儡”。我們教師要更新思想,轉變觀念,自覺調整自己的教學行為,營造平等、和諧的課堂教學環境。
教學中,教師要放下架子,走下講臺,營造平等寬松和諧氛圍,給學生自由質疑的天地,使學生獲得思維安全、思維自由,讓學生樂于思維,敢于質疑。
三、教給學習方法,讓學生學會質疑,有效質疑
好的方法可以使學習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對于生物課而言,更是如此。好的方法給了學生一 個正確的思維方向,可以有效打開學生的思維窗口。首先,質疑要始終圍繞學習目標來進行。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還很稚嫩,有時候,提出的問題不是膚淺沒有內涵,就是離題萬里,教師若簡單否定,又打擊了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導致學生不敢再質疑,不敢再發問。教師要通過細致的的備課工作,設計出能引導學生正確質疑的目標,大目標下分設小目標,讓學生有方向性地發現疑點。其次,質疑要針對問題,多想幾個為什么,要有“打破砂鍋問到底”的精神。
四、激發學習動機,提高學生主動參與質疑的積極性
孔子云“知之不如好之,好之不如樂之”,課堂上,總有一部分學生充當著“看客”的角色,一部分算是聰明的看客,看了還勉強能明白一二,還有一部分是迷惘的看客,看了也不懂,漸漸就對學科失去了興趣。科學教學如果不能調動學生整體積極性,不能提高學生的整體思維能力,也難免令人遺憾。為了使學生產生學習動力,必須充分挖掘教材的趣味因素,讓學生對課堂感興趣,學生一旦對科學感興趣,就會樂于接受它,變“苦學”為“樂學。”,根據課堂上學生的知識反饋和思維活動情況靈活選擇的一切方法,只要有利于激發學生的興趣,有利于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都應該采用。
教無定規,更重要的是“有教無類”,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關注每一個學生,因材施教,采取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思維在新奇不斷的課堂上朝著求新求異的方向發展。魏書生說:沒有不會學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活潑的課堂氛圍,質疑探究的學習環境,會深深吸引每一個學生,“看客”現象自然減到最低。
五、及時有效的對學生的思維成果評價反饋,激發成就感
楊振寧教授說過:“成功的真正秘訣是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而成就感則是興趣的源泉。心理學認為:一個人只要體驗一次成功,便會激起無休止地追求意念和力量。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時刻注意培養學生的成就感,一個優秀的教師一定是一個善于夸獎學生的老師。生物課上,學生思維的火花不斷閃現,教師要及時捕捉,及時評價鼓勵,尤其是對于那些學力弱的學生,更要多表揚,多鼓勵。學生從質疑中得到了老師的關注,受到了表揚,這就是最快樂的事情,是最大的成就,這種成就感自然成為售后質疑探究的動力,保全學生愛學、樂學。總而言之,質疑能力是一個人綜合能力中最重要的一項,一切學問的得來,都是以疑為起點的。我們老師要努力提高自身的專業素質,不斷探索研究優秀的教學方法,當好學生的引導者,做好學生的指導者,甚至成為學生的合作者。讓課堂成為學生盡展才華的平臺,讓課堂成為學生思想綻放的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