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婉瓊
摘 要:游戲是兒童的啟蒙學習方式。近年來,游戲教學作為一種輕松愉快的教學方法,被廣泛用于小學課堂中。游戲教學法,就是在教學中盡可能地將枯燥的語言現象轉變為學生樂于接受的、生動有趣的游戲形式。為了深入研究游戲教學方法,調動學生課堂積極性,更好地提升課堂教學效果。在充分對小學游戲教學課堂進行了現狀調查,通過理論和實踐兩個層面的研究,發現游戲理論在小學實踐中遭遇“異化”。新的課程改革如火如荼地開展了好幾年,但是對某些具體教學形式、教學方法,只能依靠教師自身的摸索,這對大部分教師來說是困難的,他們難以正確把握游戲精神,科學使用游戲教學,導致游戲成了課堂的點綴。孩子從游戲開始到游戲結束,一般都處于教師的“監控”之下,就如牽著線的木偶人,游戲只剩下了空虛的名義與形式的外殼。因此,小學英語游戲教學法更需要我們新研究。
關鍵詞:小學游戲教學;教學方法;新研究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6-262-01
新《英語課程標準》強調“英語課程應從培養學生興趣入手,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潛在能力,將學習變成學生自覺、自愿、高興的事,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這就要求小學的英語教學無論從內容上,還是從形式上都要富有趣味性,以迎合學生的興趣。在游戲教學活動中,教師要退出主演的舞臺,甘當幕后的導演,把足夠的空間留給學生,讓學生實現情感的體驗和知識的建構。那么課堂游戲教學如何實施呢?結合自身教學經驗,總結如下:
一、準備游戲教學材料
準備游戲材料是游戲順利開展的前提條件。選擇游戲和物質準備是實施游戲教學的前期鋪墊。教具是游戲活動的載體,它依靠奇異的外形、鮮艷的顏色,吸引著孩子們的眼球。充分的利用教具組織游戲活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豐富的物質準備可以促進游戲的順利開展。物質準備包括頭飾、圖片、實物、玩具等游戲材料,這些材料可使游戲過程形象化、逼真化。但是準備這些復雜的教具對老師來說是超負荷的工作,所以我們也可以挖掘學生資源,讓學生自制、收集游戲材料。比如:我在授whats your name?這課時,可以讓學生在家畫Amy、Sam、Daming、Lingling或者畫自己或身邊的親人、朋友等。三年級的學生對畫畫非常感興趣,課上可以將他們的畫作為游戲的材料,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時也讓學生產生一種榮譽感。
二、示范游戲教學規則
愛模仿是小學生的天性,學生對課堂教學內容的理解離不開教師的引導和示范。一方面,教師在介紹游戲規則時,可用簡單明了的日常口令,這樣每位學生才能會做,并樂意做。如果游戲規則太復雜,容易造成教師解釋不清,學生不理解,效果不理想。尤其是在低年級學生興奮起來后易于失控,教師要制訂防范措施,對游戲違反規則的地方要做好心中有數,以免引起課堂秩序混亂。另一方面,教師還可以親身示范。教師的現身做法會讓學生更快的理解游戲規則與要求。在展示或解釋完后,應了解學生是否清楚地明白了游戲,理解了游戲的目標。如果學生尚未理解,教師則可以再次讓個別或一組學生上示范,必要的時候教師給予及時的指導。比如:練習 26個字母時,可預先將26個字母的卡片分別放在26個同學的手里,讓其收藏起來,當老師說:Where is M? 拿M卡片的同學將卡片高舉過頭,大聲地讀:M!M! 學習數詞時,可設計"Find your neighbor"的游戲來練習。教師把一些數字卡片如“36、37、38、40、42”等發給一些學生,讓他們自由組合,拿著“36、37、38”卡片的學生就會挨在一起,高舉卡片“thirty-six, thirty-seven, thirty-eight ”,接著一起說:We are neighbors.這樣既可以操練語言,又可以培養學生的集體榮譽感。
三、實施游戲教學過程
實施游戲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充當指揮員角色,對整個游戲過程進行監督和判決。在游戲的實施過程中,教師要退居幕后做好總導演,把舞臺還給學生,不過多地參與,讓學生唱主角,提高學生投入游戲的積極性。比如:用一段文字來描述人物,其他同學猜猜所描述的人物是誰。如:I have a friend. He is a boy. He is 14.He is tall and thin. He has two big eyes. He has a little brother, names Xiao yu. Who is he? 當一個同學描述完之后,猜對的同學接著進行描述下一個同學,以此類推,學生樂于參與又能學到知識。與此同時,教師要注意監控游戲的整個過程,最大范圍內關注學生在游戲中的表現,尤其關注那些學習能力存在困難的“弱勢群體”,認真聽,仔細看,觀察學生在游戲態度、知識運用方面的情況,從而調整自己的游戲教學。
四、總結游戲教學效果
教師要運用各種技巧和方法對游戲和游戲中的學生進行恰當的評價,為學生提供有效的反饋,點評的重點應該放在游戲的組織和效果上。適當回顧在游戲過程中學生學到了哪些有用的英語,掌握了哪些實在的知識。也可以組織學生進行集體討論,讓學生明白輸贏的原因及自己的得失。游戲結果的評價不提倡給學生“貼標簽”,讓學生覺得自己是差生,不能很好的勝任游戲任務。通過激勵學生參與游戲活動的行為,更能提高教師課堂游戲教學活動的效率。當學生的積極行為獲得獎勵時,這種行為將得到特別的強化。一張小貼紙、一枝小鉛筆、一本小作業本都使學生激動不已的物質性的獎勵。而非物質性的獎勵在日常教學中則更為常用和提倡,比如一個滿意的微笑、一個贊許的手勢和激勵人心的口頭贊揚。《新課程標準》提出小學課堂教學評價要以激勵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信心為主要目的。游戲活動是課堂教學過程的一部分,積極的評價給學生帶來愉悅的情感體驗,促進其心理積極情緒的發展。
小學英語教學是一門藝術。在教學中,游戲為學生營造了寬松、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在游戲中學生相互學習、相互幫助,體驗集體榮譽感和成就感,發展了合作精神,綜合語言技能得到了發展。在英語游戲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和英語水平設計適合不同學生的游戲。在游戲中要做到活而不亂,收放自如,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