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友
摘 要: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是閱讀教學的重要任務。朗讀能發展學生的語言和思維,激發學生的情趣和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學生朗讀能力逐步提高,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就會逐步加深。因而語文教學必須重視和加強對朗讀的指導與訓練
關鍵詞:閱讀教學;朗讀指導;情境;興趣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6-309-01
《小學語文教學大綱》指出:“朗讀能發展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的情趣。學生朗讀能力逐步提高,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就會逐步加深。”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恰當、充分地運用朗讀手段,可以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發展語言、思維和陶冶情感。同時,朗讀也是一種藝術的再創造。它在使無聲的書面語言變成有聲有色的口頭語言的過程中,眼、口、耳、腦等多種感官并用。既可以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又可以幫助學生積累大量的詞匯和句子,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
一、創設情景,渲染氣氛
營造愉快的、充滿創造性的氛圍,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培養學生豐富的情感和審美情趣。朗讀是要用感情去讀,以情帶聲,以聲傳情,聲情并茂。這種情來自于對作品的理解和感受。兒童是用形象思維的,真實、鮮活的教學情境能豐富學生頭腦中的表象,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因而在不少文辭兼美、內容生動、意蘊深刻的課文教學中,教學情境的創設能讓學生如魚得水,暢游其中,得其神韻,悟其精髓,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同時也感受到祖國語言文字的魅力。如教學《望廬山瀑布》這首古詩時,可以根據古詩內涵豐富,意境優美的特點,教學時通過指導觀察課本插圖,播放課文范讀錄音等多種手段,創設詩歌意境。在學生充分入境的基礎上指導朗讀和背誦,感受詩中描繪的優美景色,感受詩人用詞的精妙。所以說,教師引領學生進入文本所創設的情境中,設身處地地去領悟文中蘊含的情感,體會文章的意境,這樣容易激發學生朗讀的欲望,達到朗讀的效果。
二、教師范讀,感染學生
朗讀是語文教學中一項重要的基本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有助于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使其受到情感的熏陶,從而達到閱讀教學美感,樂感,語感,情感的和諧統一。要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鑒于小學生善于模仿的天性,教師的范讀十分重要。只有教師那充滿激情的范讀,學生頓悟后的品讀,以及發自內心最真實情感的自然流露的誦讀,才可以稱得上是最真正意義上的朗讀。
特別像《十里長街送總理》和《再見了,親人!》這類感情色彩很濃厚的課文,更應該通過朗讀來體會文中的思想感情。如果教師在學生面前朗讀得平平淡淡,甚至結結巴巴,那就無法表達出全國人民在十里長街盼靈車,送總理的悲痛情景,以及人民永遠懷念總理的無限深情,更難體會到朝鮮人民同中國人民志愿軍戰士依依惜別之情,更難體會到中朝兩國人民之間用生命和鮮血凝成的深情厚意。為了達到以上目的,教師在指導學生朗讀時,首先自已必須聲情并茂的朗讀。只有這樣,才能感染學生,從而為理解課文奠定基礎。
三、重點語段 著重朗讀
課文中的重點段中,有些詞語很準確,有些句子含義很深刻,對表現中心思想作用較大。指導學生讀好這些詞語、句段,可以幫助學生深入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例如當讀到《白楊》中的諸如“白楊樹從來就這么直。哪兒需要它,它就在哪兒很快地生根發芽,長出粗壯的枝干。不管遇到風沙還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還是洪水,它總是那么直,那么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边@些句子時,就要要求學生聯系上下文,前后連貫地反復研讀,讀出感情。在討論和朗讀中,學生逐步清晰地認識到,在沒有山,沒有水,也沒有人煙的茫茫戈壁上,白楊樹在此生根,并長得高大挺秀,成為毫不動搖的“戈壁衛士”;在經濟、文化落后,生活條件艱苦,自然環境惡劣的西部某些地區,建設者們放棄各方面條件相對優越的家鄉,他們同樣不擇環境、不講條件,哪里需要哪里安家。樹似人,人如樹,二者的形象疊印在一起,借此體會到文章在表達上的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特點。教師要把握作品感情基調,讀出不同的語氣、語調、情感,讀出文章的輕重緩急,讀出句子之間、段落之間的停頓。為此,要善于抓住文章重點段落進行訓練。課文的重點段落,往往詞語準確生動,句子含義深刻,意境深邃優美,對表現文章中心作用很大。指導學生讀好這些詞、句、段,可以幫助學生深入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做到有感情地朗讀。教師通過對重點詞、句和段落的朗讀指導,既可以加深學生對課文中心思想的把握,又可以促進對重點段中含義深刻的語句意思的理解。從而達到訓練語感的目的。
四、熟讀成誦,激發興趣
朗讀,是最經常、最重要的訓練,也是理解課文內容、體會課文思想感情的主要方法。朗讀不僅可以感受文中的思想美,情感美,而且更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如《荷花》中“白荷花在這些大圓盤之間冒出來。有的才展開兩三片花瓣兒。有的花兒全展開了,露出嫩黃色的小蓮蓬。有的還是花骨朵兒,看起來飽脹得馬上要破裂似的?!边@幾句話寫出了花的各種優美姿態。在朗讀中教師要特別指導學生讀好每句,注意語氣高低輕重的不同變化,強調荷花長勢的不同特點。在學生充分誦讀,整體感知的基礎上,教師引入:“我”是這樣看荷花的,作者又是怎樣寫荷花的呢?請同學們以自己喜歡的方式,再讀第二自然段課文。邊讀邊想,你覺得這段話中哪個句子寫得特別美?再說說你對這個句子的體會。學生自讀課文,潛心品讀美的語言,隨后組織匯報交流。通過這樣的朗讀訓練,不僅把荷花的優美姿態表現出來了,更能把學生的學路直接引向文章的思路,從而激發了學生的讀書興趣。
總之,有效朗讀是語文課堂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有意識地依據教材,抓住重點有感情地范讀,有目的地指導朗讀,不但能使學生從正確的朗讀中理解課文,感受課文的思想感情,而且能喚起學生的讀書熱情,調節課堂氣氛。讓學生的感情和作者的感情產生共鳴,達到陶冶情操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