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琳
摘 要:朗讀是語文閱讀教學中最經常最重要的訓練。各年級都很重視朗讀,充分發揮朗讀對理解課文內容,發展語言,陶冶情感的作用,逐步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新的《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書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遍喿x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是培養學生廣泛閱讀興趣的重要階段,尤其是小學低年級的閱讀教學更應該以讀為主,為了保證閱讀的有效性,教師應該以多種手段加以輔助,以“讀”為主導來加以鍛煉。因此,如何組織低年級閱讀教學中的朗讀就成了教學的關鍵。
關鍵詞:閱讀;能力;提高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6-387-01
一、讀學結合,在朗讀中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低年級的小學生剛剛接觸拼音,對字的讀音還把握不夠準確,這就需要教師積極地去進行指導,及時糾正。在學生讀準字音的基礎上,教給學生朗讀課文的技巧,如重音、停頓、語調、語氣和語速,哪個句子應當怎么讀,不應當怎樣讀等等,不斷地進行朗讀訓練,讓學生入情入境地讀,在朗讀中領略課文表現出來的自然美、人情美和哲理性。這樣,才能真正地實現“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要求。如辨音練習在平常的教學中運用得很廣泛,比如一個同學讀課文,其他同學聽后糾正字音,即辨音。而聽記就不常用了。在聽記訓練中,應當循序漸進,可以先由詞到詞組,再到句子,最后到一個故事進行聽說訓練。在指導學生聽話之前提出要求。比如聽句子時,要求學生做到:①聽清句子的主要意思和句子中各個詞的先后次序;②聽清楚幾個主要詞語之間用什么詞連接起來;③如果這句話比較復雜,由幾個小分句組成,那么還要聽清這段話中各個句子的順序。然后通過“說”的過程來檢查學生聽話的成績。再如,在學生聽故事前提出一些聽的要求,或讓其聽后復述,或讓其概括故事大意,或說明所含道理,或續編故事……這樣既訓練了學生的聽記能力,又促進了他們創新意識的形成。
二、圖文結合,在想像基礎上提高學生閱讀能力
新的《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書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低年級的課文中大都配有形象、生動、活潑的插圖,并且大部分插圖包含有聲情并茂的故事情節,而且是文章的主干,低年級小朋友都處于形象思維接受狀態,都比較喜歡故事,所以教師在教學時可以利用插圖,引導學生進入課文情景,達到師生共情,讓閱讀在想象中更上一層。讓孩子在圖文結合的閱讀中達到課文所要教育學生的中心思想。通過圖文轉換,讓學生更深層次地理解課文內容。讓閱讀達到質的飛躍。
三、讀練結合,在理解的基礎上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語文教學要指導學生正確的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豐富語言的積累,使他們具有初步的聽說讀寫能力,這是新課標從能力上提出的教學目標。書面語言與口頭語言一樣是人類社會活動、交際的基本形式。比起口頭語言來,書面語言在時空上流傳更為廣泛,從而豐富和加強語言的交際效能。并且書面語言的表達比口頭語言更為準確、規范。根據許多語言心理學家的研究表明:在詞語的多樣性上,對客觀事物質量特征的反映上,書面語言也遠遠超過口頭語言。因此,加強書面語言的訓練是規范語言、提高表達能力的關鍵所在。如學了第二冊《春天在哪里》,要求學生以《春天來了》為題仿寫一首詩,于是文中的“柳條兒跳舞,桃花兒臉紅”“輕輕細細”“飄飄灑灑”等妙語佳句,便讓學生運用在自己的語言中。通過以上口頭與書面兩方面的訓練,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必定會有所提高。作為教師不要怕語句的相似,這正是以上訓練所要達到的目的,提高駕馭文字的能力,規范語言,使語言文字真正起到表情達意的作用
四、讀思結合,在感悟的基礎上提高閱讀能力
語文課程標準強調指出:讓學生在閱讀實踐中逐步學會獨立思考。俗話說:“讀書不思考,有如小和尚念經--有口無心”。沒有思考的閱讀,是感悟不到文章的真諦的。學生與學生之間,由于生活的背景和經歷各不相同,他們對文章內容的體驗也是長短不齊的,那如何使學生達到共同理解,教師在教學中就要鼓勵體驗豐富,感悟良多的學生大膽說出來,讓學生那一顆心達到共鳴,達到以讀代講,以讀代思,讀中來感悟,并且教師在教學中正確指導學生讀書與思考的良好的學習習慣,為讓學生在感悟的基礎上提高閱讀能力指明正確的方向。久而久之,便會養成閱讀思考緊密地結合在一起的習慣,從而達到在感悟基礎上提高閱讀能力。
五、讀說結合,在說話中提高閱讀能力
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搜集處理信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白x”與“說”是對文字信息的輸入輸出,讓學生要在說中將對課文中理解的內容表達出來,“讀”與“說”的有效結合,才能達到提高小學生的閱讀能力。
六、讀演結合,教師巧用技巧提高閱讀能力
小學低年級的課文大多是聲情并茂的文章,而且富有童趣??梢酝ㄟ^表演來詮釋和理解。斯霞老師說過:講課講到快樂的地方,就自然地露出微笑;講到憤怒的地方,情緒就激昂;講到悲傷的地方,聲音變得很低很沉。這時教師就要充分指導,通過聲情并茂的朗讀和充滿情趣的表演來表現文章,化難為易,使其重點突出,突破難點,從而理解課文所要表達的內容和所富含的意義。
總之,教學無定法,在低年級的語文閱讀教學中,我們要根據學生年齡特點,創設豐富多彩的讀書形式,教師以信任和鼓勵的態度來肯定學生,支持學生,尊重學生,理解學生,滿懷信心地相信他們,同時教師在教學中把說、讀、畫、思等相互關系能相互滲透于語文教學中,并注意給予積極性的評價,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將點點滴滴積累于平時,孩子的閱讀能力就會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