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秀平
摘 要:閱讀對話是師生對文本的理解、欣賞、評判,閱讀對話的前提是要民主平等,閱讀對話的基礎(chǔ)是要潛心會文,閱讀對話的關(guān)鍵是要交流感悟。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重視閱讀教學,注重對閱讀中對話的使用,提高教學效率。文章結(jié)合筆者多年教學經(jīng)驗,從閱讀對話的前提、基礎(chǔ)、關(guān)鍵三方面進行了分析。
關(guān)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對話
“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這里的對話是師生都敞開心雇、人格對等的精神交流。那么在閱讀教學中,如何構(gòu)建對話平臺,提高閱讀教學的實效呢?
一、民主平等是閱讀對話的前提
“對話”作為教學中的一種交往,首先就意味著平等。民主平等也就是對話的首要條件。教師要平等地對待每一個學生,讓每一個學生享有平等對話的機會。同時,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當發(fā)現(xiàn)學生在對話過程中有獨特的見解時,教師要充分地表揚;當學生超越你的理解時,也要多鼓勵。如特級教師吉春亞執(zhí)教的《詹天佑》一課中,教師和學生的對話始終貫穿課堂。其中有一個片斷,當一名學生提出中間鑿井法應該從山嶺的最低處開鑿省力時,老師就贊賞地說:“你可以當詹天佑的得力助手了。”這時該學生的喜悅溢于言表。這樣,師生充分展開情與情的交融,在學生的眼里,教師不是高高在上的管理者,而是自己學習的伙伴,每個學生都能感受到自主的尊嚴,在自由愉悅的閱讀中享受精神生活。
二、潛心會文是閱讀對話的基礎(chǔ)
閱讀是讀者跨越時空與作者進行心靈對話的活動。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與文本之間開展對話的過程。閱讀進行中,就是師生與文本的對話,師生能否潛心會文,將決定閱讀對話質(zhì)量的高低。
1.教師與文本的對話
教師與文本的對話,就是鉆研教材、吃透教材。只有教師自己洞悉了文本,才能更好地去引導學生。教師走進文本,一方面是要聆聽文本的聲音,通過反復地、創(chuàng)造性地讀文本,跨越時空與作者對話,讀出意、讀出味、讀出情、讀出神,理清文本思路,了解文本內(nèi)容,體驗文本感情,把握文本態(tài)度及價值取向,做到文本爛熟于胸。另一方面是想,想學生在閱讀文本中可能會遇到哪些問題,幫助學生解決這些問題的有效策略有哪些。
2.學生與文本的對話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可見,學生與文本的對話是學生個體與文本最直接、最親密的接觸。教師可從如下三個方面引導學生與文本進行對話:
(1)引導學生在閱讀中感知文本。教學中要先引導學生通讀全文,力爭對課文有個總體印象,學生只有通過熟讀課文,有了自己的感悟和見解,才具備與同學、教師對話的底氣。
(2)引導學生在閱讀中體驗文本。體驗是表層意思到深層內(nèi)涵的認知深化。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在認真閱讀的基礎(chǔ)上 ,激活與調(diào)集各種相關(guān)知識和經(jīng)驗,產(chǎn)生積極深刻的體驗,從而引導學生在閱讀中學會感悟。如學習人教版教材中《媽媽的愛》時,為了讓學生感受母愛的無私與偉大,教學中我讓學生齊唱 《世上只有媽媽好》這首歌,然后讓學生感悟,使學生通過課文中的文字表象感受母愛的無私與偉大。我抓住這個機會,引導學生聯(lián)系自己的經(jīng)歷談談媽媽對自己的愛,并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表示對媽媽的愛,這樣既加深了對母愛的理解,增強了愛父母、回報父母關(guān)愛的意識,也拓展了作品的意境,升華了主題。
(3)鼓勵學生創(chuàng)造文本。在閱讀教學中,學生是否有閱讀個性,關(guān)鍵在于老師是否為其提供個性生存空間。如一位老師在教學《稱象》一課即將結(jié)束時,問:“曹沖稱象的辦法是最好的嗎?如果讓你來稱象,你會用什么辦法?”一會兒,一個小朋友舉手了,他說:“為什么不讓那些士兵直接站起來上船,稱完了之后又直接跳下船,那多省事呀!”
這樣,一個“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感知、體驗、創(chuàng)造的過程,就是學生個體潛心會文的過程,而這正是閱讀教學對話成功的基礎(chǔ)。
三、交流感悟是閱讀對話的關(guān)鍵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閱讀教學應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和情感行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學生就是在解讀文本與他人的交流過程中,獲得更深入的理解,不斷生成新的意義。如一位教師在執(zhí)教《葡萄溝》一課,學習“葡萄干”一段時將學生分成兩個任務組,“老鄉(xiāng)”組閱讀課文、回答問題;“游人”組提出想了解的問題,在“老鄉(xiāng)”和“游人”不斷提問、解疑的過程中,學生掌握了相關(guān)知識。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周慶元. 語文教育研究概論[M].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5.
(作者單位:重慶高新技術(shù)產(chǎn)業(yè)開發(fā)區(qū)蘭花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