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晶晶 陶莉

摘要:目的 探討優化急診護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搶救中的效果;方法 選取2014年1~1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20例,隨機分為對照組同研究組各60例,對照組患者使用常規護理流程,研究組患者使用優化急診護理流程,對比兩組患者的搶救效果;結果 在兩組患者的搶救效果方面,研究組患者的搶救效果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搶救中應用優化急診護理流程有利于改善患者的搶救質量,降低院內復發率,臨床上應當推廣應用。
關鍵詞:急診護理流程;急性心肌梗死;搶救;住院時間;院內復發率
急性心肌梗死(AMI)指的是冠狀動脈閉塞導致血流中斷,誘發心肌的局部缺血性壞死,患者表現主要為持續胸骨后疼痛、心力衰竭以及心律失常等,是臨床上常見的一種急性心血管疾病,有著起病急、病情變化快以及病死率高的特點[1]。相關研究顯示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PCI)能夠最大程度挽救瀕死心肌細胞。因此為患者爭取介入治療的搶救時間成為醫護工作人員的重要職責。為縮短該病患者救治時間,最大限度控制患者病死率,我院優化急診護理流程并取得理想的應用效果,現總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1月~1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20例,男63例,女57例,年齡39~68歲,平均年齡(58.1±1.2)歲,發病到入院時間0.3~11h,平均(5.1±0.6)h。所有患者均符合急性心肌梗死診斷標準并行PCI治療。將120例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同研究組各60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以及入院時間等方面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對照組患者護理方法 對照組患者使用常規護理流程,急診接診之后,接診護士遵醫囑確保患者臥床休息,并予以建立靜脈通道、吸氧、心電監護、以及抽血化驗等搶救處理[2]。確診之后做好術前準備并轉送導管室。
1.2.2研究組患者護理方法 研究組患者使用優化急診護理流程,具體內容包括以下方面。
1.2.2.1急診接診流程 執行首診護士的負責制,將接診護士作為第一負責人。疑似心肌梗死患者需要在就診5min內安置患者到搶救室臥床休息并建立靜脈通道,進行心電監護,同時通知醫生,根據醫囑采集患者的血標本查心肌酶學、血常規、凝血系列、心肌標志物以及床旁心電圖,詢問患者的病史,通過結合心肌標志物以及心電圖檢查等確診[3]。
1.2.2.2術前準備流程 使用阿斯匹林300mg以及氯毗格雷300mg口服,之后進行右腹股溝備皮并協助患者更衣[4]。護士取下患者身上飾物并囑患者排尿,耐心安撫患者及其家屬。
1.2.2.3送導管室流程 在評估患者的病情以及轉運風險之后,攜帶監護儀或除顫儀、簡易呼吸囊、氧氣枕、護理記錄單以及病歷等搶救儀器與資料,由醫護人員護送患者到導管室,并同介入護士交接患者的病情以及用藥狀況。
1.2.2.4心理干預 傳統急診救護當中,護士忽略患者心理干預,導致少數患者過度焦慮緊張,從而影響心功能恢復[5]。因此研究組要求護士做好心理評估,注意患者不良情緒,對不良情緒加以疏導,耐心聽患者主訴,不打斷患者語言傾訴,尋找導致不良情緒原因,例如對儀器使用緊張等,然后進行語言疏導或者是深呼吸放松訓練疏導。
1.2.2.5急診交接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確診之后要及時采取臨床治療。例如對要求進行急診手術患者,要及時通知介入護士,在短時間完成術前的準備以及相關文件準備,填寫急診急救患者的交接本。除此之外,要注意多向患者解釋相關內容,避免由于患者無知產生的恐懼感受。急診交接期間要注意轉運過程中的細節,包括要保證患者的絕對臥床,監督其臥床情況。
1.3效果判斷指標 統計對比兩組患者進出急診室時間(進入急診室到離開的時間)、球囊擴張時間(進入急診室到首次球囊擴張時間)、住院時間以及院內復發率等指標。
1.4統計學方法 將所檢測的數據用統計學專業軟件數據包SPSS18.0進行分析,數據用(x±s)表示,以P<0.05具有差異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在兩組患者的搶救效果方面,研究組患者的進出急診室時間、球囊擴張時間、住院時間以及院內復發率均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結論
統計顯示50%左右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發病后<1h院外死亡,死亡原因主要是致命性的心律失常。該病患者可以分成ST段抬高性以及非ST段抬高性兩種,對ST段抬高性患者而言,需要及時搶救那些具備挽救希望的缺血組織,從而有效重建冠狀動脈的血運,挽救患者的瀕死心肌,避免缺血梗死心肌持續擴大[6]。通過優化急診護理的流程,同傳統常規護理流程比較而言,能夠顯著減少延誤就診時間,減少檢查、處理以及轉運時間,從而為后續搶救治療贏得時間,改善患者的搶救質量。對可疑的患者需要盡快確診并且進行院內救治,通過優化急診護理的流程能夠實現護理人員的明確分工,最大限度節約急診處理的時間。本研究的結果顯示,研究組患者的進出急診室時間、球囊擴張時間、住院時間以及院內復發率均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急診護理流程的優化中,還高度重視了患者的心理護理,使其能夠在良好的心理狀態下完成臨床治療,防止過度緊張導致的心律不齊。
綜上所述,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搶救中應用優化急診護理流程有利于改善患者的搶救質量,臨床上應當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胡大一,賈三慶.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療法的現狀和進展[J].中國危重病急救醫學,2014,1(1):3-4.
[2]趙小愛,郭小艷.臨床護理路徑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治療中的應用[J].現代臨床護理,2014,7(7):33.
[3]江時森,汪春暉,高運來,等.從急性心肌梗死獲得治療時間的變遷看我國急救系統差距及展望[J].中國急救醫學,2013,22(10):587.
[4]梁健球,熊華峰,徐寧,等.基層醫院開展急性心肌梗死綠色通道的研究[J].嶺南心血管病雜志,2014,13(8):242.
[5]高潤霖,朱文玲,胡大一,等.急性心肌梗死診斷和治療指南[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14,29(12):710-725.
[6]陳璐,陳湘玉.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綠色通道護理路徑的研究進展[J].護理研究,2013,23(2):482-483.
編輯/趙恒德